目前,正是各高校畢業生作論文的緊張時刻🕧🧋,“網上論文”的抄襲也已進入了火熱時期♘👩🏿🦳,不少學生拿點錢,從網上買篇“論文”🤘🏼⏳,草草應付了事💇。上海大學法學院教授夏善晨委員建議:一定要從信息管理和教育部門兩方面著手,杜絕這種不正常的網上論文交易。
夏善晨委員說👨💻,他聽說有不少學生🚵🏼,連打字都不願意👩🦲,直接從網上下載大量資料🫠,拼貼成一篇論文,或直接向某些網站“預定”論文。經過親自上網調查,夏善晨委員發現:果真有其事🧑🏽🚀🦪,學士🏃♀️、碩士、博士論文分別賣到50元、100元、150元,還能根據要求提供“專題論文”。這些“論文”在時效性上明顯滯後🍍,但只要學生稍微添上點最新的數據和事例,就能把沒看過原文的老師蒙混過去。
本身就教法律的夏善晨委員指出💁🏼♂️:“這種剽竊行為💒🤽🏿♂️,其實已侵犯了原作者的知識產權,而目前我國對論文網的管理和論文形式的學術成果保護都還不夠完善,原作者即使發現自己被侵權找到這個學生,也很難對自己的原作身份進行舉證🚵🏽♀️,這就讓論文經營者鉆了空子📛。”
夏善晨委員擔憂地說:“高速發展的經濟和科技確實給人們提供了越來越多的便利條件𓀗,但如果從學生開始就利用這些條件投機取巧,就完全拋棄了科技和教育的初衷☮️,那是非常可悲的。”
場外調查:
以往論文的寫作,是一項相當繁瑣的工程🤽♀️,從選定主題開始,做調查🙍🏿♀️🈲、查資料💆🏻、找例證🛑🛻,沒有一番功夫很難作出一篇優秀的論文↖️,但網絡的普及讓論文的寫作變得越來越簡單🙍🏿♂️,在一家網站的搜索引擎中輸入“論文寫作”的關鍵詞🧑🏿⚕️,數十條有關論文的信息躍入眼簾。
在費盡周折後,記者找到了一名“論文寫手”,這位在讀研究生說🚦:“剛開始也沒把幫人寫論文當成賺錢的方式🪛,但在給一些同學幫忙寫了論文後🧑🏻🦲,他們總是會或多或少的給我一些物質上的補償。就這樣,慢慢就開始用寫論文賺錢了。從開始到現在🎇,多多少少也賺了幾千元吧!”
新的職業的產生總是與社會需要有關,正是大學校園和社會上對論文的巨大需求才產生了這些“網絡論文寫手”。一名應屆大學畢業生的話對此作了最好的註解:“現在找工作這麽難🙍🏽,誰還有時間去認認真真寫論文。要麽找人幫忙寫一篇湊湊數🤾🏽♂️,要麽就直接在網上找一篇刪刪改改就可以了,老師也基本上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新聞晚報》 (2003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