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 教育部部長陳至立26日在教育部年度教育工作會議上說🧝🏿♀️,本屆政府成立以來的五年,我國教育事業發展步伐加快☝️,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充滿生機活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正在形成🏂🏼。她具體列舉了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七大進步🤾👳🏽♀️。
首先是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進一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召開了改革開放以來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頒布了《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國務院成立科教領導小組🚪,把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作為本屆政府的最大任務,批轉了《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發布了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教育投入顯著增加🚏,2001年👨🏻🚀🫳🏿,全國教育經費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19%🧑🏽🦲,是進行此項指標測算以來的歷史最高值。從1998年起👩👦👦,連續五年中央本級財政支出中教育經費所占的比例每年增加一個百分點,加上解決教師工資拖欠、危房改造等其他專項轉移支付,共增加約700億元教育投入。
二是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到2000年👨🦯➡️,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兩基”目標如期實現🦏,目前,“普九”人口覆蓋率已經超過90%🚶🏻👬🏼,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高中階段教育發展迅速👷🏻♀️,優質高中資源不斷擴大。中等職業教育在調整改革中不斷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步伐加快,五年新增設高等職業學校459所🌜。從1999年開始,高等學校擴大招生規模📟,到2002年,全國各類高等學校在學的學生規模超過1600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5%。
三是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教育開放出現嶄新局面📇😢。農村義務教育“實行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體製”。高等教育管理體製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基本形成了中央和省級人民政府兩級管理🙏🏿👩🏿⚖️、以省級政府管理為主的新體製💇♂️。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取得突破,三年來🧑🦰,全國新建👂🏼、改建的學生公寓和食堂,分別超過和接近新中國成立50年累計建設的總和🧑🏼🎄,保證了高校擴招的順利進行。高考改革順利推進👨🚒,高校招生收費和畢業生就業製度改革取得新的進展👱🏿♀️。
四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圍繞開展素質教育,改革了中小學德育課程,拓寬了德育的途徑,中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和針對性得到加強🥃。製定並頒布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8科課程標準,新教材已經在部分地區試驗推廣。
五是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能力不斷提高。高等學校科研實力顯著增強🎿🛕,已經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特別是基礎研究領域的生力軍。高校產學研合作跨上新臺階👨🏻🦱,科技成果轉化速度加快✊🏿,湧現出一批高新科技企業和重大科技創新產品,為國民經濟培育了新的增長點。22家國家大學科技園,已經成為高新技術產業轉化的重要基地。
陳至立在教育部年度教育工作會議上談到🧏🏽♂️,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另兩大進步是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和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強。中國教育科研網已經建成兩萬公裏的高速傳輸網,成為我國第二大互聯網絡👷🏻。建成開通了遠程教育的衛星寬帶多媒體傳輸平臺。全國70%左右的高校建立了校園網🖐🏻,西部大學校園計算機網絡建設工程已經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