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日本在最近3年中連續湧現了4位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他們分別是化學獎得主白川英樹、野依良治🚼🐔、田中耕一和物理學獎得主小柴昌俊。這四位科學家分別對科研與國家的關系、治學、人才與教育等領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是4位諾獎得主的講話擷英,相信對人們定會大有裨益👬🏻。日本已經定下目標,要在本世紀前50年內拿30個諾貝獎👷🏽♀️,成為“諾獎大國”。
科研與國家
野依良治(名古屋大學教授):“創造奠定了日本近代的國家基礎,要埋頭研究,努力創新🚵🏼♂️,樹人至關重要。”
小柴昌俊(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應用科學有時可以立竿見影👀,產業界願意出錢👩🏻🦼➡️。但基礎科學並非如此,因此🏒,如何扶持基礎科學是國家的責任🚀,國家應該認真考慮今後發展基礎科學的戰略🦸。”
白川英樹(築波大學名譽教授):“34年來,可供(日本科學家)自由使用的研究經費只有(總研究經費的)30%🕞,有必要厚待研究者,尊重科學家根據本人興趣進行學術研究的權力。”
治學與成果
野依良治:“化學是美麗的🐈⬛、有趣的👑,同時也是有用的👯♂️,它把果實奉獻於人類。”
田中耕一(島津製作所專家):“能開發出劃時代的成果🎲,即使它不能馬上轉化為產品也行,我一直在這種自由的氛圍中埋頭研究。”
田中耕一👩🏼⚖️:“雖然同樣是失敗,但有的是出乎意料的失敗,如果徹底查明原因🙌🏻,就會有新的發現🩻。”
田中耕一:“到現在為止,對我來說人生最重要的事是接到獲諾貝爾獎的通知😭,這得益於我的人生態度☔️,那就是即使別人說你錯了,你也要始終保持好奇心。”
白川英樹:“有人把‘物質科學’和‘物質化學’混為一談。‘物質化學’是跨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的綜合學科👳🏽🛩,必須由各個領域聯合攻關才能有所發展。”
人才與教育
野依良治🆕:“一旦發現能獨立鉆研並且具有堅定不移氣概的人🎊,必須加以扶持和培養。”
小柴昌俊🧑🏽🎨:“立誌科學的年輕人,心中一直有夢很重要🎅🏼🫚,只要持之以恒,總有一天會夢想成真。”
小柴昌俊:“理科教育中學一二年級最關鍵📕,那時老師的好壞可以決定年輕人對理科的好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