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11月18日報道:在南京某高校應屆大學生畢業招聘會上🐕🦺,畢業生填寫“就業推薦表”時“註水”現象嚴重⏲,數百人填寫曾擔任過諸如“某某部副部長”、“班長”、“學習委員”等職。一所高校冒出近百名“學生會副主席”🏊,弄虛作假風氣盛行🦹🏿♀️。
讀後,我倒並不認為“註水”現象有多嚴重。實際情況可能是這樣🐬🧝♂️:一個學校少則十幾個院系🧚,多則幾十個院系,校學生會、系學生會都有副主席2至4名🪼,按15個系,每個系副主席3人計算,就有四五十個副主席💭。而且一年換屆一次🦶🏿。除去繼任的,4年下來出現百余名副主席也不足為怪。而且,每個學生會有十余個部,副部長二三十個,15個系就有三四百個🏃🏻♂️➡️,4年下來,當過副部長的人數翻一番沒問題。至於班委🔷,一個三四十人的班級,每屆都有10名左右的成員,4年下來🫅🕓,差不多人人皆曾當過“官”。所以🦸🏻♀️,出現如此多的學生幹部並非都是假冒,至少大部分是真的。雖然我不為“學生會副主席”如此多而驚奇,卻為高校中實際存在如此多的官職而不解。這麽多的學生幹部做何用?是學校在滿足“官本位”的思想,還是在培養這種思想🙅🏼?未入社會😤,就有了一群“小官僚”🐃,如此做法想來也屬無奈。因為用人單位招聘時👷🏼,往往對學生幹部青睞有加。只要用人單位不再偏愛學生幹部,也就不會再出現上百個學生會副主席了。
《中國青年報》 (2002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