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視點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高教視點 > 正文

素質教育💆🏼:一種新的價值觀

來源:   時間:2002-12-08  瀏覽♋️:

自從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教育界提出學校教育要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一詞就被多次寫進黨和國家的政策文件中,並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自覺語言。黨的十六大報告再次強調“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明確了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長遠方針🚴🏼‍♀️。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和共同理想的題中應有之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必須大力發展教育和科學事業🦸🏼‍♀️。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基礎是教育。因此🚶🏻‍♂️‍➡️,我們應該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來認識素質教育的意義✧。

素質教育絕不是一種權宜之計𓀇,更不是換一種提法而已。我們常常只註意到了素質教育的具體的、操作性的意義和內容👩🏼‍🔧,而忽視了素質教育的本質意義📻。素質教育的本質在於它的思想性和時代性,在於它提出了一種新的教育價值觀🏌🏼‍♂️。教育的價值觀影響著教育的全過程和教育活動的各個方面,它可能被提升為一種理論🧑🏼‍🔧,支配教育的實施🥕;也可能潛移默化地作用於教育工作者,影響教育的行為。

素質教育無疑是對應試教育價值觀的否定和更新,是根據時代變化💇🏼‍♂️、社會發展的形勢,提出的新的價值觀。

首先,素質教育是強調以人為對象🧗🏼‍♀️🤟🏽,以人自身的發展為目的的教育。應試教育把分數和升學率看做是衡量教育成敗的最重要的標準,是把學生看成是被動接受的容器,采用的教學方法基本上是灌輸與死記硬背🤙;素質教育則是把學生看做能動的主體,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位。

其次,素質教育強調學生有個性的發展。學生有個性的發展是學生自身發展的落腳點和最終體現。應試教育因為過於強調統一的標準和篩選淘汰🧘🏼‍♀️,不可能認真地去關心不同學生的個別性的發展👨🏼‍🚒,長此以往,逐漸形成了肯定共同性而否定個別性的價值傾向。對於在共同性的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的學生則不得不放松甚至放棄教育。而在素質教育中每位學生都受到同樣的重視,學生不同的特點都受到尊重,並且主張在課程設置、教學形式♈️、評價方式等各個方面為學生個性的發展創造條件。

再次,素質教育註重可接受性,更註重可發展性👨🏻‍🎤。20世紀60年代後期出現了終身教育的概念🍪,到70年代便成為一種被普遍接受的教育觀念👩🏻‍🎨🏊🏽‍♂️。其根源在於它反映了一種新的社會趨勢和新的價值追求,即社會節奏加快,知識更新周期縮短,一次教育終身受益觀念被打破。教育不再是一個被動的短暫的消極接受過程🏯👨🏻‍🦳,而是一個主動的終生的積極發展過程👩🏿‍🎨✡︎,素質教育正是順應了這樣一種潮流。它重視書本知識的積累,更重視現實生活能力的發展;重視接受性的學習,更重視獨立的、創造性性格的養成🚫。

最後🙏🏿,素質教育是大眾的教育。近代以來🦔,是英才教育還是大眾教育一直是不同的教育理想和政策的根本分歧之一。大眾教育雖然並不排斥英才教育,並且為英才的成長提供渠道,但在製定教育政策⏬,安排教育財政時🪝🐝,不再將英才教育作為優先考慮的對象🤹🏻,而是以多數人的利益為考慮問題的出發點。

以學生為本位🧑🏼‍⚕️🦸🏽‍♀️、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本位、以學生的可發展性為本位和以大眾教育為本位的素質教育,是一種價值觀的轉變✍🏿👩‍👧‍👦,也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學生是千差萬別的,社會的生活和社會的需要是千差萬別的,而應試教育卻恪守一種評判標準和選拔標準👩🏻‍🦽‍➡️,這怎麽能夠引領中國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呢?因此,黨的十六大報告再次強調“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深刻的現實意義🧏‍♀️。

《人民日報》 (2002年12月03日第十版)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