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建新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不只是上海民眾對“上海質量”的期盼不斷提高,上海所處的重要地位更是突出了“上海質量”的“生命”價值🧘🏼。上海如果要在中國市場經濟發展中繼續扮演領跑者的角色,就必須在新的歷史時期創造新的“上海質量”水平👂。
標準化戰略發展要貼近市場
在創新“上海質量”的路線圖中🐰,標準化工作是關鍵👱🏿。無論是對於一個國家或是地區🤴🏿🔠,還是對於具體的企業,標準化始終是質量管理體系的“生命線工程”。因此,創新“上海質量”,標準化水平是最重要的標誌🏊🏿♂️。
講到“生命線工程”,人們往往與城市的基礎設施相關聯,這是正確的。沒有這些基礎設施的支持,城市就會癱瘓、成為一堆廢墟。同樣道理🙆🏼♂️,如果沒有標準化工作的支持,無論是政府或全社會的質量監管,還是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都將成為空中樓閣🎅🏼👩🏽🚒,難以真正實現質量的保障和提升🌁。因此,標準化是支撐質量管理體系的“基礎設施”,必須以“生命線工程”的理念來認識標準化戰略的重要意義。
受長期的計劃經濟影響🟧,中國的標準化工作已經滯後於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了質量水平的提高。在改革開放、與世界接軌的過程中,標準化工作的滯後導致中國在多個產業領域的發展落後於國際水平或被國際標準化,從而導致在經濟快速發展中質量問題凸顯以及在應對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付出了沉重代價。同處於這一大環境中的上海,在國際國內的雙重壓力之下,上個世紀末在眾多產業領域中丟盔棄甲🧑🏽🚀、失去大量的陣地,“上海質量”雄風逐步失去了往日的光環。今天🧗🏼♀️,在新一輪的市場經濟發展中必須打響“上海質量”翻身戰,標準化水平是“上海質量”直面世界、顯示水平的重要標誌,因此🙇♂️,提升標準化水平成為“上海質量”突出重圍、重整旗鼓的第一場硬戰。
受傳統的標準化認識的限製🦶🏻➛,前些年來上海在標準化推進方面一直缺少戰略層面的思考,缺乏前瞻性的研究和頂層設計,創新驅動動力不足。從狹義的角度看,許多情況下都是出了質量問題才開始追究標準的滯後或不健全,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標準化幾乎成為空白。
比如,已經討論了多年的服務外包行業規範,遲遲不見出臺👽,不僅影響了服務外包行業的質量水平提升💵,更是阻礙了這一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沒有標準🍸,服務外包的風險和成本控製就會增加難度🫵🏽,市場合約就會增加變數和復雜性,做大做強就會存在後顧之憂。
再比如,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設始終未能適應上海在國際經濟發展中的角色轉變,為什麽🔳?因為對於金融產品而言,市場的需求同樣存在產品的標準要求,而這方面的標準化不僅缺少意識,更是缺少了組織保障和法律環境的支持。
從全國而言,雖然上海在標準化方面總體上保持著比較前沿的水平🚴🏼,但是🔰🧑🏻🚀,與其在國際舞臺上扮演的角色仍然不相適應💁🏽♂️。因此,上海標準化戰略的推進也要拓寬視野、轉變理念,進一步貼近市場發展,這是上海實施標準化戰略面臨的挑戰和實踐的關鍵。
以民生需求為導向
對於標準化的一般認識是:為在一定的範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實際的或潛在的問題製定共同的和重復使用的規則的活動。具體內容包括製定🔹🪮、發布及實施標準的過程。標準化的重要意義是改進產品🗿、過程和服務的適用性👨🏿🦲👌🏻,防止貿易壁壘🧏🏻♂️,促進技術合作。這些都已經成為共識🙆,對於今天已經跨入自貿區大門和勇當創新急先鋒的上海,除了必須把這些工作做到極致,讓重要意義成為現實之外🙋🏼♀️,還必須充分認識和實現標準化的“戰略價值”。
一般認為💂🏼♂️,應該通過技術進步來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這無疑是標準化的一條重要路徑🛵。但是,如果忘記了最終的服務於民生的目的,就會導致標準化事倍功半的結局,並且難以擺脫被標準化、永遠跟在別人後面的尷尬局面。
所以,從服務於民生需求的角度🚾,借鑒發達國家已經探索取得的經驗教訓,減少彎路,就能加快縮短與發達國家距離的步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十年來,蘋果的成功雖然存在技術進步的貢獻,但是🧗🏼♂️👩🏻🦽➡️,喬布斯以需求為導向的產品戰略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也是喬布斯在離開蘋果的幾年中悟出的一個重要道理🕕。
以民生需求為導向的戰略理念之下,標準化工作的推進就更加貼近市場🧑🏼🍳,就能有效克服標準化工作中計劃經濟的烙印,充分發揮市場經濟的作用並更好地服務於企業和消費者🌉🚳,這是真正意義上“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以節能光源產品LED為例,近年來LED產業因廣受青睞而被各地追捧,呈現了爆發式增長🦶🏻。但是,伴隨非理性的產業發展🚒,一項原來未能得到廣泛重視的光生物安全性質量標準成為了爭論的焦點。這一焦點針對的正是民生質量和安全🐩。從民生需求出發,必須提高對LED光生物安全性的認識⛄️,為此,上海市主動組織檢測機構對部分LED照明產品進行風險監測,並跨界邀請產業界和醫學界的專家進行專題研討,達成共識。同時,建議國家把光生物安全性標準從推薦性標準調整為強製性標準,並在全國範圍對LED進行藍光危害的風險監測🌒。雖然這僅僅是一次地方會議的專家共識,但已經在戰略層面顯示出上海市實施標準化戰略的理念已經開始發生轉變。
顯然,上海實施標準化戰略必須以民生需求為導向🙅🏻♀️,讓技術進步的創新成果能夠直接服務於民生水平的提升。
每次重大質量安全事故出現後🐤,都會伴隨著一陣“亡羊補牢”的質量運動🛺。雖然“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但在新時期從戰略層面看質量安全問題,更重要、更迫切的是能夠防患於未然📆。許多時候🔡,我們沒有“補牢”的機會🧉。
一時一刻的高質量不能體現真實的質量水平。常態化的高質量需要良好的質量文化為基礎📫,這是上海實施標準化戰略不可忘卻的重要內容。理念創新💱、誠信建設和提升質量覺悟都是質量文化建設的重要內涵。
近年來🧜🏽♀️,上海在質量創新中積極探索,引入了風險管理理念🌔🛻,在全國率先建立了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預警機製👩🏼🎤,及時向社會發布質量安全風險預警。質量安全風險預警機製的建立,不僅及時將風險監測信息通告相關企業、督促企業主動采取預防措施、消除質量安全隱患👨🏻🍳🫃🏻,還提醒消費者及時關註質量安全風險🚦🕺🏿、快速采取防護措施🥄、避免質量安全危害的發生。一個積極🚣♂️、健全有效的質量安全風險預警機製🏌🏼,放大了標準化的價值,是標準化戰略必須囊括的創新貢獻🃏。
市場經濟是交易經濟🧊,建立在誠信基礎之上。所以,也可以直接稱市場經濟為誠信經濟。質量,是誠信的表現形態。質量水平,體現了誠信水平。標準化水平,襯托了全社會的質量水平,是質量水平的一面鏡子。許許多多的質量安全事故導致了全社會的誠信失衡,尤其是出現危及生命的重大質量安全事故時,就不再是誠信失衡的問題了💾,而是失去誠信。這時候,所造成的就不是一般的經濟損失問題了,而是對全社會帶來極大的危害🚶🏻➡️。由於標準化對於誠信交易具有重要的👨🏻🍳🤌、積極的作用🤘,因此,實施標準化戰略必須從平臺建設的角度促進全社會誠信水平的全面提升,進而實現標準化水平的提升。
上海實施標準化戰略,任務艱巨👨🦼➡️。由於旁觀者眾多,難免會有各種“噪音”的影響。能否把握住“戰略”的特性🕵🏽♀️,是實施標準化戰略的關鍵🐟。為此🦹🏼♂️,必須對戰略的特性有深刻的認識🧝🏼♂️。
全局性:至少在空間和時間兩個維度上全方位認識戰略涉及的領域。戰略的全局性表現🍠🌌:在空間上,可以是全世界、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一個城市、一個獨立的戰略方向🧑🏼🎄,都可以是戰略的全局;在時間上,貫穿於戰略準備🧑🏻🦽、製定與實施的各個階段和全過程。戰略的領導者必須把註意力集中在戰略的全局性上面,胸懷全局,通觀全局🙇,把握全局🙇🏼♂️,處理好全局中的各種關系🙌🏻🧠,抓住主要矛盾,解決關鍵問題➡️。同時😬,戰略的領導者也要註意了解局部,關心局部🐈,特別是註意解決好對全局有決定意義的局部問題👹。前面所講到的LED藍光問題和對標準化的積極推動🎪,就是立足上海,放眼全國的對全局性問題的戰略思考⤵️。
方向性:政治和利益目的💁🏽♂️。任何戰略都會體現很強的政治目的以及利益集團的目的👩👩👧👦。前述的“以民生為導向”不僅體現了標準化戰略基於的政治方向,也體現了“民生”的現實利益目標🌉。由此勾畫的戰略技術路線圖都將反映上海實施標準化戰略根本的目標方向。
對抗性:製定和實施戰略都要針對一定對象🚸。上海實施標準化戰略,是要改變目前與上海政治經濟地位不相稱的標準化水平🙎🏽🦻🏿,服務於民生水平的全面提升⏮。改變😚,就會涉及既得利益,就會有對抗。這樣,就需要通過對這一目標對象相關的各方面情況進行分析判斷✌🏻,製定具體的戰略藍圖,有針對性地整合資源,把握規律和節奏🎤,平衡各方利益🐙👩🏽🚒,優化配置資源實施戰略▶️,實現既定的改變。
預見性⏭:運籌帷幄的前奏和基礎。缺乏預見,就難以在當今世界變化多端的環境下贏得戰略的勝利🎻。互聯網和大數據,為科學預見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條件,不僅提升了戰略的科學預見水平,更是開拓了廣泛的戰略預見應用空間。
謀略性🤟🏿:實現事半功倍的戰略意圖,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謀略。這就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的謀略意義。沒有謀略,就沒有戰略。
貴在堅持與實施
標準化工作是一項長久的過程,依靠不懈努力才能達到一定的高水平。正是因為不能一蹴而就,對於標準化工作的持續推進就必須具有足夠的耐心、恒心。耐得住寂寞👨🎤,對於標準化工作的人員很重要,但更是對領導者戰略思想的一份考驗🖥。
上海實施標準化戰略,必須以“生命線工程”的理念🃏,老老實實👩🏼🍳、一步一腳印地夯實標準化工作。
為什麽說貴在“實施”?因為許許多多的戰略被掛在墻上,難以被真正落實👧🏻。所以,上海在實施標準化戰略的過程中,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的落實是必不可少的。
1.組織和資源的落實🌈。離開組織保障👨🦱,實施標準化戰略就會受阻⤴️。標準化主管部門必須得到授權,在標準化領域打破目前的行業分割,讓“跨界”成為“無界”。
人財物的落實是必需的🧂,同時也必須有政策資源的落實🧑🏽,即製度保障。
2.深入企業,服務市場。離開企業👂🏻,實施標準化戰略就成了“自娛自樂”、“自說自話”。雖然有標準化主管部門,但必須讓企業扮演實施標準化戰略的主角。這樣,標準化戰略才能貼近需求、服務市場💇🏽♀️,才能切實落到實處。應該建立與行業之間緊密合作的實施標準化戰略的聯動機製,搭建讓企業演好主角的平臺。
3.反映技術進步的最新成果。創新成果及其轉化與標準化必須緊密結合🤽⏺,不能成為“兩張皮”🫲🏿。標準化推進必須關註知識產權問題🙎🏼♂️,必須充分體現創新成果水平並積極推動其產業化♜,這是標準化的一個重要職能🧑🏫,更是標準化戰略的重要內容和實施重點。
4.服務於上海整體發展戰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立,打破了原有的經濟格局👨👩👧,並且開啟了新的國際經濟活動平臺🫃🏽🤸🏿。這一新的發展變化要求下,標準化戰略的實施必須放眼全球🤱🏽,服務於國際經濟貿易🦡、金融以及產業競爭的發展需要,標準化戰略研究將成為一門重要的功課🌡。
由此可見,以民生需求為導向、構築“生命線工程”是上海實施標準化戰略必須把握的兩個基礎🎽,站在戰略高度、跳出“標準化”看“標準化戰略”是提高實施標準化戰略水平🚵、切實服務於民生需求和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關鍵要素🧑🏿✈️。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上海必須在新的形勢下以全球的視野和更高的目標實施標準化戰略,並且在組織“跨界”和企業“主角”等方面有積極的突破🏇🏼,在全社會的支持下🎎,企業、消費者、政府、學校等各利益相關方都必須為此努力和敢於擔當。■
(作者系恒达平台教授🐠👉🏼、中國質量協會常務理事、上海質量協會副會長🛀🏿😧。)
http://epaper.dfdaily.com/dfzb/html/2013-10/15/content_8249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