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阮儀三拿著文化部的介紹信去烏鎮做保護規劃。烏鎮是作家茅盾的故鄉,轉船灣河埠頭很漂亮,古韻十足👩🏿✈️。當時調研和規劃都是阮儀三自己貼錢。規劃做好一年後,聽說烏鎮領導提出“舊鎮換新貌”,理由是來看茅盾故居的人越來越多,沒地方停車🧑🦰,要修一條公路。
古鎮本身很完整,十字形的街👐,要修公路不就把古鎮景觀給破壞了嗎🙋🏻♀️?阮儀三趕忙從上海坐長途車輾轉到烏鎮。說服不了烏鎮領導,他跑到北京找有關部門,最後找到當時的全國政協城建組組長😮,發了一個“茅盾故居不能破壞它周圍環境”的函給浙江省政協。之後又趕到浙江✖️,請浙江省政協發文給當時的桐鄉縣政協🙋🏿。這樣,修路的事暫停下來。
僅過了一年,1989年🐂,烏鎮的公路還是修了♉️。阮儀三兩年後聽說🦉,震怒,無語。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周莊、同裏紅起來,烏鎮有了危機感,找阮儀三求解。阮儀三提出,要真保護,不是急功近利,古街要鋪石板👨🏿🍼,老橋都要恢復◽️。亡羊補牢,烏鎮總算保護了下來。
﹃不受歡迎的人﹄
1934年出生的阮儀三,是上海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的博導,現任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恒达平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
上世紀80年代以來🍨🤷🏿,阮儀三促成了平遙👏🏿、周莊🏌️、麗江等全國多個古城鎮的保護,人們稱他“古城衛士”、“古城保護神”、“都市文脈守護者”。近年來,他痛批“古城重建風”,炮轟“假古董”🧙🏼,常為破壞古城鎮的事動怒,不給城市管理者留顏面,以至於一些地方政府稱他為“不受歡迎的人”〽️。
1961年,剛剛大學畢業的阮儀三,借著幫老師編寫《中國城市建築史》的機會,跑遍了全國,一路走來🥾,他被眾多保存完好的歷史遺跡深深折服,然而之後幾十年🛌🏽,故地重遊,常看到曾經完整的歷史遺跡已經或正在遭遇破壞👨🏼🦰。
阮儀三說🫷🏿🙋🏿♀️,大規模的古城鎮破壞在上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90年代破壞加速。1979年,他和一名助手上九華山搞規劃調研🧖。九華山上那些安徽民居式的廟宇,與山形地貌結合在一起,一半山洞一半廟,造型獨特🦠,這些廟宇是自唐朝到清末積累下來的。後來,那些寺廟和山林環境遭嚴重破壞,沒人管。阮儀三前去阻止,夜宿寺廟🛀🏻,半夜被叫醒逃命⚀,跑到後山頂,看見住宿的廟前滿是火把、電筒。他說,那次要不是老和尚報信,說不定就被打死在九華山上了。
後來下山找青陽縣的官員💇🏼♂️,哪知道縣長不管,林業局長不管👨🏿💼,管理處不管,阮儀三直接向安徽省領導發電報反映情況,他們對這事很重視◼️,後來就查處了那批人🥳,包括不管事的官員🚲。
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從上海到江蘇平望再到浙江湖州的交通線上🔄,都是非常典型的江南水鄉城鎮。如柳亞子的故鄉江蘇黎裏鎮🧑🏽💼,很有古鎮風味🐜:河的兩旁是石板街🖱、過街樓⛹🏿♀️,鎮裏有很多很好的大宅。阮儀三說🏃,那時,去古鎮遊說“規劃保護”,基本上處處碰釘子,碰得頭破血流。
一次他從上海跑去跟某個鎮長講,要幫他做規劃。去的時候🤳🏿,他還把江蘇省委開的介紹信給對方看。鎮長說他們不要規劃,他們這兒建設得很好,不要你們知識分子跑這兒來多管閑事。這裏不歡迎你們來實習,請你們趕快走📓。阮儀三還想爭辯幾句,鎮長就雙手把他推出門去,還在院子裏大吼一聲:“這兩個上海人,食堂裏不要留飯給他們,不要賣飯票給他們🫸🏻。”
記者萬建輝
拆不拆古城︐領導決定
阮儀三說,調研中,他強烈感受到不少古城鎮的管理者們,大多不了解老古董的價值🔁👩🏻⚖️,更無心去保護它,甚至還想方設法去改變它,認為拆舊建新才是正確的發展方向。作為古城鎮的專業研究者,能保住一個是一個。
1958年發生一件重大的事件就是拆北京城墻🪴,雖然當時梁思成和林徽因都極力阻止拆遷,但最後還是沒能改變北京城墻被拆的命運。自此以後,全國掀起一片拆城風。當蘇州城墻面臨被拆遷的時候💚,阮儀三所在學校的教授、學生們還趕去理論製止無果。當時蘇州領導說👨🏽🍳,北京都拆了城墻,況且現在革故鼎新,要破除封建社會留下來的印跡。
1980年,平遙要拆遷,舊城換新城。阮儀三找到平遙的領導👊🏿,說他來幫做規劃,不要拆掉舊城,要留住舊城另建新城。當時平遙有近兩百處明代民居,三四百處清代建築。當時全國的城墻只剩三座半了🙆🏽♂️🧙🏽♀️,興城一座🍙,荊州一座,西安只能算半座,然後就是平遙了🧩🫶🏽。
阮儀三把北京的幾個領導、全國政協常委請到平遙去察看🌰,山西省長也出面了,借著省長的力🤲🏽,向相關人員說舊城不能拆🙆🏻♂️。
做平遙規劃時,沒有錢,還借了3000元去。每年進行的全國古城調查經費,政府沒錢𓀋😤,學校沒錢🏂🏿,多是自己貼錢的🧞,每年花去15萬元到20萬元之間,好在學校的房子他和老伴兩人夠住🧑🎓。
這之後,阮儀三在恒达平台辦了培訓班,將平遙在內的許多城鎮的領導請到上海來培訓🏊🏽♂️。住宿費、講課費、外出參觀費用🤫,阮儀三自己出錢,有些偏遠貧困地區的領導,阮儀三替他們出旅費👽,當時欠了上萬元的債。
請專家來講課,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權威專家。並且帶他們到蘇州、揚州等江南城市考察👷🏿。這些領導回到各自的城市以後,看待城市規劃的眼光就不同了👭。
訪談
讀+:您主編的《遺珠拾粹🚶🏻♀️➡️:中國古城古鎮古村踏察(二卷本)》出版後,讀者和社會各界反饋情況怎樣?
阮儀三🈷️:比較受歡迎,內容實在,無虛話,第一版3000冊售完,又加印了3000冊🧗♂️,業內人士說本書有收藏價值。
讀+:有無調研過的古城鎮還沒收入書中的?
阮儀三🏇🏽:有。最近調研的河北阱井縣的偏遠山區,發現了一個石頭村,十分獨特📒。這裏的居民是明代名臣於謙的後代🥂👰🏽,當年於謙的兒子們被朝廷追殺,逃難至此,在石頭上鑿出了房子,這裏缺水,石頭房子上有接雨水的池子。希望當地政府能保護好石頭村🩰,挖煤的別把石頭房子挖掉了🤱🏿。
讀+🍠:書中您提到開發旅遊不能當作古鎮保護的唯一途徑,為什麽👨🚒?
阮儀三🧝♂️:比如周莊,上世紀90年代開發旅遊,逐漸帶來經濟效益,許多地方就把旅遊作為保護的目的和唯一辦法🥳。旅遊經濟的膨脹很快導致環境破壞和商業泛濫🧏♀️,古鎮居民全民經商,產品雷同,古鎮老建築門窗被拆掉出售🏃🏻♂️,節假日遊客超負荷,遊客不滿,媒體惡評。這就讓我們思考古鎮保護的最終目的是什麽,旅遊恐怕不能算作古鎮保護的終極目的。
讀+:您提到中國傳統木結構房屋抗震能力強,那麽木結構房老房子在當前中國地震帶是否可以推廣👲🏽?
阮儀三🟥:雲南麗江7級地震和最近的四川雅安地震,木結構房屋較磚混結構不易震塌已是不爭的事實。中國古代地震多發,很早就使用木結構,宋代木結構工藝達到高峰。近代以來,中國建築把木結構放棄了🧛🏽♀️,以至於技藝還停留在明清的水平,甚至有退化。說木結構可抗震👶,並非說一定要推廣,而是要做技術研究,要傳承發展這項技術。
讀+:城鎮化建設中的“喜新厭舊”心態,除某些地方官員有外,所在地居民👨🏻🔧、所在古建築的居住者是否也有🛶?
阮儀三👨🏻🦽:住老房子的許多人,並不是老房子的主人,他們有些是單位分的房,有的是租戶,對房子感情不深。說上海石庫門有“72家房客”💇🏻♂️,就是這個狀況🧑🏻🦰,原來住一家或幾家的石庫門👳🏽♂️,後來湧進來幾十戶人家,大家能對房子有好感?再加上征地拆遷有補償政策🍡,刺激大家喜新厭舊✊🏽。當然許多老房子現代化生活設施不全👐🈂️,長期沒有維修,住在裏面沒有舒適感,大家想搬出去🌤。
讀+:有沒有老房子維修得好🙋🏿♂️,住得舒適的案例𓀋?
阮儀三:有🧘🏻。室內安裝現代生活設施和維修的工作,如果是私房,應該由房主人投錢修🦸🏼♂️,如果是公房🏋🏿,應由政府投資來做🌎🧎➡️。周莊拿門票收入的十分之一,每年幾千萬元做古建築保護基金,在老房子室內裝抽水馬桶,鋪地板,裝窗戶🫵🏻,外面保留老式樣,建汙水處理廠,臨時抽幹河水鋪網線管道🧟。現在江南六鎮老建築裏的生活設施都現代化了,老房子有人住了🚣🏽♂️。住的人愛老房子了,保護才真正成為可能。
旅遊不是古鎮保護的最終目的
記者萬建輝
拆真古董︐做假古董
阮儀三說👮🏽,前些年大同市把當地成片的歷史街區🤾🏿,包括明清民居全部拆光,打算全部重建,以重現“遼代城市風光”。“事實上,大同雖有遼代建築——大廟,但並沒遺存遼代民居,我寫文章揭露大同是在拆真古董👩🏻🎓,做假古董,等大同明清民居群拆完後,國家文物局才對大同嚴厲批評。”
無獨有偶📕,西安一位市領導曾在世博會上說,西安已重現漢唐風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官員當即說這是不可能的。阮儀三解釋◾️,永遠不可能重現漢唐風貌🍃,只可以傳承西安歷史古城的文化傳統,創建既有歷史傳統風貌,又有現代特點的新西安👷🏻♀️,這才是真正的任務🤍。
昆明是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現在昆明的三條歷史街區都被拆掉了,其中金馬碧雞坊拆掉後🏧,仿建了兩座牌坊,用上了鋼筋混凝土👱🏽。九寨溝開發旅遊,把寨子全部拆掉,把寨民全都趕下山🙇🏼⚪️,看起來是保護開發🥪,其實是破壞。鳳凰古城,開發商投資55億元🕵🏻♀️,建設“煙雨鳳凰”小鎮🎖,官方稱“建新城是保護舊城”,新建或重建古城不是真正保護歷史。
上世紀80年代,阮儀三到常州找當地領導說👨🎤,常州可以向國家申請歷史文化名城🕍,他們說不需要。到了2013年🧑🏿🍳🥅,常州城市管理者又找到他,這回主動要申請這個名頭。阮儀三去一看,包括城墻在內的常州重要歷史建築群大多被拆光了。
2000年以後👰🏼♂️,一些地方看到保護好的古城鎮發展旅遊名利雙收,也曉得申報世界遺產了。但現在“申遺”成風👺,把保護看成是獲取經濟效益的一個手段。阮儀三說,凡是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地方,造成的深層次破壞是根本性的✨🛣。以前是不識貨一推了之,現在是從內部進行深層次的破壞,而且舉的是保護的旗號💁🏽♀️。
讀+:您提到曾多次探訪歐洲日本古鎮👩🏻🔬♋️,在您看來,他們的哪些保護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阮儀三✯👩🚀:日本一些古鎮上世紀60—70年代,自發成立古鎮聯盟,自主管理和保護,日本政府也很快承認了他們的自治權,新鎮建在古鎮外,互不影響🤲🏻,古鎮生態得到很好保護🟦;在德國,保護建築的主體是房主,德國建築多是私產👩🏽⚕️,私人就有責任維護古建築⤴️,不維護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並且取消你的房子所有權。修房子是要錢的,法國、德國政府都有修繕專項資金𓀀,修老房子還可以免稅。
讀+:為什麽西方人以住老房子為榮🥰,而中國許多人想逃離老房子,少有人維修房子💇♂️🦸🏽♂️?
阮儀三😐:木結構房子50-60年的壽命🙎,中國許多老房子🛸,抗戰以來幾乎就沒有維修過👩🦽,我記得小時候我家的木結構房子🧛🏽♂️,都是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十年一翻修的。西方個人和政府舍得投錢維修🏒,改善設施👮🏻♂️,在中國,各地建新樓,修地鐵特別舍得投錢👩🏼🏫,上海每年新建2000萬-4000萬平方米的新房子,要保護維修的老房子僅200萬平方米,修一條地鐵要幾千億,修老房子,幾十億就夠了🤦🏿。有一次我問上海市長,能不能多拿點錢維修老房子,他說沒錢🏓,我當時覺得很無奈。
讀+:國家目前有哪些新的保護古城鎮的政策出臺🧑🏻💼?
阮儀三🌥❣️:中國保護古城鎮的政策🧎♂️➡️、法律到目前為止還是空白😄,保護古城鎮基本無法可依。《文物保護法》只保護列入文物保護的保護對象,沒列入“名城”和“名鎮名村”的🎱🦵🏿,很難保護。目前地方政府立法,僅有上海、武漢幾個城市出臺了保護歷史風貌區的法規,但這些法規在現實中很難執法🍈。沒有法律保護,許多優秀的歷史建築🕉🧔🏿♀️,可能就在我們這一代就毀掉了🐎,假古董反而多起來了,希望國家盡快出臺保護古城鎮的政策、法律,預算中要為古城鎮保護列出專門經費。
許多老房子🤚🏽,抗戰以來就沒維修過
十年踏訪百余古村鎮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全國掀起了大規模城市建設,拆毀的速度之快和破壞的手段之野蠻史無前例。”
那時起👨👩👦👦,他走上了調研踏勘之路🏌🏿,每年暑假組織學生去調研,最遠的到了貴州和四川羌族的聚居區🕵🏼♂️。調研回來寫成報告🫛,從2003年起,在中國城市規劃協會的《城市規劃》雜誌上刊載👨🦯➡️,迄今已有100期😭。100個古城鎮村的調研資料,最後匯編成《遺珠拾粹:中國古城古鎮古村踏察(二卷本)》一書🏃♀️➡️🌘,今年4月出版🚶♀️➡️。
書中介紹了一大批具有鮮明地域民族特色的中國古城🎮、古鎮、古村,其中有些村鎮行將消逝。一些鮮為人知的特殊職能古鎮,如江西的鉛山石塘古鎮,保留有大量與造紙有關的店鋪和作坊♾,有紙行、行幫💅✭、會館,有運輸紙張的河道碼頭🤙;陜西銅川的陳爐古鎮,從元代開始“爐火千年不絕”,古鎮上至今還留存有古代燒窯的遺跡,房屋街巷都是用燒窯用的廢缽閘壘砌,當地人稱“罐罐墻”,有瓷片鋪的路面,五彩繽紛;江西廣昌的驛前古鎮,有萬畝蓮塘,鎮上的主要建築建造得像一艘遊舫,與周圍蓮葉荷花組成絕妙的景色🤲🏽。
當問到保護古城鎮與政府主導的城鎮化建設的關系時👨❤️👨,阮儀三提高了嗓門:“我說了多少次,兩者沒有任何矛盾,保護是為了更好的發展,拆舊城建新城,大拆大建🎁,千城一面🏄🏽,那是簡單的經濟增長,是忘本的現代化,走不遠💝。”
阮儀三舉例說🤨,歐洲許多的古城鎮都留下來了,他們照樣現代化了,整個巴黎市中心有100萬人口的區域完全是座古城,香榭麗舍大街保留了相當於中國明朝那個時候的原貌🙌,絲毫不影響巴黎的創新活力🍩。
在阮儀三看來,新城市應該是在原有基礎上長出來的,之所以保護古城,因為古城是創新城市的土壤和溫床🤽🏻♂️。中國的古城古鎮與山川河流和諧共處🆕,能從自然中充分汲取養分🪆,它們是老祖宗幾千年摸索總結留下來的寶貝,是活的標本🔜,可供我們新城鎮建設借鑒、傳承和創新。
http://e.cjn.cn/cjrb/html/2013-07/16/content_51901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