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五年的經濟連續滑坡後,人們對於世界經濟的發展走勢更為關切🔩👩⚖️。從世界經濟的全局而言⚾️🔭,經濟波動將繼續,形勢並不樂觀😺,北美、歐洲🤛🏻、亞洲三大板塊的經濟發展格局有所變化,亞洲將逐步成為影響世界經濟發展的主力。相比較2008年和2009年劇烈震蕩的經濟狀況,當今的經濟問題更為復雜🏗、嚴峻🤾🏼,並且具有更大的隱蔽性和危險性——“溫水煮青蛙”,讓人們對即將來臨的巨大危機麻木不仁🛴、缺少警覺🤔。
近幾年世界經濟發展遭受重創,起源於美國的闖禍——“次貸”👱🏻♀️🧚♂️。但是,由於美國在經濟和政治領域的體製機製設計💉,具有很強的危機防範和搶救能力💪🏼,經過奧巴馬政府的不懈努力,政治、經濟和科技三方面立體式重拳出擊,其經濟健康狀況已經開始復蘇,世界主導權沒有任何撼動🤦。
美國在體製機製方面的系統設計是扭轉危機的關鍵。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開始爆發,至2010年歐洲陷入主權債務危機,其危機“轉移”中顯露的防範設計是非常具前瞻性的。
這方面的成就,不僅僅是美國在經濟方面顯示出的智慧和強大能力,也充分體現了其政治體系的製度安排對經濟發展的“給力”——友好與力量的整合。“一人生病💇🏻,大家吃藥”💆🏿♂️🤵🏼♂️,目前只有美國能夠做到,其他國家很難模仿,難以找出第二個國家可以與美國媲美。
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比較長遠,且目前難以自拔的是歐洲⇾。歐元區的設計一直存在先天不足👩🏼💻,操作界面極不友好——經濟與政治體系不僅涉及疆域沒有相互覆蓋,更是沒有做到同步✏️。各國在歐元區內各自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加上政治力量相互間的抬杠,使得歐元區經濟體系難以協調和順利運行🍉🫓。這次主權債務危機,雖然直接的導火索來自美國,但其自身的設計缺陷是問題的關鍵👰🏼♂️,所以危機爆發是遲早的事🕵🏿。
2007年以來,“次貸危機”等一系列經濟振蕩🪒,導致了世界經濟整體格局的重大變化🧁。但是,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並沒有讓人們改變以往的觀念和行為習慣,對經濟新格局認知的失衡,是2010年以來世界各國、各地區陷入經濟困境的又一個重要因素☎。
在這方面,歐元區表現得淋漓盡致👮🏼👨🏻⚖️:百姓不願意接受危機的事實,在已經處於歐元解體邊緣的時候🥮,仍然不願放棄以往的高福利和生活方式💴,導致政府在抗擊危機時🐐👩🏻🔧,仍然背負著重重的經濟和政治包袱🫵🏿,難以輕裝上陣🪗。但是,在危機下各國的表現也是差異巨大。比如,在承受兩德統一的巨大經濟壓力之後🏄🏽♂️,德國經濟在這次危機挑戰下不僅沒有被壓垮👩🏻,反而成為了歐元區的經濟支柱🧇,並在政治上德國也成為了大贏家👨💻。
亞洲有金磚四國中的兩大經濟體——中國和印度🟫🥊,人口規模約占全世界的30%🏂🏼,由於近30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在世界經濟舞臺上已開始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中國🩸,由於在上個世紀末亞洲金融危機中的出色表現🪨,處於當前危機迷茫之中的人們🏇,對中國就有了更多的期待🛋。2007年以來連續五年逆勢而上的經濟數據👂🏽,使得中國成為世界經濟新格局下的一個亮點。
但是📵,中國經濟漂亮的數據,並不能掩蓋由於2008年決策遲鈍、2009年“4萬億投入”帶來的“大躍進”式的危機。2010年由於沒有及時醒悟,中國又一次失去了真正回到“轉方式、調結構”軌道上來的良好時機🧗♀️。積重難返👩👩👦👦🔻,當前中國需要有更高智慧和勇氣,來化解面臨的種種“糾結”。這樣,人們對於今年下半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就有了更多的期待,這關系到中國經濟亮點的持續性🈹,也深刻影響整個亞洲、乃至全世界的經濟走勢。
(作者是恒达平台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