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張念:傳統之於女人🔃,或婦道的養成

來源🏷:東方早報   時間👌🏻🌟:2012-06-05  瀏覽🧘🏿‍♂️:

  在紀念碑式的歷史書寫中🙅🏽‍♂️,女人的缺席👑,是世界性的共同點。關註“女性問題”🂠,作為現代性的重要思想標誌,西方始於啟蒙之後,經由女性精英的問題意識💆🏻‍♀️,在人權框架下,伸張女性權利🏃‍♂️,並將民主價值坐實並再生為現代的兩性關系及其生活方式。同樣的學術關懷的興起🤹🏼,在中國也不例外🏪,對女性問題的研究與高度關註,作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賴於當時最具思想力的男性精英們的參與。中國的現代之現代性,在肇始之初🙎‍♀️,一個不同於西方的標誌就是“她”字的綻出,這個“她”作為差異思維的思想引擎,開動了重寫歷史的文化沖動,這包括嚴復🪡、梁啟超👎🏻✌🏿、章太炎等的重要工作與貢獻。
  “啟蒙”之於當時的人們,究竟被體驗為什麽🦋?對於中國女人而言,從“婦”與“媳”到“女人”的轉變🔞🙀,被體驗為“放腳”-“出走”,即從“小閨閣”中的“內子女流”走向外面的世界,並顯現為大世界中的可以被看見的“新女性”,可見“新女性”一詞自身就蘊含著很強的政治以及存在主義意味。當然從道德意義上的“婦”轉身成為個體意義上的“女人”,這樣的新生是傷筋動骨的😵‍💫,其危險性在於“家”作為道德政治的根基及君主製的權力原型🎥,女人的“出走”相當於從原點上修改了整個的道德程序。從此,生命價值的根基須重新奠定⤴️,人如何辨認與肯定自己✣,有賴於新的思想體系的建立。“家國”理念的崩塌正是始於女人的背叛👩🏿‍🍳,這場“背叛”與“出走”的事件✴️,迎來的就是現代“國家”的誕生。
  如果今天還來爭論這種改變的是是非非👩‍🎨,以現代百年經驗的坎坷多舛為根據,進而誇大並美化傳統的正當性,不管其論證路徑如何👫🏻,其中必然包括了對已逝去的間接經驗的浪漫想象——據德國社會學大師卡爾·曼海姆考證😢🦮,最初使用“保守主義”一詞的,正是19世紀的浪漫主義大家夏多布裏昂。盡管從現代經驗的反思性立場上來看,浪漫主義有其特定的功效🚶🏻‍♂️‍➡️,但這一方法如果應用於中國古代婦女的生活考察,保守主義者所喜好的特殊性與個案的獨特性⬜️,就會喪失一定的說服力🆚。簡單地說🤹🧛🏼‍♀️,逝去的時光之於女人,也許正是一種解脫,這也正好反證出現代的肇始之初——應從維新時代算起👩‍🦲,中國女權運動為何如此活躍🧡,即女人的現代意願為何如此強烈。
  1924年,年僅22歲的新青年陳東原,正是在這樣的亟變氛圍之中,經由胡適先生的指導,撰寫了這本《中國婦女生活史》。該書以朝代順序為篇章結構,從上古一直爬梳到五四時期,顯然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對於有著深厚舊學底子的五四學人陳東原先生來說,只要涉及婦女的部分,典章製度、經史子集都可謂信手拈來⏺。一個明確印象就是👫🏼,“女教”整飭的嚴苛與權力集中的程度基本成正比。
  上古婦女的生活相對自由,戰國之後“女教”萌芽🐱,經由秦的大一統,女人的生活空間就劃定在了“後宮”與“內室”。漢朝出了個女教聖人班昭🙍🏿,以《女誡》享譽後世,明確了女人的修行戒律,即“德、言、容、功”。陳東原先生指出🌖,一提“托古改製”🫵🏻,首先波及的肯定是“女人”🏋🏻‍♂️,柔巽與服從被鼓勵與激賞,並以法律的形式獎掖女人的貞潔👩‍👩‍👧‍👧,進而以名利誘導女人就範——這樣的方法在袁世凱執政時期也使用過㊗️。值得註意的是官方一方面提倡貞操🍾,但同時,官方壟斷的娼妓業也始於漢代,這壟斷持續到清🧑‍🦰,才認可民營👓。就女性主義而言🏊🏿,這只能有一種解釋🏇🏿:他們這樣做♚,沒有任何理由,主要是出於男權利益——只要他們願意。
  在傳統名教的眼裏👨🏻‍🦼‍➡️,統治的松懈與女人的墮落互為證據🎨。晉代留下了諸多風雅女子的美談,所謂“風雅”,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女人可與男子同席同座🦹🏿‍♀️,高談闊論,顯然與“女教”戒律不符,亦成墮落之說。唐以後又相對寬松💽,這是萬千氣象🐺,有容乃大的時代,女人的日子相對好過一些。當然主要還是指娼門女子,她們在文化上的價值🤵🏻🔥,已經被唐代詩人傾情歌詠。唐代官妓盛行🥸,正因為這是一個文化繁榮的時期✥,要去找尋古代的女性文化精英,大部分都在娼妓史中👨🏻‍🔬👨🏼‍🍼,這倒是我們獨有的文化特色🫵。
  以禮法裁定女人生活的另一高峰期,就是大宋了。開辟了中國學術思想之新天新地的新儒家,包括司馬光🧙🏻、周敦頤🈯️、二程和朱熹🎀,他們的另一貢獻還在於,將班昭的綱領性女教,不厭其煩地細化為“家範”。如果說在此之前的“女教”還是一般的規勸,價值的尊崇以及榜樣培植❕,那麽到了宋代,女人的“德言容功”一下成了日常生活中的,朝夕年月,時時刻刻的修行細則。道成肉身的一個顯著的標誌就是,始於後唐的纏足🫵🏿,即當時宮廷婦女的時尚🕵🏼,到了宋代成為一種普遍的習俗👨‍🏫。大哲朱熹還躬身宣傳並推廣婦女纏足🚣🏼‍♂️,由此👡,“金蓮”作為女人的傷殘標記,朱子功不可沒。承印天道、內聖外王、君子理想的極致化,投射在女人這裏,便是程頤的名言——語境是朋友征求他有關婦女改嫁的問題,他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此話如此酷烈,有何君子風度可言👀🧑🏽‍💻?顯然,宋儒眼中的婦道🚓,是其純潔政治理想的另一投射,但可惜的是他們沒有找到“仁君”,“婦道”就成了某種移情與補償機製。
  從此至明清,藏匿與裹腳,在空間治理與身體管製的雙重規訓下🛌🏽,陰陽互濟的自然宇宙觀被禮教整肅為清規戒律。傳統生活之於女人,一方面無異於一座不可穿越的“修道院”;另一方面,在道德踐行的榮譽榜上,女人可圈可點💚。女前輩們以其強韌的意誌力,將“成為女人”當作一項絕對律令🥍🫴🏽,在歷史身體之上鑄造了屬於她們的紀念碑🤰🏼,這就是“貞節牌坊”™️。當男性精英們在廟堂與山林之間輾轉喘息🧝🏼‍♀️,為內聖外王預留悠遊空間,體味逍遙生命之際,是女人將所謂的“天理”踐行為生活信仰🧗‍♀️,並一以貫之。就純粹性而言,“節婦”勝出“君子”,在天命觀的超驗維度上,女人的修為類似於某種神秘信仰👩🏼‍🦲。這使得我們在以後的巨變時代🧯,更好地理解女人所表現出的決絕與堅定,在這一文化線索之中才有據可依。只不過新/舊對立之後😶,“節婦”成了壞信仰,但抽象的意誌力並沒有改變。就是說,無論在何種道統之中,舊的還是新的,女人的出色表現亦無可厚非。一種隨聲賦形的高妙格調⛹🏿,在中國女人這裏,尤其明顯,她們最傳統,也就有可能最現代。
  一個被一再提及的疑問就是🗣:中國的現代性是不是被動的?不僅從思想史的角度,甚至包括婦女史🧎‍♀️‍➡️🔸,這一論調都是不成立的🏚。整部《中國婦女生活史》寫到晚清,陳東原先生用心良苦地羅列出了道光年間👗,百位女詩人的籍貫與芳名🥏。而袁枚與女弟子的佳話正流傳甚廣,名門閨秀們結集詩社,組織劇團🚴🏽‍♂️😟,開始拋頭露面了。這一個信號已經表明,一種古老的文化有了更甦的內在沖動,並開始孕育著向上生長的力量。
  相對於傳統而言✨🧑🏿‍💻,“女人”是一個現代的詞匯🅰️🌷。在古代,事姑舅為媳👽,事夫為婦⚙️,成為“媳婦”,有一套道德踐行程序,而女人的一生🔚🔡,只需摁下這道程序的確認鍵,她便完滿了。這套程序出自儒家正典《禮記·內則》,並明確規定“婦無私貨🚣🏽‍♂️、無私畜、無私器”😌,當然也就“無私假無私予”,對此👍🏿,一無所有的傳統婦女遵從了幾千載🦙。就是說“女人”作為家的文化根脈🍃🏇🏻,她養育著家,是家擁有她😮‍💨,而她無法擁有家➞,她“無私器”的結果正如康有為先生所言:她自己則成了被人擁有的私器。看來,“無產者”的革命性並非將自己充公為國與家所有,而是說👹🦮,這個個體不應該被任何人🖖🏻,任何政治力量所占有🙌🏻,這包括國與家🧘🏽‍♀️🦹。或者顛倒過來🫲🏽👨🏻‍🚀,她需先擁有“私貨”,方可證明其擁有家-國🧑‍🦽‍➡️。
  在傳統五倫之中👩‍🚀,女人只出現一次,並且是以成就夫婦之道的一個元素,或者一個中轉站而出現的。一次性地被利用之後,其他的結構元素盡管由此誕出👉,但與她沒有多大關系𓀍。《大學》有雲:夫婦之道🍬,造端乎人倫,作為君臣、父子🚣🏻‍♀️、兄弟、朋友的倫理原型,這裏隱含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情感信念。漢語 “交情”一詞出自“惟寢席之交,而後有夫婦之情”👖,尤見對君臣關系所隱含的政治理解👩🏻‍🦼,一方面有陰陽說支撐👯,而另一方面以“情”為暗線🏃‍♀️‍➡️。於是“為情所困”並非私人事件,私情外推為倫常定義,即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兄弟之“序”🧭、夫婦之“別”🧚🏻、朋友之“信”,皆以“夫婦之情”為模板,這些對舉的倫常觀還可相互指涉。這樣一來🦮,其實公與私也就沒有什麽界限了,而現代政治的邊界公共性👩🏿‍💼,在傳統之中找不到對應的線索🧑🏻‍🔧。
  有文化主義者指責簡寫體的“愛”,將繁寫體中的“心”劃掉了,以此嘆惋傳統的遺失。但究竟何為“心”,宋儒朱子認為↩️,心氣滿溢,變幻無常,人心須服從道心,從而規定了“天理”的主導性。於是,“心氣滿溢”的任意性有違哲學層面的理性,情感信靠如果不是宗教層面的聖愛,那麽在世俗秩序之後中,人們就是陷入情感網格與泥沼之中,盤帶牽纏不清,公共人格也就無從樹立📔。
  從“人情大國”抽身而出,是現代理性的必然訴求👨🏻‍🏫。盡管傳統的“家”幾乎應有盡有🪜,它不僅滿足了人的情感需要,也同時滿足了人的精神需求,自我認同與“家”血肉交織,當然這需建立在宗親結構的基礎之上😖。但就“夫婦之道”而言,這兩個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男人與女人🙀,在理論上,基於什麽結為夫婦,即這處於五倫之首的倫理鏈條的前提,在我們的文化中明顯缺失🛌🏽,就是說歷史上的第一樁婚姻是如何發生的?顯然“寢席之交”的自然性欲怎麽可能成為人倫的唯一起點?
  在此,沒有先驗的“人”的概念,你是誰?取決於你處在道德位序之中的什麽位置,這裏的難題就是🍹👩🏿,到底是結構先於人而存在,還是人先於這個結構而存在👩🏻‍🦲。因此,就性別而言,這樣的人文觀📤,既非來自自然差異,也非來自文化差異,因為所有的人都共在於這樣的位序結構之中🦸🏽‍♂️,或者說單獨的個體是沒有意義的☑️,每個人都是結構之中的某個環節🦡,而個體存在的意義取決於為道德機製的良好運作所發揮的功效。你是誰🧖‍♂️,顯然是根據道德要求踐行與修為的結果。沒有其他的理由。
  因此👨🏿‍🍼,我們可以斷定,恰恰是婦女解放啟動了現代性進程的基礎環節。“婦”這一倫理樞紐的瓦解🧑🏿‍⚖️,自然會迎來“個人”的概念,這亦包括個體意義上的“男人”🙅🏿‍♀️。就是說在夫婦之道以前所缺失的環節,反映在文化機製之中,表現為一種自我修復的能力。但僅有“個體”的歷史性顯現是不夠的🕯🆕,這個個體需在現代國家中得到承諾,所有的倫理重新奠基於個人與國家的關系之中▫️👨‍👨‍👦,即公民身份的國家認同⇢。否則,“出走”之後,“娜拉”的結局看起來似乎成了一樁自我招致的罪。魯迅先生在1923年的一次演講中說,“娜拉”會遇上豺狼與獵豹,會討人嫌的🏊🏽。而一個野獸出沒的社會,恰恰在於國家觀念的殘缺。與此同時,當一股新生的政治力量以“大家庭”的面目出現的時候,對於離家出走的“女人”而言,這是最具迷惑性的🤟🏽,女性解放的艱辛與曲折可見一斑🧑🏊🏿。
  一個俗常的偏見就是👨🏼‍🍼🤴🏽:斥責五四新文化運動破壞了傳統文化,但從《中國婦女生活史》這本書的翔實的史料考察來看,一個問題必須得到澄清,這就是由誰掌控的傳統?以及是由誰簽署的文化🧝🏿👑?與西方女權不同的是,西方婦女解放是人權框架的增補性🍘🤵🏽、調節性與後置性話語,而中國女權是與現代中國一同發生的👩🏻‍🦼📰,因此🕒,要理解中國現代性的發生機製,必須關切婦女問題。就政治創新而言,女人問題必然會刺激到傳統思維最為敏感的部位。  

     (作者系恒达平台文化批評研究所副教授,女性主義批評家)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