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韓誌玉:混動技術搭建零碳轉型橋梁

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時間:2025-04-16  瀏覽:

編前:由《汽車與運動》雜誌社主辦的“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評選活動,始創於2006年,是中國汽車行業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發動機技術評選之一。該活動以“推動中國汽車動力技術突破,助力本土品牌創新發展”為宗旨,每年通過科學嚴謹的測試與專業評審,評選出國內市場上表現最卓越的燃油及新能源動力系統,被譽為中國汽車動力技術的“風向標”。

今年,是“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評選活動走過的第20個年頭。在這一關鍵時間節點,《中國汽車報》與《汽車與運動》雜誌社推出特別策劃“評委之聲”,邀請歷年來參與活動的專家評委回顧“中國心”活動所走過的歷程,展望未來汽車動力技術發展方向。
  在汽車產業百年變革的浪潮中,混合動力技術正以驚人速度重塑行業格局。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3~2024年中國市場,僅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和增程電動汽車(REEV)的新車銷量便分別達到280萬輛和514萬輛。同期全球混合動力汽車銷量(包括非插電混合動力HEV)分別約為900萬輛、1200萬輛,展現出強勁的市場生命力。這場變革不僅關乎技術路線選擇,更預示著動力總成系統的深度重構。

混合動力技術之所以成為轉型期的“黃金方案”,源於其獨特的三重物理優勢:第一,能量回收的節能增益。電動機通過製動能量回收系統,將下坡和製動過程的動能轉化為電能並使用,顯著提升燃油經濟性並減少碳排放;第二,雙動力源的協同效應。內燃機與電動機可根據工況智能切換,形成互補的動力驅動“二重唱”,實現動力系統效率最大化;第三,充電焦慮的根本化解。混合動力車通過雙動力源設計,在電池耗盡時仍可依靠內燃機提供動力,有效消除用戶的長途續駛裏程擔憂。行業調研數據顯示,70%以上消費者選擇混動的核心動因正是“無裏程焦慮的電動體驗”。同時,這種技術特性也完美契合當前汽車低碳化轉型的市場需求。

混動技術的終極價值在於構建零碳轉型橋梁。當綠色氫能、綠色甲醇和合成燃料(efuel)技術成熟時,混動系統可無縫切換至碳中和燃料。國外研究表明,現有混動平臺改用合成燃料後即可實現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降低90%以上。這種技術延展性很可能使其成為應對能源轉型不確定性的最優解。

混動技術標誌著汽車動力系統邁入第4代進化階段。與發動機前3代機械控製、電子控製、直噴增壓的漸進式改進不同,本次變革本質是系統架構的重構。內燃機從驅動動力“獨唱者”轉型為“合唱者”。混動專用發動機通過收窄工作區間實現熱效率(即燃料利用率)的大幅提升。

全球車企加速布局混合動力領域。日系品牌代表豐田依托先發技術優勢,持續推出高性能混動車型搶占全球市場;中國車企則通過創新構型技術,正在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隨著全球汽車市場對低碳、環保和節能技術的需求日益增強,混合動力技術的未來前景非常廣闊。預計到2030年,全球混動市場份額將達30%,中國市場更有望突破60%。PHEV、REEV與HEV將形成多元技術矩陣,滿足不同消費需求。

在重型卡車的低碳轉型道路上,混動技術也將擔負重任。重型卡車是物流運輸的“主力軍”,也是交通領域的“排放大戶”。據統計,全球運輸業約22%的二氧化碳排放來自重卡,而在中國,重卡僅占汽車總量的3.1%,卻貢獻了近40%的行業碳排放。因此,在推廣低碳新能源乘用車的同時,解決重卡排放問題成為當務之急。受限於高速公路充電設施不足和動力電池過重,導致車輛運載能力下降,純電重卡在長途運輸領域的推廣受到嚴重阻力。

如何在不犧牲運輸效率的前提下實現減排?混合動力技術正在為這一難題提供創新解決方案。特別是混合動力與低碳燃料的組合,將成為重卡節能增效的“黃金方案”。研究表明,對比傳統柴油動力,混合動力可以降低燃料消耗和碳排放15%~20%,同時可以減少全生命周期的運營成本,實現節能、減排和增加經濟效益的高度契合。重型卡車的混動化開始成為新戰場,這一趨勢預計在未來十年逐步顯現,2030年或將成為行業主流。

放眼未來,重卡的節能減排之路是短期優先發展柴油混合動力,不需要大規模投入電力基礎設施,可降低15%~20%的燃油消耗和碳排放,且兩年內即可收回與傳統柴油車的成本差。中期發展碳中性新燃料:甲醇卡車需提升燃燒效率,氫能卡車依賴綠氫產業鏈突破。長期布局電動化:電池技術突破與電網清潔化將推動純電動卡車普及,屆時並行發展純電重卡和碳中性燃料混合動力重卡,以滿足不同運輸場景和區域能源優勢的需要。

盡管汽車電動化浪潮洶湧,內燃機仍將長期存在。預計2030年中國仍有60%乘用車和80%商用車依賴內燃機。電動化非但不是內燃機的終章,反為其進化之路揭開新篇。內燃機將迎來重生並成為適應電動化技術和新燃料需求的“新內燃機”。

新生代內燃機將呈現出四大特征:第一,與混合動力系統高度集成;第二,熱效率峰值向50%突破;第三,新燃料適應性提升;第四,控製系統深度融入整車智能化架構。未來的內燃機將突破傳統燃料限製,兼容甲醇、氫氣等新型碳中性燃料,通過與電動機的智能協同,在提升系統性能的同時減少碳排放。

混合動力汽車憑借油電協同優勢,已在全球市場展現出強大生命力,發展浪潮奔湧向前。近年銷量曲線持續上揚,印證其不可替代的產業地位。隨著技術進步,混合動力汽車將持續擴大市場版圖,成為汽車產業綠色轉型的中堅力量。在此進程中,涅槃重生的新內燃機融合混合動力與低碳燃料,將與新能源技術協同共進,共繪全球汽車產業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圖景。

(作者系恒达平台汽車學院教授;圖片由《汽車與運動》雜誌社提供)

鏈接:http://www.cnautonews.com/lingbujian/2025/04/08/detail_20250408373896.html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10014176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