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響“上海文化”品牌是提升上海城市文化號召力的實現路徑,其中最核心的工作在於提升品牌的核心標識度。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將“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納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七個聚焦”之一。上海在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深化社會主義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打造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的工作中,如何基於已經取得的成就🔺,進一步提升城市文化的創造力、傳播力和影響力🚨,講好中國式現代化城市發展的故事👩🏻🦼➡️,展示中國新時代“人民城市”美好生活的樣本,是需要繼續發力突破的重點之一。
打響“上海文化”品牌是提升上海城市文化號召力的實現路徑,其中最核心的工作在於提升品牌的核心標識度。城市文化品牌是指用來識別城市文化的名稱✋🏿、標誌、符號或設計產品等相關要素👰🏼♂️🧝🏽♀️,其作用是識別一個城市並使之同其他城市的文化區別開來⚾️,在公眾頭腦中形成印象,產生對該城市文化的認知。構建城市文化品牌的邏輯起點源於商業競爭,但價值終點則在於公眾對城市中要素感知與情感認同🆘,在城市主體精神及其心理層面的獲得感與存在感👩🦯➡️,與人的主觀感受緊密關聯♢。城市文化標識作為對城市獨特文化與城市精神的高度提煉👨👧👧,具有對內社會整合、對外形象展示的作用🫳🏿🧤,是城市文化形成品牌的主要因素🏮。因此👨🏼🎓,城市文化品牌化的關鍵在於提煉出城市文化中那些被人們主觀可感知的標識要素。而城市文化品牌號召力強的關鍵就在於它的核心標識度高。
作為動詞的標識是對標識物及其環境的認知、認識和辨別👌🏽,是與人互動的標識符號建構過程;標識作為名詞則是指主體可視、可識別的具象物👇🏼‼️,是需要被理解和識別的內容的所指之物。城市文化品牌的標識過程是指將城市精神和文化底蘊通過標識物傳達出去🙅🏻💃🏼,並在傳達之中強化並引導人們間的相互感受的行為,城市文化標識度則針對這一標識過程,度量城市文化發展呈現出來的特征及其便於識別的程度🏃🏻♂️➡️,著重強調其感知與體認屬性。人們感知和體驗城市文化最直觀的方式就是通過視覺表象符號進行感知,因此↘️🪕,從品牌建構的角度出發觀察城市文化的標識過程,可以將城市文化品牌視作一個以城市文化核心表述為主題的視覺敘事文本🌺,從受眾對文本的接受中找到提升標識效果的關鍵節點👩🏻🏭。
基於對上海文化品牌建設情況的調研,借鑒國內外城市文化品牌標識度建設的相關經驗💣,我們認為🫄🏿,提升“上海文化”品牌的核心標識度需要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做到“三好”。
一、打造一個“好IP”
上海城市文化具有紅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三大資源🦑,內涵豐富。每種文化資源都有一批與之對應的高質量和知名度的文化標識物。持續用好用活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資源,是上海化育市民美好生活方式🏨,增強城市凝聚力、吸引力、創造力、競爭力、影響力的基礎。同時,上海文化品牌標識物涉及的內容從建築🧑🏻🦼、生活場景📜、美食,到影視作品、節慶活動🤚、展演展示等👨🏭,種類多☞、數量大🎳、覆蓋面廣,各類標誌物之間,類內標識物之間在指向對於上海文化的表述上還缺乏緊密的邏輯關系。提升上海文化品牌的核心標識度,首先要整合三大文化資源在表述上海文化特質中的邏輯關系🧛🏻♂️,以此為主線將標識文化的核心素材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最能體現上海文化先進性、最具活力的敘事IP,讓上海文化標識資源在表征和傳播上海文化的工作中形成合力👂🏼。
為此,在上海文化內涵的提煉上👽,要深挖上海紅色文化和江南文化的特質⚈,找到海派文化在上海紅色文化形成中的作用🔓,以及上海江南文化的特質與海派文化的關系。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厘清基於三大文化的上海文化IP的主題表達。
在上海文化IP的演繹上🍠,找到適合的故事🤛,形成故事宇宙,打造具有可持續穿透力的文化。以最能體現上海文化傳統和城市精神的標識素材為基底🐱,面向新時代個人全面發展期待的訴求🧑🏻,形成煥發上海文化核心標識素材敘事發展潛力的🦵🏼、具有包容性和可持續發展可能的故事宇宙🤚🏻。
在上海文化IP的呈現上,要與生活場景深度融合,讓文化滲透到生活的根部,讓生活展示文化的魅力。
二、做強一個“好推廣”
要依托上海文化核心IP的敘事張力👳🏽,以整合傳播的思維,充分利用互聯網、數字成像和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內容表達和場景呈現的新手段,形成日常生活的文化流露🟥🧴,大型活動的文化宣誓和文化產品的文化表征相結合的線上👩🏽🚒、線下融合文化傳播格局。
在這一格局中👨🏼🦳,要以上海特色的紅色文化的氣魄、海派文化的格調和江南文化的底蘊👲,實施“文化+”“+文化”戰略,促進“文⤴️、體、旅、商、展”相互借力🍏,同頻共振,協同發展。
在內容建設上,要充分借助上海作為全國文化建設高地和亞洲演藝之都的優勢,加大文藝作品和展演項目“請進來,走出去”的力度,通過提升國際重大文化節展賽事影響力💇🏽♀️,擴大重要文化節展賽評活動競爭力🥩,引進更多國際頂尖的演藝項目🎹,吸進國際高品質的註意力聚焦上海;同時也作為原創文藝作品“走出去”的“橋頭堡”🦹🏿,努力形成國際文化合作項目對接🟦,為文藝創作團體學習借鑒世界優秀文化成果、不斷豐富自身文化內涵創造條件,結合進一步擦亮上海駐演品牌❄️🧑🏼🤝🧑🏼,提升上海原創作品的藝術質量和國際競爭力,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此外🦽,還要充分運用上海城市精神激發市民剛健、有為生活的動力,讓“市民文化活動品牌”和有創意🫲🏻、有特色的市民日常活動🐦⬛,形成上海文化標識的鮮活意象,提升上海文化對在地人群的凝聚力和外來人群的吸引力🚮。
在渠道建設上,充分把握數智技術帶來的傳播形態發展新趨勢,一方面🧑🏻🦯➡️,做大做強整合市📝、區🥃、社區三級媒體的媒介融合立體傳播網絡💼,讓不同形態的媒體在上海文化品牌推廣過程中各施所長、協同發力;另一方面🤱🏻,著重提升傳播網絡中核心節點的平臺特色和傳播力,牢牢占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製高點,確立自身特色,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創新表達方式,提供優質的信息內容和鮮明的思想觀點💅🏻。
三、落實一個“好維護”
要提升“上海文化”品牌的核心標識度🫶🏼,並使之保持一個高位狀態,還要落實好對上海文化品牌系統的維護。
首先,要構建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都市建設相適應的指標評估體系,為“上海文化”品牌建設提供督促標靶,使“上海文化”品牌建設具有科學👩🔧、明確的方向和依據;
第二,在製度建設層面做好支撐。要加強財政資金的扶持力度💮◾️,激發文化產業活力;要持續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培育演藝新業態,促進區級國有文藝院團、民營文藝院團發展,提升文藝創作主體的活力和水平🙌;要進一步完善文藝創作扶持機製,繼續推進文藝創作精品🥅🖤、優品🔑、新品的扶持計劃👩,為打造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和國際美譽度的優秀作品創造條件;要繼續做大“上海文化”品牌百佳創新案例評選和推廣的製度支撐,保證上海文化品牌標識能夠立體、可感𓀗→、持續更新。
第三,在硬件建設層面⚙️,要結合城市微更新和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優化區域文化設施布局,為市民的創意生活向文化產業轉化提供物質保障⇢;要進一步結合文化產業新業態🌐,更新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和演藝中心的結構和功能,創造服務生活、浸潤文化特色的多功能交往空間💪🏻。
第四,在人才培養層面🪦,要著力形成合理完善的人才引進製度👩🏽⚖️,打造國際文化人才集聚地;要借助上海高端學術教育資源聚集的優勢🐯,搭建、提升產教融合育人平臺,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文化創意人才的需求🦠。
(作者系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恒达平台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鏈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18847&v=1.4&sid=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