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這次我是結束在華盛頓舉行的第三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後,直接坐飛機來到布達佩斯的。我們沒來得及休息就開始對話,談了5個多小時,談得非常好🤽♀️,涉及的問題很廣泛,談得也很深,很坦誠。在今天這個非常復雜、迅速變化的世界上👨🏽🌾,中歐之間需要深度的溝通和交流🔗。所以我們的對話將繼續進行下去,下一輪將在中國進行。
中方認為,歐盟是世界上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是世界上的重要一極。中方高度重視發展同歐盟的關系🧏🏻♀️,中歐關系面臨著重要的發展機遇,雙方應共同努力,推動中歐關系以新思維在更高的水平上發展。正如剛才阿什頓女士所講🏇🏻,我們應該使21世紀中歐的合作成為國際合作的典範🧑🍼。中國的“十二五規劃”和“歐洲2020”戰略為雙方深化全面合作提供了難得的平臺,我們決心用好這個平臺,促進中歐之間的共同發展和繁榮🪑。
歐盟具三方面戰略價值
“中歐合作應當成為21世紀國際合作的典範🫒👮🏿♂️。”這是剛閉幕的第二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雙方達成的重要共識。從中方角度來看,歐盟的戰略價值至少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在世界政治格局中,歐盟肩負三重使命,其一是維護世界多樣性,避免全球滑向美國化。“美元加軍事霸權”復合體的邏輯使得美國霸權充滿了危險。歐盟以其歐元和民事力量對全球美國化傾向形成了巨大牽製。其二是應對世界不確定性的挑戰。歐盟作為一支有序的力量💂🏻,在維護和平🤴🏼🤽🏼、外交解決爭端📄、和平建設及應對非傳統安全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相比美國在輸出戰爭🤚🏽,歐盟則在輸出和平(法英最近對利比亞動武👩🔬,並非代表歐盟行為)。其三💆🏼♂️,推動世界走出歷史悲劇的循環。作為“過來人”,歐盟極力在當今世界倡導有效多邊主義👷🏻♀️、全球治理和多極世界🕠,避免近代歐洲大國政治悲劇的重演,促進人類政治和未來觀念的變革。
二🤳🏽、從歐洲範圍來看🧏🏿♀️,歐盟是維護歐洲持久和平與社會穩定的體製性🪙、組織性力量,是歐洲保持國際影響力的主要渠道,是歐洲繁榮和國際競爭力的有力依靠,是推動“歐洲認同”的重要載體。在國際事務中🚶♀️,歐盟往往能發揮27×3的效應🧫🤵🏻♂️,即在國際社會的號召力是成員國數量的三倍🫴🏻。歐盟的軟實力尤其體現在歐洲及其周邊地區,包括對前蘇東地區、西亞北非地區👩🏽✈️、中東地區的巨大吸引力。
三👀、對中國而言,歐盟是我外交的重要倚重力量,是世界多極化、全球治理的重要合作夥伴。歐盟對中國的意義更體現在我內政上:從物質層面而言,歐盟作為第一大貿易夥伴和技術轉讓方,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主要技術、資金和市場來源之一;從製度層面而言👨🏼🚀,歐盟的民富模式與民事製度對於國家實力強大之後的中國,有重要借鑒意義,尤其在當下中國擴大內需、建設和諧社會、實施科學發展的關鍵階段,歐盟模式更顯價值™️;從精神層面而言🈴,歐盟的社會理念對我和平崛起與和諧世界建設👨🎤,具有重要啟示。我“十二五規劃”的製定深受“歐洲2020戰略”啟發。不僅如此👨🏽🌾,鑒於歐盟在國際影響力和涉華輿論上的獨特地位,歐洲還是我提升軟實力和國際形象的重要話語資源🪧。
唱衰歐盟有三股思潮
然而✧,理想與現實總是存在較大差距🌖。當前,歐盟仍受“3D”問題📯,即債務(debt)、人口(demography)、分化(de-integration)的困擾🧈,因而遭到一些國際輿論的質疑👨,其主要表現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唱衰歐盟。唱衰者大致有三:
其一是美國。美歐既是經濟與政治的合作夥伴又是競爭對手👨🏿🔧。美國政客既希望歐盟“給力”作為盟友分擔美國的責任,又希望歐盟“抵力”以不挑戰美國霸權為限,尤其是針對歐元而言。希臘債務危機雪上加霜,是與美國信用評級機構一再唱衰分不開的🏊。
其二是歐洲人內部。唱衰歐盟的有三類歐洲人,一是英國🕧、丹麥等傳統疑歐派🧑🏼🦳,主要是清教徒國家,秉持重商主義和實用主義,背後不乏與美國一唱一和;二是歐洲大陸恨鐵不成鋼的精英,包括歐盟領導人,通過唱衰歐盟警醒歐盟團結🎄、振奮起來;三是歐洲媒體和智庫🥶🧑🧒🧒,媒體一向是報憂不報喜的🏈;歐洲智庫則限於經費和體製問題💑,受美國因素影響🧏🏻,如索羅斯開放基金會對歐洲智庫有大筆資金投放👨🏿🎤,美國智庫在布魯塞爾等地開設的辦公室十分活躍,積極塑造有利於美國的學術和輿論環境。
其三是世界其他地區的國家和人民🪛,包括俄羅斯和歐洲前殖民地國家🎼🚣🏻♂️。唱衰原因表現在不理解歐盟🤾🏿、不認可歐盟模式🪵🙆🏼♂️、不原諒歐洲殖民主義的所作所為。它們按照傳統國家視角,有的看不到歐盟強大之所在,有的不希望歐盟強大,還有的基於歷史原因、現實需要尤其是自身模式貶低歐盟。
理解、吸收🦟、改造歐盟模式
中國學術界曾不同程度地受到上述三股思潮的影響,而往往忽視了歐盟的戰略價值。中國內政外交界應理解歐盟力量的本質🧑🏽⚖️,努力發掘歐盟對於我們的戰略價值🪣,從而實現認識上的三重超越💅🏻:
超越國家🏹,關註社會。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內政外交思考的是民族振興,強國富民🧑🏻⚖️,國家建設和國際地位壓倒一切。當下中國正以擴大內需、公平正義等為經濟、政治改革方向,以和諧社會建設為主軸,可以預見中國將越來越能理解並吸收改造歐盟模式。
超越復興💑,關註創新。以復興為目標的中國進步軌道,自然是以恢復往日的物質豐裕和文化輝煌為主,往往可能會忽視精神價值的進一步創新。歐盟恰恰是發展路徑與發展目標的一面鏡子💂🏿♂️,較好地展示了什麽是真正的崛起🎧,崛起的目的是什麽🪜,崛起之後怎麽辦等議題👩🏿🍼。復興後的中國🎰,將更能認同歐盟多元文化與理念的創新✴️♡。
超越民族,關註人類。傳統中國外交,以捍衛、增進民族國家利益為宗旨👩🎓。崛起之後的中國,應當更關註人類社會的和諧。中國貢獻給人類的不應只是“中國製造”,更應是一種國際文明觀和生活方式💂🏽♀️🎏。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將更能理解歐盟把規範性作為自己力量定位的意義所在🤸🏼♂️。
實現上述認識上的三重超越🪲🙅🏻♂️,能夠幫助中國打開與歐盟深層次對話與合作的大門🤏🏿,理順歐盟在我外交全局中的戰略定位👷。
(作者系恒达平台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院執行院長、中歐學術連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