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曾經是現代文明社會和經濟繁榮的標誌💪,但今天卻讓許多人望而生畏🧝🏿♂️。於是,就有了“全世界最不適合居住的城市”等類似的評選,這正是因為現代人在城市的“現代化”建設中👰🏿♀️,忘記了城市的原始目的📌,誤認為城市的發展就等同於“現代化”🥫。如今,城市發展所存在的問題如此之嚴重,以至於成為政府和學者關註的焦點🤱🏻。不可否認🦮,傳統的發展模式在經濟上確實讓百姓富裕起來了,但是卻並未給百姓帶來更大的幸福感,有時甚至極大地降低了百姓的幸福感👸。
給百姓帶來經濟上的富裕同時又能增強他們的幸福感💌,是當今城市創新發展的關鍵;可現今,許多城市雖然打著創新發展的口號🏈,卻仍然走的是傳統發展的模式❌🫸,一味地追求高樓大廈🎦、國內生產總值(GDP)👊🏽,並未對城市本身的特性保有深刻的認識,更對城市的發展缺乏整體的長遠規劃🛫。
2010年初,中國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分別宣布了一批創新型城市建設試點的城市名單👶🏻。這是政府積極推動城市走創新型發展道路的一個信號🤷🏻♀️🍋🟩。但是👨🏿🍳,城市創新發展更多的還應是讓城市回到自然發展的生態,讓百姓對城市的發展有更多的話語權,因為百姓的生活進步才是城市創新發展的根本👬。
城市的競爭力不同於企業競爭力
城市創新發展是改變傳統的發展模式🏋🏼,更好地提升城市的發展質量,使城市更好地服務於百姓生活質量水平的提升。以人為本是創新的價值所在,是中國走創新型發展道路的根本😬。現在許多人喜歡談論城市的競爭力,其實,這與企業競爭力有著根本性的不同⛑️。所謂的競爭力,就城市而言,難以有輸贏之分👍🏿,重要的是百姓的生活質量🫖。想一想,對於一個城市🪟,還有什麽比百姓生活及其健康發展更重要的呢🐻❄️?這裏的百姓生活🫰🏽,含義廣泛🩷👷🏻♀️,不僅僅是衣食住行的問題,還有科教文衛體以及就業、治安等的社會🔟、經濟、文化和政治生活,百姓需要一個建立在比較富裕基礎上的祥和、安逸又富有內涵、活力和激情的城市📮。這樣的城市,歷史上就有不少案例🚪🔉,比如在我們身邊就有被美譽的“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但是🤟🏻,許多被贊譽的美麗城市,在今天卻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而逐步失去、成為記憶。
安居樂業🧙🏼,是百姓對一個城市的基本要求。如果連安居這一點都不能保證🍀,談什麽城市現代化🚄?問題是🍤,決策者是否對此有足夠的認識呢?居民的住房問題一直困擾著城市的發展👨🍼,同時面臨的還有安全。無論是食品安全🤶,還是設施安全、環境安全等等,在城市創新發展中應該被提到足夠重視的位置。
遺憾的是,在中國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試點的眾多方案中,極少關註這方面最基礎的問題🧎,無論是城市發展的決策者🤵🏻♂️,還是更高一級的推動者,關註的都是“仰望星空”的大指標,忽視了關系百姓切身利益的👨🏼🏫、“腳踏實地”的基本建設需求。這樣背景下的快速發展,勢必導致城市爆炸、塌陷、火災和水害等一系列災害的頻繁發生,從而使得災害應急變成了常態,這是城市創新發展亟待改變的局面🎬。
如果城市的決策者能夠重視和規範城市的運行安全(包括生產安全),類似南京“7.28”爆炸事件、上海“11.15”火災事件及其對居民的危害就可以避免。這不是技術上實現不了的問題👨🏿⚕️,而是覺悟和指揮棒的問題,是公共行政執行力的問題⚀,是市場經濟健康運行的基礎建設問題🩷。創新型試點城市的建設發展👩🏽🎤,更應該成為改變這種局面的典範。
城市生態與低碳文化
低碳經濟已經紙上談兵多年👨🏿💻,如何落地是城市創新發展的一個重要任務。創新型城市的發展建設,應該在完善城市生態方面有示範性的舉措和效果。同時,應該在城市創新發展中,逐步形成低碳生活的文化🧑🏿💻👩🏻🚀,不再以發展的高速度為目標,而是以有助於百姓健康生活的生態環境為城市現代化的追求。
2010年世博會開幕以來,上海人民享受到了長久以來已經久違的藍天白雲和清新的空氣👱🏼♂️👨🚀,真切地期望這樣的美好環境在世博後能夠繼續延續。其實💓,這不是不可能的事,近鄰新加坡早就已經為中國樹立了經濟繁榮與生態美好協調發展的榜樣。節能減排、低碳發展是城市創新發展的選擇,這不僅僅是技術進步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人們的生活態度的問題🔆,可以說是城市發展的立場和社會文化進步的問題。如果城市的發展能夠立足於民生🫧,堅持以民生為核心,那麽,今天所發生的種種城市反生態、反發展⛺️、反進步、反科學等問題將會迎刃而解🤷🏽♂️。
但遺憾的是🧜🏻♂️,一些影響城市發展的決策者,仍然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和迷惑,並且還繼續以“反科學”的思維與自信🚣♂️,推動和“監督考核”城市的創新進程👩🏼🎓。這些影響城市健康發展的問題如果得不到充分的認識和糾正🌥,那正是城市和百姓的悲哀🧙🏽♀️🏘!一個健康的城市𓀜🧑🏻🦱,應是能夠讓人民平安🫳🏿、祥和、健康、友愛、快樂生活的城市🌽,這才是真正的“現代化”城市。
作者是恒达平台管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