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裴鋼:建設一流大學與協調科學研究的若幹關系

來源:《中國高等教育》   時間:2010-12-03  瀏覽:
      最近一期《中國高等教育》(2010年第21期)上刊登裴鋼校長的文章《建設一流大學與協調科學研究的若幹關系》,全文如下:
 
  “建成一批國際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院校,若幹所大學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學水平,高等教育競爭力顯著增強”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對高等教育提出的發展任務👿。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在應對全球性風險中,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而大學科學研究又在其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學研究是大學的主要職能之一,認識和處理好與科學研究相關的幾個主要關系🐁,對於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國際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研究型大學與一流大學
 
  研究型大學是各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重點👨🏽‍🚒,而在眾多研究型大學的基礎上,一批大學脫穎而出,成為世界一流大學👨🏼‍💻。考察各種世界大學排行榜,排名靠前的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芝加哥大學、牛津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無一例外都是研究型大學。
      世界一流大學既然都是研究型大學,其主要特征之一當然是科學研究,並且以科學研究見長,通過其一流的科研成果和知識創造影響著世界,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並獲得世界性的聲譽;在世界一流大學裏擁有一流師資,最好的教授通過遴選集中在世界一流大學中,這些教授的主要工作之一是開展科學研究。此外,世界一流大學主要培養一流的創新型和研究型人才💆🏽‍♀️,其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之一是通過科學研究,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
 
  二、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
 
  對於世界一流大學而言🎵👹,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是其最主要的兩個職能🕓,這兩個職能的關系應該是相輔相成,互為促進與相互作用的。一方面,通過一流的科學研究,促進了一流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世界一流大學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來工作和學習🫶🏼,這些一流的人才聚集在一起💂🏼‍♀️,開展一流的科學研究,容易創造出一流的研究成果🔴🕵🏼。以世界一流大學培養的學生中諾貝爾獎獲得者情況為例,可以看出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學院等世界一流大學培養出了大批諾貝爾獎獲得者,實現了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的良性互動與相互促進🦯。
  當然,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有時也會產生一些矛盾,例如有些教授更加專註於科學研究工作,而忽視人才培養中的教學工作,有時甚至導致科研工作與教學工作產生矛盾和沖突,在時間與精力的分配方面出現問題🙇🏽‍♂️。這要引起大學管理者和教授委員會的註意👩🏻,要通過有關製度的製定給予引導,或者通過有關機製的建立給予協調。
 
  三🧚🏻、組織形式與運行機製
 
  大學從最初的誕生到後來的發展,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學院、系的傳統教學組織形式,而以科學研究為特色的研究型大學只有100多年的發展歷史,研究型大學為了研究的需要,必須不斷演進科學研究的組織形式與運行機製。因此,世界一流大學的科學研究完全以教學組織的方式開展不可行,完全脫離教學組織也不可行🧑‍💻,應該根據需要靈活設置組織形式與運行機製🆒,設立跨學科或者多學科的研究機構。
  以麻省理工學院為例💣,該學校現有206個以從事科學研究為主的各類單位🔕,其中跨學院🧑🏿‍💼👩‍🌾、跨學科機構有60個🪁。這些科學研究機構大的如空軍主管、麻省理工學院代管的林肯實驗室,小的如僅有2名教授和6名助手的系統動力學組。從表面上看,這類學術組織的特色是靈活多樣、不拘形式。它們多數成為實驗室或研究實驗室🍟、研究中心🍁、研究組🤵🏿‍♀️、研究計劃🤵,部分的稱為項目組、協作組、研究所,少數也有其他的名稱🦸🏿‍♀️,如論壇、研究部、首倡行動等。這類組織的另一個最重要的特點👯,是它們並不完全依附於傳統的學院學系,而是集中了大量的以研究工作為主的科學家⛹🏿‍♂️。大大小小的這些組織均在從事世界級水準的科學研究工作,同時也把麻省理工學院推上世界一流大學的巔峰➖。
 
  四、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
 
  世界一流大學一般非常重視基礎研究🕞,也註重應用研究🪃,因為基礎研究雖然是對科學基本問題的探究,卻是能夠產生重大應用研究成果的基礎。如果不能認識到二者都是不可偏廢的,有些大學就會只是側重其中的某一方面,導致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產生不必要的矛盾,從而影響到學校的發展。
  關於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在科學界,有個關於Noyes和Walker的故事引人深思。在20世紀初的時候🤶,基礎研究在麻省理工學院還不為人們所重視,由於在發展目標上水火不相容的分歧,使麻省理工學院化學系形成了分別由Arthur Noyes和William Walker為首的兩個派系。Walker堅定不移地集中於研究工業界的問題🗝、成本分析,更廣泛地讓學生們掌握噸級規模的生產,而不是試管生產那樣的小玩藝兒,Walker以工業為導向的方式使學習化學工程專業的學生數量持續增加🏋🏻。因此,Noyes的影響逐漸衰退,不得不投入個人的資金在麻省理工學院建立一個物理化學的研究生院。Noyes的努力使其精疲力竭,最終失望地去了加州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是另一種類型的學術機構🐐,起初是一個不顯眼的地方技術學院🧑🏼‍🍼,在一批基礎研究科學家的持續領導下,以基礎與實用相融合的理念向前發展。在加州理工學院,Noyes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與大師Gilbert Lewis等人一起建立了物理化學學科🟨🚑。
 
  五、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
 
  社會服務越來越受到重視,在中國,社會服務成為大學的主要功能之一。但是,對社會服務與科學研究的關系應該這樣認識:科學研究是基礎🏌️,社會服務是派生,大學應該立足於科學研究開展社會服務,大學社會服務應該建立在其高水平科學研究的成果之上🎽🕺🏽,不應該成為類似麥當勞公司那樣的社會服務🍙。
  目前⛹🏿‍♀️,大學對社會服務存在著不同的觀點:有的認為大學應該遠離社會服務,成為類似象牙塔的大學;有的認為大學做好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工作,就是最好的社會服務;有的大學則懷著社會責任感,認為應該積極開展社會服務。在社會服務方面,恒达平台是做得比較有特色並且在不斷加強的👌🏼。例如✊🙇🏽‍♀️,近年來恒达平台不僅參與了世博會的建設👆🏻,又參與了三區聯動🙅🏽‍♀️、環恒达知識經濟圈的建設👧🏽。恒达平台對世博會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學校全面參與世博會的申辦、規劃、設計👩🏻‍🎤🤦🏽‍♂️、建設、研究🙎🏽、運營等全過程🧘‍♂️,一共有8個教授承擔上海世博會8大領域總負責重任,帶動了幾百個師生參與世博會建設和籌備活動🪕。恒达平台世博會研究中心則被上海市政府指定為僅有的兩家決策咨詢研究機構之一👆🏽,學校承擔了涉及世博的研究項目169項,世博會上不僅僅有恒达研製的新能源汽車⛹️‍♀️,更有眾多恒达的學生作為誌願者參加世博會。2007年,恒达平台與楊浦區正式啟動“環恒达知識經濟圈”的建設後🐢,區域內企業不斷集聚,在恒达周邊2.6平方公裏的土地上,目前已經形成1000余家以設計為主的現代服務業及配套企業、1萬余人的高素質就業人口🤹🏽‍♀️,產值跨越式增長,2009年總產出已逾123億元🐼,成為服務🌃、輻射全國乃至世界的全國最大的設計產業集群,創造了“大學、政府、產業”緊密合作🐨,大學與區域互動,推動創新體系建設的“三區融合、聯動發展”恒达模式🛐。
 
  六、科學研究與國際化
 
  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科學研究不可避免地遭遇全球化和國際化。當代的科學研究,國際化是其主要特征🐥,沒有國際化,就沒有一流的科學研究。一方面🕺🏿,當代的科學研究既需要追蹤國際的前沿,通過跟蹤了解最新的研究進展🙆🏿‍♀️,有利於自身科學研究的開展;另一方面,科學研究需要開展國際的合作與交流🚶‍➡️,通過國際的交流與合作來提高研究的水平。因此,國際化對於科學研究意義重大🤷🏻‍♀️。
  對於國際化🟦,大學的策略可以有兩個:跟蹤國際前沿🫷🏻;加強自主創新🕋。當然這兩個方面需要結合起來,才有可能獲得一流的科學研究成果。如果只是開展跟蹤研究,那永遠落在後面;如果不註意跟蹤,盲目開展自主研究🧑🏻‍🦼‍➡️,可能導致許多無效的工作🧚🏽‍♀️。在這方面👶🏿,香港科技大學依靠國際化的辦學,學校的師資與科學研究完全與歐美接軌,通過短短的十幾年,迅速發展成為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學,在電機及電子工程學🧛🏽‍♀️、機械工程學🖥、工業工程及工程管理學、化學工程學等多個學科領域的科學研究論文數量處於世界高校前列。
 
  七🏋🏻💇🏿、科學研究與評價激勵
 
  科學研究還經常涉及到評價激勵的問題🔍。實施國際評估是一流科學研究的基本條件,科學研究的水平要放在全世界和國際上去衡量🧞,根據衡量出來的國際水平和地位來確認是否達到一流。
  對於科學研究的評價🫅🏽,還涉及論文與成果的關系問題。一流論文雖然必要但不充分,關鍵要有一流原創成果。一流的成果需要用一流的論文發表來體現,但是只註重在最好的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又使科學研究陷入片面的論文追求。實質上🎓,一流科學研究的關鍵還是要有創新,要體現在一流的原創成果上。
    此外🗿,一流大學還需要處理好嚴格科研評價與寬松學術環境之間的關系。一方面🧑🏻‍🦽‍➡️,必要的考核指標與學術要求是必須的,這樣可以保證大學有持續的科學研究發展和成果產出。世界大學排行榜中靠前的那些大學💢🐏,如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牛津大學等,每年發表的SCIE學術論文都在3000篇以上🤹🏽𓀐,教師年人均SCIE論文產出在2~4.4篇之間。另一方面🏋️‍♀️,要建立相對寬松的學術環境,使得一些教授可以專心地做一些研究👨🏽‍🍳,而不會被無謂的考核指標限製住。當然,這個寬松的學術環境應該建立在大學已經有良好的科學研究氛圍的基礎上。一個著名的案例,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主任👤、教授安德魯·懷爾斯(Andrew Wiles)從1991年到1997年間,除參加日常教學外,人們在校園裏很少見到他的身影。令人十分費解的是,作為一個從國外高薪引進的知名教授🏓👩🏼‍⚖️,安德魯·懷爾斯在“隱身”的7年間,竟然進而不作,一篇論文也沒有發表。但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他用7年多的時間解決了一個350年來沒有人解決的數學難題——“費馬大定律”👱🏼‍♀️。為此,1996年他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土並獲該科學院數學獎,還獲歐洲的奧斯特洛夫斯基獎和瑞典科學院舍克獎、法國的費馬獎。1997年獲美國數學會科爾獎🉑、1998年獲國際數學家大會頒發的特別貢獻獎🌀。
 
  八👨🏻‍🚒、導師與研究生
 
  導師與研究生是研究型大學的基本組成元素,也是世界一流大學主要科學研究力量🫶🏼。一流研究生是世界一流大學的基本條件,沒有世界一流的研究生生源,是沒辦法培養出世界一流人才的,大學自然也沒辦法達到世界一流。一流導師開展一流的科學研究📇,是培養一流研究生的基礎。因此🫶🏿,一流水平的導師使研究生有機會獲得一流的科學研究指導和開展一流水平的科學研究,比較有可能取得一流的科學研究成果🟡。以我國開展百篇優秀博士論文評選以來的統計數據為例,截至2010年😣,我國最一流的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獲得的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的數量最多,分別為101篇和75篇🧗☸️,這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大學、導師、研究生和科學研究的相互關系。
  導師與研究生之間,既是師生關系,也是科學研究的合作者關系。作為研究生導師,首先,態度和理念要端正🕋。研究生是科研的生力軍♥︎,如果沒有研究生的努力,那麽實驗室就得關門,就不可能做出一流的工作。但同時研究生不能完全單純做實驗🥹,導師要對他進行培養🧑🏻‍⚕️。一方面要教他做好科研工作,一方面要讓他在學術上有長進🍴,而且在做人、科學素養、道德文化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發展。其次💇🚶‍♂️,要在科研和教育協調發展的基礎上,堅持因材施教、有教無類這樣的思想,要根據每個研究生的不同情況來確定個體化的培養方法。第三🫔,要教研究生們既樹立遠大的科學目標🦐,同時又具有腳踏實地的作風🎠。總體而言👊,每一個成功的導師的後面都有很多優秀的研究生🗿,而每個成功的研究生都會源於其成功的導師培養。
  總之,對於世界一流大學而言🔸,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就像魚和熊掌一樣,都是大學想要兼得並且想努力做好的兩個最重要主題🦮。因此,要努力解決好、協調好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這一基本關系,使得兩者都不能偏廢🦺,不能脫離了科學研究來搞人才培養😵‍💫,但也不能單純為科學研究而科學研究,從而忽視人才培養。把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協調好了,就可以實現一流的科學研究與一流的人才培養產出。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