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立足新時代經濟發展實踐,準確把握“創新”特別是“科技創新”這一時代特征,進一步深化了對生產力發展規律的認識🏃🏻♀️,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重大創新和發展🤙🏽,為我們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註入強大思想和行動力量。
核心特征
文化新質生產力是新質生產力在文化領域內呈現出的新質態、新形式🛌,是新質生產力所代表的高質量發展邏輯在新時代文化生產、消費🖲、交換等領域內具體延展的結果呈現😥。筆者認為🪅,文化新質生產力的核心特征在於四個方面🍰:一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二是文化創意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是主導力量𓀒🧏♂️;三是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依托;四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應用是核心的生產邏輯。
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首先就要因地製宜👤,從上海實際的文化資源稟賦、文化事業基礎、文化產業條件出發,有創新和有選擇地推動新興科技與傳統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有機結合👨👧👧🥋,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新形態新機製、文化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形成與繁榮發展💂🧍🏻♀️。
文化新質生產力進一步強調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應用作為核心的文化生產邏輯🏋️♂️,以文化創意與科技創新的深度融合為主導力量,賦予文化產品或服務的整個價值鏈條強大的創新動力和技術支撐能力🤵🏼♂️。
新質生產力系因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文化新質生產力的打造,將更加科學地創新性配置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生產要素👩🏼⚕️,更好地推動文化勞動者及時準確把握世界科技前沿、掌握多維知識結構、開發關鍵核心科技🤧、熟練使用新型生產工具;更加高效地推動文化領域勞動資料與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製造技術、新材料技術等融合應用🧚🏼♀️;更加拓展文化領域的勞動對象範疇🎒。
四個著力點
近些年來,上海在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上已經具備了堅實的基礎和較強的優勢😛,可以進一步從“貫通價值鏈、打好新基建、引領新變革、匯聚新英才”四大方面重點發力⛷,加快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
一是貫通價值鏈:以版權為核心打通“文化資源-文化生產-文化傳播-文化消費”新質生產力價值鏈條👩🚒。2022年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總產出約占全市GDP的13%,文化企業總營收達到10790億元🧛♀️。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文化資源都凸顯了鮮明的上海文化標識♿️;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海書展已經成為全國知名文化活動品牌,博物館🚵🏽♀️、美術館、劇場、優秀歷史建築🤿、風貌保護街區等各類文化資源星羅棋布,10分鐘公共文化圈初步形成,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下一步重點是要以版權IP為核心😴🤸🏿♂️,將各個環節文化價值鏈條間的壁壘打通🧑🚀,實現文化價值鏈的順暢貫通👍🏽,形成強大的文化新質生產力🙅🏻♀️,促進上海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協同創新⛹🏿♀️、協調發展🫙,建立良性繁榮的文化生態系統🏋🏽♀️🤌。
二是打好新基建🗂:推動文化數字化層級躍升構築文化新質生產力堅實的新型基礎設施。《上海市貫徹落實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實施方案》明確七項14條重點任務👩🌾,夯實文化資源數據和文化數字化新基建“兩個基礎”、推動搭建上海文化數據服務“一個平臺”,著力打造面向全球、面向未來的文化數字化轉型上海標桿和全球數字文化發展高地。應進一步著力構建“數字身份-數字資產-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新數字文明”的文化新質生產力全新運行邏輯🧖🏿♀️,著力建構文化類數據產權保護製度、文化類數據流通和交易製度☂️、文化類數據收益分配製度以及文化類數據治理製度等文化新質生產力的數據基礎製度體系,為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建設提供先進的新型基礎設施保障🕹。
三是引領新變革🚵🏽♂️:超前布局AIGC🏌🏼♀️🧑🏼🦳、元宇宙和下一代互聯網等對文化發展格局具有範式創新和顛覆影響的重大前沿領域。2021年以來🗳,上海率先在全國布局了元宇宙新賽道,在《中國文化元宇宙白皮書》發布的全國文化元宇宙示範案例中,上海有10家單位入圍,數量位居全國第一🧎🏻♂️。2022年以來出臺《上海市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條例》《上海市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創新發展若幹措施(2023—2025年)》,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世界級產業集群。接下來,要著力促進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積極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5G🪆、元宇宙等新興科技深度賦能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借助前沿科技創新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生產與傳播方式,加強對傳統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智慧化保護與傳承🚆,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智能化、便捷化⏱、均等化進程。
四是匯聚新英才:以文化新質生產力的人才培養為根基鑄就最佳實踐地建設的中堅力量。加強文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形成一支結構優化、文理兼通🎚、素質優良🥥、梯隊合理的文化科技人才體系🤴🏽;加強文化幹部隊伍建設⛔,培養一批有信仰、有創新🏤🆔、有擔當的文化領域領軍人物;加強文化科技人才培育體系建設🚣🏿,著力構建完善的學科教育體系和本碩博人才梯隊體系🌽,開發多元化的文化科技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國內外文化科技領域的交流合作,形成開放包容的人才環境,建立上海文化科技人才“開發-培養-評價-薪酬-保障”系統化體製機製。
(作者為恒达平台人文學院教授)
鏈接🙈:https://dzb.whb.cn/2024-05-06/7/detail-849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