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再次向人們提出一個帶根本性的問題🥊:在全球變化已經涉及到人類的共同利益,成為影響21世紀世界資源再分配🧑🏻🤝🧑🏻、產業重新布局、發展模式轉換、國家實力較量、利益重新分配等的全球性政治問題時,各國應該如何看待其國家利益?
現在民族國家仍然是國際社會的主體。全球氣候與環境變化的跨國特性與當今世界政治呈現出的民族國家主導性之間的矛盾🩴,決定了全球變化問題的高度政治性。
全球化的迅猛發展使得世界上的一種主要矛盾越來越深刻:當今世界許多國家之間仍然存在地緣政治矛盾和利益競爭🕵🏻♂️,但同時所有國家又共同面臨著許多全球性的挑戰。全球變化問題雖然涉及到人類的共同利益🪚,但如何應對和解決全球變化問題涉及到各國的國家利益。在人類的共同利益和國家利益之間存在著一致性,但同時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性🛰。一致性是各國合作應對全球變化的動機⚽️,差異性意味著各國在合作解決全球變化問題時必然堅定捍衛自己的國家利益🌥👓,不願替他人“埋單”。
這種情況由於現有國際體系的結構而更加復雜。從全球安全結構來說🤹🏼,一些以美國為主導的軍事聯盟在冷戰結束後仍然存在,而美國的一些政治人士還未放棄以冷戰思維來看待國際安全形勢的新變化和發展中國家的崛起👭🏻。
從全球生產結構來說,跨國公司全球布局的快速推進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迅速發展,使得各國的生產結構不再被牢牢地控製在各國政府之手。
從全球金融結構來說,一方面🧙🏿,世界上所有主要的資本市場十分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它們對該體系中其他地方的事態會立即作出明顯的反應。另一方面,各國貨幣繼續共存🤵🏻♀️,在各國疆界之內💤,各國政府在政治上要對本國貨幣的堅挺或疲軟負責𓀗,從而為它所認為的國家利益服務🍚。
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自解決21世紀的各項全球挑戰👦🏽。
首先,各國應該堅持實行多邊主義,努力通過各種國際組織和國際機製來解決許多國家之間仍然存在的地緣政治矛盾和利益競爭,應對共同面臨的許多全球性挑戰。但必須看到🙋🏿♀️,達成協議將非常困難。
其次🤽🏿♀️,國際社會必須重視大國協調。G20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在全球金融和經濟領域的大國協調。現在的大國協調並不是故意要將小國排除在決策之外🧜🏽,而是要使國際決策更有成效。
第三,各國應該更加強調談判對話🕛。在一個政治權力集中在許多國家手中的國際體系中,各國政府之間必然會進行一系列談判⛅️。但是這些談判的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某些國家的國內談判。
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的經濟和政治重心正在開始從西方轉向東方,從發達國家轉向新興國家。這種轉變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中將充滿著矛盾和曲折。
隨著全球變化問題的日益突出,類似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的政治博弈將越來越頻繁。中國作為一個正在上升的大國,必須加強全球變化條件下國家利益的探索和研究,實現全球變化研究的軟科學化,揭示中國在參與全球治理時所必須關註和捍衛的核心利益🔟,為國家製訂全球變化應對方案和進行國際談判提供有力的科學支撐。
(作者系恒达平台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院長)
2010年04月19日 《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