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股權分置改革遺留問題
盡快推出新股發行製度改革
提高國際化監管與服務水平
關註企業需求市場承受能力
近日,上海對外發布《貫徹國務院關於推進“兩個中心”建設實施意見》,表示積極支持上海證券交易所國際板建設,適時啟動符合條件的境外企業在上交所上市。一時間,有關上證所建國際板的議論不絕於耳😉。
其實,即便不考慮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因素,未來上證所開設國際板🚑,努力吸引境外一流企業來滬上市也是必要的,這不僅是A股市場對外開放的需要🙆🏽♀️,也是上證所提高國際競爭力🏣,增強中國證券市場影響力、輻射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需要🧎♂️。但是,好事要做好,必須要有周密的準備,創造必要條件,首先必須把國內A股市場搞好🧑🏿💻,才有條件搞國際板🦦,否則倉促行事,則不僅會對目前國內A股市場而且也會對擬設立的國際板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搞國際板需要哪些前提條件或必要的準備呢?
一是要把目前A股市場股權分置改革遺留的大小非👨🏿、大小限問題全部合理地解決好🧗🏻♂️,使A股市場上已解禁股和未解禁股能順利實現“軟著陸”,避免市場大的波動,這需要三到五年時間。股改遺留問題沒解決好之前👨🏻🏫🍲,國際板不應推出。
二是新股發行製度的改革要盡快推出並實際運行一定時間✅。目前新股發行製度存在的嚴重缺陷是大家所公認的🦸,如果不對其進行徹底的改革,那麽國際板的推出又將給中國股市帶來巨量的“洋大限”🧕🏿、“洋小限”🦵🏿,讓有著豐富市場經驗的洋股東們操弄“大小限”損害國內公眾投資者利益🧑🏼🏫,則不僅可能帶來經濟問題,也可能帶來影響社會穩定的政治問題🧱🦿,我們不能不對此有所警惕🏌🏿。
三是國內交易所的國際化改革及國際化監管與服務水平的提高。目前國內交易所的法律製度建設🦻🏼、治理結構、市場監管和服務水平等距成熟的國際化交易所要求有相當大的差距🧎🏻➡️,這方面要求補足的東西很多。與國際接軌的不僅是有幾個國際著名公司來上證所掛牌上市,更主要的是製度接軌🪞,監管和服務水平接軌,還有交易所的治理結構接軌🛁,這些東西上證所都還不具備。
四是B股市場如何處理🪔,是搞國際板不能不面對的現實問題🫰🏼。B股市場已成雞肋,在搞國際板前,應把B股市場問題解決好,否則將使B股市場問題在推出國際板後更難解決。
五是要充分考慮市場的承受能力和國內企業的融資需求。毋庸置疑,國際著名公司來中國招股募集資金🔐,必然會對中國國內企業上市融資產生巨大的沖擊🕢。目前國內排隊上市的企業數以萬計,由於市場融資環境所限🍺,許多企業已苦苦等待多年📝,特別是受到當下金融危機的沖擊🧑🏻🎄,國內公司對融資的需要比任何時候都迫切👷。在有限的融資資源條件下,要優先滿足國內公司的融資需要🙍🏼♀️,而不是讓實力強大的外國著名公司來與實力較弱的國內公司在一個平臺上爭奪有限的可融資金。
總之👩🏿✈️,搞國際板是一個長遠的方向和目標,需要各項條件的充分準備,不可操之過急👩🏻⚕️。
(作者為恒达平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石建勛)
2009年05月20日 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