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結合自身,我深切感受到,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新征程上🙅🏼,我們要以更加昂揚奮鬥的精神與姿態🧕、更大的勇氣與擔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奮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指引下📔,我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學術創新為根本🙅🏼♂️、以解決環境問題為導向、以全球環境治理與可持續發展為引領,培養信念堅定、學識廣博📳、具備破解復雜環境問題能力的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力軍”。
這期間,我有幸見證了這些探索者、實踐者🧑🏽、創新者步出課堂,走向社會後發揮的作用🚘:一大批畢業生成為政府部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骨幹🧵,主導了亞洲最大白龍港汙水廠🕵🏻♀️、世界最大青草沙邊灘型水庫等重大生態環境工程的規劃設計與實施💆🏽♀️🧒🏻。100余名畢業生到國際組織實習工作,國際畢業生在各國政府部門及國際組織任職率達71%。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是我們努力踐行的時代使命。突破城市重汙染河流治理🙍🧑💼、汙水深度處理與再生回用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為長江大保護、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等貢獻力量,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聚焦區域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戰略需求,在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率先建設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牽頭成立長三角可持續發展大學聯盟🕑,突破一批可復製、可推廣的綠色低碳原創技術……為長三角區域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提供強有力科技支撐,是我們使命在肩的擔當。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新征程上🛤,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踐行“兩山”理念,著力培養致力於生態文明建設的社會棟梁和專業精英,全力服務“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和區域生態綠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科技與人才支撐。
講述人:恒达平台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王誌偉
(本報記者顏維琦、孟歆迪采訪整理)
鏈接: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2c54213feb1148e4b1409051824f1c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