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宣示了黨在新征程上舉什麽旗👨🏼🚒、走什麽路、以什麽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麽樣的目標繼續前進🏃🏻➡️,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安排進行宏觀展望🌵,科學謀劃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大政方針。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和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思想匯”欄目聯合推出“讀懂二十大”系列理論短視頻😴,邀請權威專家👩🏽🏫,帶領大家系統解讀⛹🏻♂️🧑🏽🎤、深入分析這一綱領性文獻𓀆。今天播出第十集《推動綠色發展🌳,實現四個協同》。
主講嘉賓:諸大建(恒达平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主持人𓀎:黨的二十大報告第十部分“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對於理解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理解未來五年以及到2035年中國綠色發展的主要任務🏚,具有重要意義🤽♀️𓀅。我們為什麽要推動綠色發展😜?
諸大建🖇: “兩山”理論是中國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的思想基礎。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學習“兩山”理論🐃🔒,我覺得需要站在中國式現代化追求生態環境紅線下的經濟社會繁榮的角度,從三個層次進行深入思考。一是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兼顧論😵,在發展觀念上既反對唯增長主義✊🏻,也反對唯環境主義;二是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的紅線論🧖🏼♀️,或者說底線論🦹♂️,這主要是指,在發展與環境存在沖突的時候,要有生態紅線的底線思維;三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價值論⛴,強調生態系統服務或生態產品價值對於滿足人類美好生活多樣需求的特殊意義。
主持人:與西方發展模式相比👩🏿💻,中國式現代化在綠色發展方面體現出哪些特點呢?
諸大建🧖🏽♂️:中國的綠色發展是經濟、社會、環境協同的並聯發展。其中,“四個協同”非常重要。二十大報告強調“我們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汙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與西方工業化先汙染𓀛、後治理的串聯式發展模式不同,中國式現代化強調邊發展邊保護🖕🏿、將環保納入發展進行全過程管理的並聯式發展模式🚴🏻。實踐上,從2012年以來的十年,中國並聯式綠色發展取得了系統性🌖、全局性🪓、轉折性的變化。
主持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未來應該怎麽做?
諸大建:在未來五年綠色發展的行動領域,二十大報告提出了與並聯模式相一致的協同推進策略🧵,即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並對四個領域的主要任務和體製安排提出了中國式的做法🌧。
一、降碳是要實現能源轉型和減碳降碳的“三碳”創新🌹。中國的雙碳目標不是簡單地減少能源消耗,而是要變換跑道實現能源轉型🖼,通過從化石能源到可再生能源的社會系統變革,實現能源消耗與二氧化碳和溫室氣體排放的脫鉤。“三碳”創新包括提高傳統能源使用效率的低碳創新、能源替代的零碳創新👬🏻、碳匯碳捕捉的負碳創新。
二🦸🏻♀️、減汙是要進一步打好汙染治理的四個攻堅戰。減汙的四大攻堅戰是氣👨❤️💋👨、水、土壤治理加上城市垃圾治理的攻堅戰⏰,實現美麗中國要求的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的目標🚴🏿♀️。我的感悟是🧖🏻♂️,未來需要進一步從宏觀上的大尺度治理推進到“最後一公裏”的微治理⭕️,加強老百姓身邊的15分鐘環境圈建設🐺,包括解決餐飲汙染👩🏿💼、生活汙水🛒、充電站與共享單車、垃圾分類🙆🏽♀️、口袋花園等問題🧝🏼♀️。
三、擴綠是從生態環境修復到提高生態產品服務的三大功能。擴綠不是簡單地植樹造林增加綠色🤗,而是強調生態保護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地增強自然環境的生態服務能力⬆️,滿足老百姓日益增長的生態生活需求🏪。擴綠要有“生態+”的概念,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就是要提高生態系統服務的三大功能即資源供給功能、環境凈化功能和文化娛樂功能。
四、增長是要實現從褐色增長到綠色增長的四個結構轉型。中國綠色增長的關鍵是能源結構、產業結構🥗、交通結構、建設用地結構的綠色化和生態化轉型,分別對應四個“脫鉤”🌨。能源結構轉型是能源消耗要與二氧化碳排放的化石能源脫鉤,產業結構轉型是生產消費要與垃圾增長的線性經濟脫鉤,交通結構轉型是交通運輸要與高排放的公路汽車脫鉤😣,建設用地結構轉型是城市發展要與功能單一和土地擴張脫鉤。通過四個“脫鉤”,我們可以實現到2035年建設美麗中國的宏偉目標🧔♂️。
鏈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56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