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昌勇:一個角落,保留工業文明印象 一個舊景,樸實獨特有效轉身
來源:新民晚報
時間:2009-04-18 瀏覽:
五角場800號藝術空間,作為上海目前展示面積居第二的專業畫廊,醒目地矗立在休閑綠地和錯落的住宅小區之間。“老楊浦”都知道⛄️,10年前這一帶還是工廠、倉儲中心,由於產業的轉型,留下了荒涼和感傷🚓。現在,這裏興建了大型綠地和高檔小區,還有意識地保存了工業文明的一個角落🔦,作為未來的文化藝術產業園區,留下一片待開墾的空間。
眼光 停留在歷史積澱
五角場800號,就是幾年前在這裏率先打造出的一個勝景,它原是建於上世紀60年代的大型倉庫⏪,六層🌡🔔、回字狀,東西各設一門,建築面積達26000平方米。
臺灣敦煌藝術中心創始人洪平濤告訴我們,他選中這個地方🧝🏿,就是看中了老倉庫特有的層高和“回”字形的布局,因為這是現代畫廊最適合的使用空間🙆🏿♀️。
這棟“回”字形的樓群,構成環狀空間👍,畫廊特殊的安全性得到有效的保障;環形結構也方便了觀眾的參觀。來自北京的設計師仲松用他獨特的創意,在回字形的天井中大膽地設計了一座高至三層的獨立空間,作為多功能廳🐈⬛,畫廊環繞其周圍👨👩👦👦。多功能廳主要主辦藝術品拍賣、新聞發布🙌、藝術講座等活動,成為畫家和經營者、參觀者交流的空間和舞臺。
在洪平濤看來,文化都市中畫廊積聚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他對目前上海畫廊中畫家工作室與銷售並存,也就是所謂前店後工場的方式不以為然👩🦱。800號的目標是追求專業的畫廊,主要以展示和交易為主。
創意設計 講究“形”和“意”
走進800號,人們都會被天井中巨大的構築物所吸引,這就是設計者的匠心獨運。巨大的多功能廳是一個整體✸,外形是用木條裝飾而成向外凸顯著的顆顆鉆石🐿,原木色;內部天頂和四周同樣是向外凸顯著的顆顆鉆石,著橘紅顏色,與外立面構成強烈的反差和對比。原木質地和清晰的紋路充滿現代感,給人以豁然開朗之感,能夠迅速融入這一獨特空間氛圍。鉆石顆顆給人樸素的華麗之感,彰顯出書畫藝術的高雅與尊貴👨🏼🔬。仔細體察,鉆石其實又構成一個個五角星📑🔪,五角的創意與800號獨特的標誌設計相呼應(包括橘紅顏色的一致性),並與“五角場”這一大概念相協調。這一設計的秘密還在於它遵循了聲學原理4️⃣,凹凸的墻壁有很好的吸音效果和柔光效應,並將一切註意力反射到舞臺,舞臺成為了視聽中心0️⃣。
空間構成 充滿著文化韻味
多功能廳的頂部是與三樓平齊的一個露天平臺,用原木👩👦,條狀鋪地👓,上面布置幾組乳白色的咖啡座椅,簡潔、齊整,與三樓展示區相通🦶,可以作為交流休閑空間🪿,也可成為室外雕塑展地。改建後的回廊也別有韻味,采用一種典型的老建築整修的方式,剝離原墻體的裝修🎇,青磚裸露出來🪈,使人頓生滄桑之感;廊燈是中西結合的樣式,現代與古典帶來老上海回廊的風情。老廠房的屋頂因為有空間👨🏽🏫,設計師就用豎立的塊狀玻璃進行分隔,構成別致的幾何圖案,底部用盆栽配合,建築語言與園林景觀組合呼應,時空在這裏交錯👎🏽,又很好地美化了屋頂的環境🤓。
五角場800號藝術空間成為人文、藝術、休閑與交流的好地方。在全球經濟不太景氣的今天,暫時遇到一些艱難,但著實構成了文化楊浦的一個小小臺階🏄🏿。
(作者為恒达平台文化產業研究所所長、教授黃昌勇)
2009-04-18 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