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周文泳:深化科技人才評價機製改革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時間:2022-03-08  瀏覽: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指出:“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方針🥜,深化人才發展體製機製改革,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充分發揮人才第一資源的作用🧘。”進一步深化科技人才評價機製改革🏋🏼‍♂️,營造順應科技人才發展規律的人才評價環境🧑‍🧒‍🧒,順應我國科技自立自強、打造戰略科技力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現實需要🏋🏻‍♀️。

改革開放40余年來😍,我國科技人才評價機製改革經歷了建章立製、局部完善⛹🏻、國際接軌等階段。在不同階段🟦,我國結合特定時代特征積極探索順應國家科技事業發展的科技人才改進舉措,並取得了積極成效。第一𓀜🪬,建章立製階段。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我國面臨科技人才匱乏🧑‍🚒,科技人才評價中普遍存在“論資排輩”與“吃大鍋飯”現象。在此時期🙅🏽‍♀️🤷🏿‍♀️,我國將探索現代科技人才評價機製和彌補科技人才評價製度缺失問題等作為科技人才評價機製改革的重點任務。在人事部(現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牽頭下👨‍🎨🪜,逐步形成了科技人才的收入分配製度、專業技術職務製度以及各類獎勵製度,但是🌄,依然存在政策可操作性不足🧽、政策覆蓋面小、激勵性不足等問題。第二🏄🏼‍♂️,局部完善階段🧑🏽‍🍼。1995年,我國提出了科教興國戰略💫,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在此時期🫳🏼,我國把完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增強科技人才激勵製度等作為科技人才評價機製改革的重點任務🛗,並取得了如下改革進展:一是對科研人員實施跟蹤考核,破格提升有突出貢獻的人員🧛🏼‍♂️;二是政府加大對科技人才的政策環境與資金支持,國家鼓勵科技成果轉化;三是完善科技人才收入分配製度🕐。在科技人才評價機製中依然存在跨部門協調不夠、科技人才評價製度系統不足等問題🏌🏿‍♂️。第三,國際接軌階段。2001年12月🛐,我國正式加入WTO,人才流失嚴重問題備受關註(從1978—2002年出國留學人員共有58萬人,回國率25.86%),2002年5月7日中央批準印發《2002—2005年全國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綱要》,2006年3月,人才強國戰略作為專章列入“十一五”規劃綱要♦️。在此期間,科技人才評價機製改革中,加強了部門間合作多元化(國家部委聯合發文約占40%)🧛‍♂️,推動了政策工具👢,關註分類評價指標、評價流程國際接軌與科學規範,形成了多樣化的激勵手段。從國家到基層科研單位👱🏽‍♂️,科技人才評價領域的建章立製日趨健全🍴。在科技人才評價機製中🧑🏼‍🍼,依然存在偏重物質激勵,學術話語主體意識薄弱,逐步暴露出“四唯”“五唯”等問題。

《綱要》指出☔️🆓:“完善人才評價和激勵機製,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製。”現有的科技人才評價機製的相關製度規範日趨完備,但是,在科技人才評價機製運行過程中🏄🏽‍♀️,依然存在如下薄弱環節🦹‍♂️✂️。其一,關註履歷有余,德行評鑒不足。各類科技人才項目評審標準中,比較側重於候選人中已完成的過往經歷及前期成果積累,盡管將學術規範、科學精神與道德品質列入其中🤟🏽,但對候選人的德行評鑒力度不足,出現入選人才稱號者道德示範不夠顯著🙂。其二,指標照抄有余,測度依據不足。中辦國辦的“分類評價指導意見”與“三評意見”的主要條款被各類科技人才項目評價定性指標普遍引用或參考使用,但指標測度依據不足🤷🏼‍♂️✋,存在實際操作問題🖐🏻。科技人才項目評選中,隱形的“四唯”“五唯”現象依然嚴重👐🏼,如“唯國外頂級期刊論文論”現象依然客觀存在。其三,建章立製有余,規矩意識不足👳🏿‍♀️。各類人才評價規製比較齊全,但落實卻不夠到位。科技人才項目與科技獎勵評審中🤽‍♂️,跑人情關系既有個人行為,又有組織行為🧔🏿‍♂️。人才項目評審中🚕,依然存在專家行為隨意性過大,客觀性🤌🏿、科學性不足等問題。

首先,加強德行評鑒力度👨🏼‍✈️,強化人才稱號的道德示範作用。堅持德行評鑒采用正負面清單並舉原則,強化負面清單(如學術不端等)體檢,設置正面清單的加分項(如被公認的且具有影響力的道德示範事項榮譽)🙍‍♂️。進一步增強人才稱號的道德示範作用,既要加強新聞媒體👩🏼‍🔬、社會公眾與單位同事對入選人才稱號的科技人才的道德監督力度👞,也要從嚴設置德行清退製度,及時取消道德失範者的人才稱號。

其次,探索價值發現機製,加強不同領域成果前期溯源。一方面🧑🏿‍💼,遵循實踐檢驗真理標準,探索價值發現機製。探索“實踐檢驗真理”的價值發現機製🚍,即構建“實踐活動—應用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基礎研究”的路徑逐級研究成果價值發現機製,客觀評判科技成果價值。另一方面🌻,健全成果前期溯源庫建設,支撐高層次人才評選工作👨🏿‍💻。成果前期溯源庫建設內容主要包括:第一🈯️,基於原創論著(原創思想、原創理論、原創觀點等)的基礎研究原創成果庫;第二,基於基礎專利、原創原理、原創方法等的應用研究與技術開發成果庫👇🏿;第三,首次綜合技術集成案例庫。

最後❔,探索多種科技人才遴選方式之間的“賽馬”製度。一方面,完善現行科技人才遴選方式。在人才項目遴選過程中❌,可以嘗試適當增設一些雙盲措施🤖,探索全程雙盲評審製度。另一方面📫,探索基於人才發現、人才舉薦等多種遴選方式🆓。在人才項目遴選過程中,鼓勵社會公認、專業領域廣泛的德高望重學者做伯樂,推薦人才。在人才項目遴選過程中🪙,建議多種方式各占一定比例,同期開展遴選。期末↙️,對不同方式遴選的同類人才項目執行績效對比🧚🏿,形成人才項目“賽馬”製度。

(本文系科學技術部2021年度科技戰略研究專項項目“促進高質量發展的科技評價體系改革研究”(ZLY202148)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上海市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研究中心副主任、恒达平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鏈接👏🏽: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_refluxos=a2&pageType=1&nid=news_9582165337079563148&wfr=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