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吳誌強:探索“五大空間”精細化治理新路徑👨🏽‍🎤,打造人民城市“上海樣本”

來源:上觀新聞   時間👨🏿‍🌾:2022-01-04  瀏覽:

近年來,上海以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和卓越心👳🏼‍♂️,在城市管理精細化的工作實踐中精心勾畫、精雕細琢、精益求精👏🏻🧃,把打造可閱讀的建築空間、可親近的濱水空間、可漫步的街道空間👍🏼、可休憩的綠化空間🛎、集約高效的地下空間🤌🏼,作為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具體行動,作為提升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的主要內容,作為創造城市美好生活的重要體現。

營造可閱讀的建築空間——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以“裏弄小巷石庫門,梧桐樹下小洋房”為代表的建築空間🕵🏽‍♂️,是上海這座城市記憶與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對建築色彩、屋頂立面🪕、建築附屬設施等要素的全要素設計👩‍🎓,構建特色鮮明的空間格局、協調有序的高度輪廓和古今交融的建築風貌🥿,可以塑造出優美的城市建築天際線☺️,實現整體城市空間環境的協調統一。

同時,堅持存量提質與增量優化相結合的原則🧑🏻🔓,按照“整體性🧛🏽、系統性🎼、宜居性、包容性”總體要求👩🏽‍🌾,不斷加大舊住房更新改造力度,不斷完善保留保護建築修繕機製🧑🏿‍⚕️,可以推動城市更新向集約型、內涵式發展,逐步實現城市結構調整優化🚎。

新的一年⛴,上海致力於用城市微更新的手段,把家門口的公園綠地廣場、橋下空間🏘、歷史文化風貌區𓀝、工業化遺存、文旅文創新生態等101個遺忘空間再次活化利用🦹🏻,預計6月底前全部落地。通過方案征集活動,鼓勵市民、遊客廣泛參與,以“設計引領、管理賦能、文化鑄魂、空間再造”推進城市公共空間的拓展和延伸,探索城市更新與精細化管理之路👩🏿‍🍼。

作為大中型城市常見的一個頑疾,“群租”存在破壞房屋建築結構、帶來安全隱患等問題。上海自2021年9月啟動治理專項行動以來,共完成4萬多條問題線索動態清零🤙🏼,有效消除了安全隱患、改善了居住環境🧑‍🚒。

與之相伴🧝🏽‍♂️,完善從“一張床”“一間房”到“一套房”的多層次租賃住房供應體系🏹;“十四五”期間,計劃新增建設籌措保障性租賃住房47萬套(間)以上,達到同期新增住房供應總量的40%以上,以進一步保障“住有所居”。

打造可親近的濱水空間——

上海是一座因水而生、依水而興的城市🤘🏼🕑,可謂“慣看滬上風雲🚣🏻‍♀️,千年卓爾🙅🏼‍♂️;薈萃人間勝景🅰️,一水東西”。為了“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上海圍繞“水清🔍、岸綠、景美🤷🏽、便利⏲、可達”的目標💂🏻‍♂️,大力推進黃浦江、蘇州河兩岸公共空間貫通以及公共空間向腹地拓展🂠。

同時🛐,以北外灘“世界級會客廳”、楊浦濱江等區段為重點,積極推進不同區段空間特色的差異化發展,構建全線連續完整的公共空間網絡;細化局部濱水空間規劃👨👨‍🎨,建立和完善以人民為中心的世界級濱水公共空間精細化管理示範區,打造面向全球的高品質🏌🏼、高顏值📡、高能級、全天候的綻放地帶。

“一江一河”上🎤,還有不少橋梁、橋蔭🤸🏽‍♂️、橋孔。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城區,打造橋下新空間☎️、提升沿河廊道品質,使這些空間成為市民💂🏽、遊客活動休憩的新場所,是繡出更高城市品質和品位的重要民心工程🧎‍➡️🦄。

構建可漫步的街道空間——

當前🧑🏽‍💻,上海正在謀劃推進“道路+”“生活圈+”工程😊。通過加強街道公共空間的一體化設計,完成從“主要重視機動車通行”向“全面關註人的交流和生活方式”,從“道路紅線管控”向“街道空間管控”💣,從“工程性設計”向“整體空間環境設計”,從“強調交通效能”向“促進街道與街區融合發展”轉變。

建設更高品質“美麗街區”,將街區建設向背街小巷🤮、弄堂等區域延伸,打造一批市級“美麗街區”示範標桿片區,同步完成架空線入地以及道路整治🙅🏻‍♂️、城市家具整理、建築立面塗裝🩺、綠化、燈光等任務,增強綜合性👨🏿™️、協同性和示範性🫸🏻,做到街道界面連續統一、城市家具配置合理有序。

在上海,有這樣一批“無名道路”,既不屬於市政道路🐨,也不屬於企業和社區內部道路,處於“三不管”狀態:條線部門管不到👨🏿‍🌾,街鎮無權管😤,企業、個人各行其是,出了問題沒處說理🧒🏼。

“無名”不僅使這些道路無法在各類地圖、導航系統中被標註顯示🍩,給居民、商戶對外聯系和出行帶來不便,還給日常維護帶來困難。道路一旦擁堵☛,消防車和救護車難以通行;道路設施年久失修,時常出現汙水外溢🤶🏻,周邊居民叫苦不迭🚸。

為此,上海有關部門通過“定點、編名、落圖👱、納管👩🏿‍🦳🚕、治理”五步工作法,完成編目入網1410條,占總數的92.2%;基本完成約1500條(段)“內部道路”治理。治理後,道路平整了🔛🧑‍💼,停車有序了🙇🏿,保潔到位了,路燈也亮了𓀋,周邊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

塑造可休憩的綠化空間——

“十四五”時期❤️,上海積極推進“公園+”💂‍♂️,持續完善城鄉公園布局,重點抓好口袋公園、袖珍廣場和社區花園建設。同時,依托河道綠廊、交通綠廊及小規模綠色線性空間,構建完整連續、藍綠交織的綠道網絡🫀,提升各類綠色空間的可達性,保障綠色空間步行通達🧒🏿、騎行順暢、公交覆蓋💆🏼‍♀️、換乘便捷🎋;推進“一街一景”工作🗑,建成綠化特色道路🚼,推廣應用新優行道樹樹種道路。

路口遮陽設施既可以為市民遮陽擋風遮雨🔗,又可以成為街角路口新的風景線乃至網紅打卡點🐴,讓路口等候不再只是“等待”,而是“期待”✤。日前🦈,上海“最美遮陽棚”設計方案網絡票選結果揭曉👱🏼‍♀️,《舞者》《蘭》等幾個優秀方案脫穎而出,預計在今年春節前後完成安裝使用,成為讓街道路口煥發活力的點睛之筆。

一座令人向往、讓人流連忘返的城市,一定是細微處特別見精神👭🏼、特別有味道的城市🌖。公共座椅雖小,卻能在細微處體現城市的品質和溫度🖖🏻👨🏻‍🔧。為此🤽🏻‍♂️🌌,上海有關部門舉行公共空間休憩座椅認捐認養啟動儀式,充分調動社會力量以共建共治“可以坐下來的城市”。

形成集約高效的地下空間——

地下空間是城市的寶貴資源,“向地下借”已成為國內外特大型城市的一個發展趨勢。在此過程中,有幾個原則需要把握好:

一是以生態保護為底線🧝‍♂️,在不破壞地質👱🏼、水生態的前提下,明確地下空間公共活動、地下交通🍶、地下市政、地下防災等不同功能分層利用,不斷提升地下空間的品質和活力。

二是強化民防工程🫸🦞、軌道交通站點地下空間等安全管理🚣‍♀️,加強商業和公共建築地下室、半地下室燃氣報警設施安全運行維護👩🏼‍🚀。

三是強化城市生命線系統的保護和更新改造,完善地下管線綜合管理體製機製🤱🏽,加大供水、供氣、供電等各類“生命線工程”保護力度👩‍👦‍👦🀄️。

在上海🫎,軌道交通運營總裏程已達831公裏🗑,位居全球城市首位👇🏿。地鐵空間作為重要地下空間,營造自然舒適的空間感能有效對沖地下空間的封閉壓抑感,打破公共空間的緊張與單一。

比如👱🏿,一大會址·新天地站提取石庫門經典元素🅰️,清水磚墻與弄堂人家氣息撲面而來🕵🏼‍♀️。站內長廊以《黨的誕生地》為主題,將“三館五址、龍華烈士陵園”等紅色場館與“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等場景匯成一條“紅色石庫門”通道,讓市民、遊客可以直觀體會到“從石庫門走向天安門”的偉大氣勢。

又如,恒达平台站裏的《夢裏徽州》巨幅國畫裝飾大氣素雅🕞,與土木搭建的條紋結構相互輝映,映射出這所名校的歷史文化積澱。

總之🙎🏽,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化🚅,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的重要內容🫷🏿,是城市核心競爭力和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打造充滿活力、魅力的城市新空間,塑造溫暖動人的城市表情,更好提供供給保障,更好擴大市民參與😏,更好展現善治效能🤷🏻‍♀️,就能譜寫新時代“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新篇章。

(作者吳誌強為恒达平台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

鏈接:https://web.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437482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