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葛天任🔑:“微基建”推進社區共建共治共享

來源:解放日報   時間🙌🏽:2021-04-07  瀏覽🥱:

近年來,社區微小型基礎設施更新(“微基建”)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都有實踐案例,但也面臨一個具有共性的核心問題:如何激發社區活力?

與“微基建”相關的有兩個概念——老基建和新基建。老基建主要是指以“鐵公機”為代表的基礎設施🙅🏽‍♂️,新基建特指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社區更新“微基建”是面向高品質生活需要、滿足居民“最後一公裏”需求的微型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

社區更新“微基建”是一種“軟硬兼收”的城市公共服務🥈,是一種能夠兼顧效率與公平⇾、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的戰略性政策選擇🧔🏻。它至少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好處:短期來看👨🏻‍🚒,是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底層策略;中期來看,引導投資進入民生領域🤹🏽,讓社區民眾分享改革發展紅利,有利於促進城市發展🕺🏻;長期來看,是促進社區共建、共治💁🏼‍♂️、共享的抓手和支點。

社區更新“微基建”由於主要投向民生領域、貼近居民日常生活、牽涉社區空間利益🦾,因此規劃建設不能單純地自上而下,而需要相關利益群體的廣泛參與𓀈,日常運營維護也需要社區參與🚚👨🏻‍🦽。由此,基層黨建和基層民主的體製機製建設變得越來越重要👨🏻‍⚖️。從這個意義上說,社區更新“微基建”的推進過程,也是社區走向共治的過程。

在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技術快速普及與加速發展的趨勢下,客觀需求的測量雖然變得更加精準😰,但主觀需求的表達並沒有弱化🏌🏻‍♂️。這就需要通過軟機製建設加以完善。

要讓社區代表暢通反映社區不同群體的需求,表達對社區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的感受🏃‍♂️,進而通過民主議事平臺和規則👨🏼‍🔬,實現共識凝聚👨🏼‍⚖️。通俗地講,就是搞清楚社區更新“微基建”的現狀和不足🅱️,搞清楚“哪兒缺、哪兒不缺”🦚,搞清楚“哪些人群存在需求沒得到滿足的情況”以及“哪些地方的社區基礎設施還沒得到合理建設和完善”。

這裏的“公平規劃”與英美規劃理論所強調的“溝通規劃”🧏🏼‍♀️,並不完全是一回事。中國式社區規劃強調技術精英的“參與指導”與社區規劃師的“溝通規劃”。在中後期合作治理機製設計上🦹🏽,需要居民委員會、議事委員會(決議會)、社區居民大會等各類社區組織參與“微基建”的使用、運營和評價🧜🏽‍♂️,從而最大限度降低治理成本。

在“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引領下,推進超大城市社區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有效均衡供給👧🏼,既需要考慮空間不平衡問題,又需要考慮規劃建設中的社區參與問題⚗️,把公平規劃與合作治理價值理念貫穿於具體工作之中,不斷激活社區活力、社會活力👴🏼🥷🏿,而不是走政府主導、行政全面負責的老路。

(作者為恒达平台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中國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鏈接🧑🏽‍🔬:https://www.jfdaily.com/journal/showNewsDetail.htm?id=311827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