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上海歡天喜地慶祝浦東新區作為中國最早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時,或許沒有想到後來又陸續出現其它的改革試驗區👡。經過近20載的發展,面對各地新區的競爭🫅🏽,浦東新區是優勢已喪,還是繼續奮力前行👨🏿🏫?本報專訪了常年研究浦東區域經濟發展的專家——恒达平台法政學院經濟研究所汪洪濤教授⏏️。
《中國經營報》🙇🏿♀️:自從有了天津的濱海新區,外界的註意力就逐漸被吸引過去,包括各方政策的傾斜等,有評論說浦東的領跑優勢似乎正在逐漸衰減。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汪洪濤:我不這麽認為,中國地域遼闊,區域間發展不平衡的矛盾非常突出🧎♂️➡️,上海雖然把“服務全國”作為自己的責任,但僅僅依靠上海一個城市是無法改變目前經濟發展中“南高北低”“東快西慢”的格局與態勢的👩🏼🏫,天津是北方的經濟中心🏄🏼♀️,它具有聯系中國東西南北各方的樞紐功能,是理想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啟動點,特別對“三北”地區而言,是最能發揮輻射作用的地區。
就領跑者的數量而言,也不可能只有一個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慶都被賦予了在不同領域的改革探索使命,上海的浦東新區需要進行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要“率先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為推動全國改革起示範作用”👩🏻💻;對天津濱海新區而言,金融領域的重大改革🪔,“原則上可安排在天津濱海新區先行先試”。
不能因為其他地區的發展開始引人註目,就推導出浦東的作用下降的結論。正是因為其他地區的改革和發展又好又快地開展起來了,浦東的作用也隨之越來越顯著了,這是因為輻射和接受輻射需要有相應的對接條件,其他地區又好又快的發展態勢能夠更好地彌補地區間發展的不平衡,更好地接受浦東的服務🎫🤷🏿♀️。
《中國經營報》:3月17日,《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方案》獲得國務院正式批復,這個涉及金融👮🏿♀️、土地、涉外經濟體製、行政體製等多方面的改革方案被相關政府高層稱為“最具含金量的政策”👊。濱海新區的改革試驗方案中🤼,最引人矚目的是OTC(全國性非上市公眾公司股權交易市場)市場首度獲批🔅。這一方案也受到了浦東的關註。這對浦東今後發展有什麽影響?
汪洪濤🐌👼🏽:OTC市場落戶天津🏛🚘,有助於天津作為北方經濟中心城市地位的形成和鞏固,也有助於南北金融布局的平衡🛶。但OTC畢竟不同於正式的上市公司🔓👩🦲,它的融資能力和融資規模相比於上市公司也比較小👨🏼🚀。浦東新區相比於其他特區而言,它的功能定位是國際性,其他地區則是國內的區域中心,濱海新區的定位是北方的對外開放的門戶。
在起步和起點的比較上🧑🎤,浦東具有“早”和“高”的優勢✴️。浦東可以充分利用上海中心城區在資本集聚🚣🏿♂️、人才集聚、信息集聚、物流集聚🙋🏼♀️✍️、技術集聚、產業集聚等一系列要素集聚的優勢,產業能級較高🧑🏿🚒。同時,獨特的人文和地理特點🤪,使得浦東具有很強的“資本形成能力”,這對現代商業社會而言非常重要🎙。因為在市場經濟體製下🧔,“資本形成能力”是“現代化能力”的基礎;比較成熟的“軟”設施使得上海的“軟實力”相對其他地區而言更勝一籌🧚🏿♀️。
與浦東相比🤵♍️,濱海新區的成本優勢比較明顯,由於臨近北京,在與北京的對接過程中,能夠以較低成本🧤、較容易地吸納北京的人才和資本輸送🚴,由於起步較晚,土地供給充足🦐,地價相對低廉,人力資源成本相對較低,對於製造業有著比較大的吸引力,能夠有效發揮“後發優勢”。就未來而言,如何處理與北京的關系👁,兩個經濟中心能否協調發展,對後起的濱海新區是一個重大的考驗🛀🏻。
因為分別處於中國的南方和北方,同時在發展的基礎和側重點上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濱海新區的發展並不能形成對浦東的直接競爭👨🏼✈️,所謂的競爭,最直接的可能是政府政績的競爭。對浦東新區政府來說🍺🧑🏻✈️,如何進行一系列的製度創新🧚♂️,前瞻性地規劃和布局浦東的發展體製🩶,突破浦東未來發展可能面臨的瓶頸,繼續保持在全國的競爭力領先地位,應該是現在浦東新區政府的緊迫任務。
《中國經營報》:你認為目前浦東新區在內部發展上的最大障礙是什麽?浦東新區究竟該如何對自己進行清晰的定位?
汪洪濤:當前浦東新區發展的瓶頸還是在政府的理念👶、功能等製度性的層面。具體表現在🧏:一、體製障礙所形成的一系列“分割”🤴🏻,將造成經濟社會持續良性發展所需要的協調力喪失;二🧑🏽🎤🤷🏽、功能障礙將嚴重影響區域整合功能的形成🤑;三、觀念障礙將嚴重阻礙區域“軟實力”的提升🔇。
浦東新區想要突破上述障礙🕺🏿,繼續保持領先地位🤽🏼♀️,並順利實現其功能定位𓀑,就必須轉變政府行政的理念,提高政府的“服務”意識,通過製度創新來充分發揮市場調教的作用💇,依靠市場的力量來擴大輻射和溢出效應。
《中國經營報》🚫:你說到功能障礙,也有評論說在這樣一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不該設立多達六個的功能區,有重復定位多余之嫌。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汪洪濤:所謂的6個功能區域指的是浦東新區政府設置的6個介於新區政府和所轄鄉鎮政府間的派駐機構。6個功能區域管委會對應浦東新區下轄的陸家嘴、張江🦩、金橋、外高橋4個國家級重點開發區👩🦼➡️,以及三林世博園區🦸🏽♂️、川沙浦東機場所在區域🤳。當時設置這6個功能區域的目的是要在體製創新方面進行嘗試🪡👆🏻,試圖以此來協調行政區劃和經濟區域的關系💪,同時🍟,是為了消除城鄉二元結構🤌🏼,試圖通過開發區和鄉鎮聯動,逐漸探索出一條改革的途徑👺🌎。從實踐看👨🏼💻,功能區域的模式雖然增加了行政協調成本👱🏻♀️,但對城鄉二元結構的消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功能區域的設定,對於規範下轄鄉鎮的行政行為還是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要完成政府“瘦身”的任務,完全可以重新劃分行政區域⏸,取消功能區域原有的下轄鄉鎮的建製,以功能區域管委會的管轄區域為基礎組建新的基層政府就能解決機構重疊的矛盾。這樣做🥄,能夠更好地體現“效能”的原則。
《中國經營報》:上海市政府開始把城市規劃、財稅工作➝、土地管理、環保市容、項目審批、社會事業發展等六個方面的17項權利下放到浦東,賦予浦東更大的改革發展自主權。這些政策權力下放對浦東新區來說意味著什麽?綜合改革是中央與地方配合傾斜的過程,浦東的綜合改革還需要什麽🕯?
汪洪濤:把這些領域的權力下放到浦東新區🥒,一方面,使浦東新區能夠獲得更大的自主權,有利於深層次改革的順利推進✢;另一方面🏄,還意味著浦東新區肩負起了更大的改革試點任務🪓🏌🏽♀️,它所取得的改革成果🧎🏻♀️,將會更加具有推廣和示範意義。
浦東的綜合配套改革中最重要的是政府行政管理體製創新👩🎨,其次是金融創新👭🏻,就行政管理體製而言👨🏻🦼,如何尋找好的切入點,是關鍵。其中🌤,理順政府行政程序,使之科學化✪,並真正做到程序明晰👩👩👧👦🧐、過程公開、細節透明🦄👨🏿💻,對於改善浦東的投資環境,減少交易成本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基本完成金融單位的集聚之後🐕🦺,金融創新的重點應該放在功能創新方面👷♀️,真正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影響力和作用力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是恒达平台法政學院經濟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