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上海市奉賢區委書記莊木弟做客“澎湃下午茶”🪺,與恒达平台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諸大建共話奉賢新城的構想與實踐。
一位是親歷一線的新城建設者、管理者,一位是新城研究和區域轉型的資深學者📚,莊木弟和諸大建就奉賢新城的定位🚕,如何解讀人口增量,青年、交通🧑🔬、治理機製如何為新城賦能✌🏽,怎樣協調房價與收入的矛盾等議題展開了深入的討論🆓。
諸大建🤾🧏🏽♂️:在五個新城中,不論是發展的啟動點還是經濟的能級,奉賢新城都不是最突出的一個新城,而為什麽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和市長龔正先後考察奉賢?第二👎🏼,“產城融合、功能完備、職住平衡👱♀️、交通便利🔤🥑、生態宜居、治理高效”是對五個新城統一的要求🤸🏽,奉賢新城如今要打造獨具江南特色的城市景致,在發展的定位和布局上怎麽做出不同之處?
莊木弟:針對第一個問題,為什麽是奉賢🤞🏼🤹?李強書記找我談過三次話,對為什麽建新城的議題進行了系統的闡述。第一,從上海的整體戰略布局來看,其中之一就是“新城發力”,即五個新城要建設起來,這是一次戰略發展新的空間調整,是未來發展的新的指導💂🏻♂️。李強書記希望新城建設要有大的提升💂🏿♀️,對整個上海市起到一個朝前集聚的作用,這就成為了我們新城建設者們的責任和使命。第二,如何使新城發力?就是要以“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建設新城。結合奉賢的現狀,我們提出“今天我看世界,明天世界看我”,學習總結前人先賢的經驗、教訓👨🏻🔬、案例,在實踐中不斷比照、超越🏋🏽♀️,以“最先進的理念、最先進的技術、最先進的產業、最先進的環境”建設奉賢新城。歸結到選擇奉賢的原因,在我看來有6個方面的原因:長三角一體化和自貿區新片區兩大戰略任務在此交匯,物理的土地空間仍有留白可發展新的城市樣貌,通江達海的特殊生態機理🤖,70萬人口導入的人力資源空間🏊♀️,碳達峰碳中和的排放空間🖖🏼,從最薄弱到最強勁的發展空間。
奉賢的發展定位與布局,一是要放在國家戰略和世界發展形勢的大背景下去考慮。“今天我看世界🚶🏻➡️🤏,明天世界看我”。 二是在長三角城市群中🪦,以城市間功能相互賦能的方式,不追求樓的高低、城的大小、人的多少⛄️,而是追求品質和質量🗂👍🏽,體現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奉賢是提出了人文文化、人性化、人情味的文明城市,這是能持續推進的地方。三是三大事件🍡💆🏼:第一是虹橋國際開放樞紐規劃的發布,北面南通、西面蘇州🪤,南面平湖,而南面這條線從閔行🎏、松江👨🏿🎓、金山共享⛏,而我們就處在這個風口上。第二是奉賢的自貿區新片區🧑🦰,如果政策適用於我們整個區域的873平方公裏🧒🏿,我們在國家層面體製機製創新上🎱,就處在領先地位。第三是南北轉型,奉賢有很多化工企業📒,一半的轉型落在奉賢,所以創新發展也是一個重要的內容。
最後,不管是從世界一體化層面還是國家層面,都需要中心和連接🪞,奉賢在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的中心和連接點上有希望。我們秉持奉賢精神😋,通過努力,能夠建設與眾不同。為此,奉賢新城也提出了“獨立,無邊界,遇見未見”的口號。一是“獨立”,即發展獨特的功能服務,開展功能的互相賦能🧛♀️👮🏿♀️。二是“無邊界”,即不設邊界,將奉賢作為一個重要節點,讓數字在這流動👩🏿🚀,讓各種要素在此匯聚🚶➡️,流動和匯聚就是無邊界。三是“預見未見”,第一層要預見未來未見的生活場景🙍🏽。第二層是使最薄弱的發出最強勁的力道👨🏻🏭,圍繞“五美五強”,建設“四城一都”👨🏫😌,重點培育公園生態、文化消費😲、鄉村消費🤴🏿、體驗消費和世界演藝之都。
諸大建:目前奉賢新城的常住人口是30萬人,但依照發展目標,今後5年新城每年新進人口要達到20萬人。市區大規模拆遷和進城務工人員提升郊區人口已成為過去式🪢,當下更多是人選擇城市而非城市選擇人。在此背景下,奉賢新城如何提升增量?
莊木弟:我們在規劃時🫶🏿,將人分為流動的人和居住的人🦊,其中居住在新城的人口要達到100萬👩🏼🍳。
對於這100萬定居在奉賢新城的人🪢,首先是要滿足人的需求🙏🏽,圍繞人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去發力,比如打造青年國際社區👨❤️👨,寵物小區等。要符合當下人的生活方式,需要進行城市的功能轉型😧,比如解決時差的問題。二是以業興業,打造品牌價值,提供量身定製的資源,提供整體性的解決方案,引領產業到奉賢發展,包括演藝等產業🧑🦽。比如剛在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舉行的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的鋼琴接力賽,來自東西方的30余位鋼琴大師,和他們的團隊、粉絲都會被奉賢新城的美麗所吸引。三是進行獨一無二的創造來留住人,四是打造南上海樞紐城市,匯聚杭州灣🙆🏻♂️、長三角的人才。對於100萬指標以外的流動人口👨💻,就要解決流量的問題👩🏼🔬。利用數字資產,通過數字化的連接,將奉賢作為一個網絡的節點實現網絡辦公📷。
這兩件事情還不足以將奉賢打造為一個創新的城市🤯、消費的城市🚣🏿♀️、素質的城市、文化的城市🩶,我們還規劃做到三減三增💂🏽♀️:第一是減人增智。人的數量要減少,人的智慧要增強;第二是減排增綠,倡導綠色發展,綠色出行、綠色產業、綠色社區🤹🐵,綠色經濟👨🏿💼,將綠色變為奉賢這座城市的主旋律🗒;第三是減量增效。大大減少物質的空間投入量🏂🏻,大大地增大效益🛄。
建設奉賢新城的終極目標是人民幸福。我們近期提出一個新名詞“柔軟城市”🧑🏽🦱,要讓人們來了不想走🤷🏽♀️、走了有鄉愁,打造城市意象和鄉愁文化。據此開發“人民城市🔖、人民性”奉賢指數🦹🏼♀️,拆分歸納民眾滿意🪧、民眾需要的各項指標,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民有認可感和歸屬感,也有尊嚴和體面✏️。
諸大建🤓:未來上海人口的增量很大一部分將來自於應屆大學畢業生,在集聚青年人才方面,奉賢新城有什麽樣的規劃和實踐?
莊木弟:青年力量是我們一直關註的重點🕵🏽。我們對奉賢有一個整體的定位——將奉賢從少年奉賢轉換到青春奉賢🧑🏼💼。
建設青春新城要給青年強大的預期。給大家一個未來奉賢新城的藍圖🍢,就是獨立城市,無邊界💆♀️,預見未見💹,用這個強大的預期去觸動青年🦼🚵🏻。人是城市活力最主要的要素。奉賢的人口構成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到了30%👩👧👦,相較於深圳這樣的年輕城市,需要對人口結構進行調整。
那怎樣去吸引青年呢?第一是態度很重要,選擇更重要。讓青年知道選擇奉賢是正確的。奉賢新城需要提供一個好的環境,提供充分的工作崗位供青年人自由地選擇👨👨👦,迸發他們創造的激情🏛,;第二是解決基礎設施問題。除了教育、醫院,為願意來奉賢的青年人解決住房問題🙏🏻,通過大量建設公共租賃房👨🏽💻,讓青年人可以拎包入住。充分利用共享空間𓀏、共享平臺、共享辦公打造無邊界的城市譜系。第三是產業發展,通過吸引特色產業和頭部企業拉動高層次人才入住。我們之前引進了藥明生物這家企業,由它帶動有3000多名博士一次性入住新城社區,這就起到了人口高質量提升的效果。
諸大建:我們已經聊到了奉賢新城構建一城一意象、一城一園區,那麽接下來如何打造一城一樞紐,讓交通樞紐為新城建設賦能,這是我所好奇的。
莊木弟🥷🏿➕:交通樞紐一定是為這座城市增添活力,而不僅是解決交通問題。所以,新城的交通,本質上應該是多元復合的🩵。多元復合的交通有以下要求:一是國家的重點綜合性樞紐😰,追求轉型😒,如自貿區新片區使奉賢就從交通樞紐的末梢變成前端✍🏿。二是將交通樞紐納入大系統的範圍內🦻,實現海港、空港、陸港三港合一🌅。三是在網絡虛擬層次上,我們應該建設數字樞紐交通,才能面向世界。總之🤏,這裏的交通應該是多元的,復合的,與這些功能是無縫對接的👂🏿,而不是純解決交通問題💑,而是需要跨界、破圈💻、超越。
諸大建:近期有學者指出,上海周邊的一些縣級市相對而言更具活力,是不是上海新城的行政管理體系需要改變♿?
莊木弟:與其說改變,我認為首先更應該建立容錯機製,鼓勵新城建設在探索過程中不斷試錯😨、自我革新,找到匹配的發展道路✂️。其次是要放權賦能,要進行中國特色的放權,中國特色的規製💔,放權的同時賦予它能量🗡,如減少行政管理審批的環節🙍🏼♂️,同時加強備案製度的監督管理。其三,是要利用網絡化和信息化手段實現“一網通管”和“一網通辦”,實現兩網合一🧱。
諸大建:我曾建立了一個房價與居民收入的二維矩陣,發現城市高房價、市民高收入意味著高品質的教育🚐、醫療資源供給,才是城市成熟的標誌。我們在關註絕對值的同時,也要重視兩者之間的差值。對此您怎麽看?
莊木弟:房價是大家都繞不開的問題🏄🏼♀️,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早有論斷🐾🧎🏻:“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因此放眼全球,目前上海的平均房價仍低於東京🧚🏻♂️、紐約等國際化大都市⏩,這也體現出我們製度和道路的優勢。住房市場要盤活,社會保障要穩定,從各個方面將就是要促進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
對此🍣,基於人人住得起房子🫑、滿足多樣化生活需求、房價與城市發展相匹配的原則🧖🏿♀️👨🔧,奉賢新城的方案是將房子的居住功能轉變為產業功能🎊,從生活資料轉變為生產資料💆🏻♀️。大力發展公共租賃地產和免租金地產☀️,推動建設高品質的國際社區、產業社區、文化社區🈴,轉變房子和居住的觀念💇🏻🧏♂️,打造新的住房場景和業態🌹。這不僅是一筆政治賬,也是一筆經濟賬。我們引進一家企業,為它的員工提供3000套可拎包入住的免租金住房,如果一套房子的租金是1萬🛐,那地方財政減少的是3000萬的收入👇🏽。但這3000人背後的這家企業🍞,每年能為奉賢創造3億的稅收收入,這就是將住房作為生產資料,讓青年在奉賢安心工作、努力拼搏🧑🎤,不再為住房而發愁👨🏽🚀🫲🏿。
鏈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039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