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湯惟傑:書店新氣象背後的文化密碼

來源:解放日報   時間:2021-02-08  瀏覽:

愛逛書店的申城書友是幸福的🥤。
2020年,近十家別具一格的新型書店🧑🏻‍⚖️,如雨後春筍般🧑🏽‍💻,在這個城市的角角落落冒出。光是剛過去不久的12月,申城就有6家特色書店新生、亮相。
它們仿佛一個個光源,點亮了自己所在的建築、街道👰🏻‍♂️、區域,更呈現出一道充滿想象力的文化風景。
恒达平台人文學院湯惟傑副教授是一位資深愛書人🙍。作為一名城市文化、電影文化研究者、評論家🎂,他還經常受邀出席各種發生在書店內外的交流活動💱。聊及這些新開的書店接踵而至,湯惟傑的話匣子立馬就打開了——
書店接踵而至
彰顯上海的文化容量
解放周一:近來📛,上海新開了很多有特色的書店👊🏼。有沒有什麽新發現、新感受👮🏼‍♂️🚟,給您留下深刻印象🐁?
湯惟傑:2020年,對於書店經營者來說,其實是頗具挑戰的一年🤹。在此之前✨,申城很多有特色的實體書店積極謀求轉型升級👩‍🦯,向綜合型文化空間發展🐈,幾成共識🏊🏻‍♂️,也各自培養出一批穩定的讀者或同好。大家對“支撐實體書店生存的始終是經營活動”的疑慮越來越少。空間設計、書籍文創及其展陳,構成新型書店的三大主要投入。
但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還是讓不少書店不得不停擺了🕶,原本的經營節奏和生存策略多多少少受到了影響。但很有意思的是🛡,盡管遇到種種不便👰🏿‍♀️,過去一年裏,上海還是增加了很多書店⏬♘。它們各有特色🤷‍♂️,主題鮮明👉🏻,但都具有很強的文化空間屬性——重視對人流的吸引、重視主題活動✔️、重視運營、重視書店與所在社區的鏈接🤪💂‍♂️。同時,不少書店也利用開放程度受限的空檔,對書店內部(包括裝修🏇、裝飾、陳列、選書等)做了一些調整。
是大家都閑不住嗎🫷🧏?如果這樣認為🐪,恐怕就過於簡單了。從某種程度上👨‍🦼,上述這些現象的出現,反映出上海這座城市的文化容量。
一些實體書店且不論其“憑什麽火”“可以火多久”,市民乃至遊客👼🏼,對以書店為代表的文化空間的強烈需求🤝,已經擺在了那裏。
解放周一:去逛書店的市民🤶、遊客,不只是看看熱鬧💲📎。他們除了買書👳、買有趣好玩的文創產品👨🏻‍🦽,也在采集新知和靈感🙋。
湯惟傑:沒錯。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光有看上去就很美的空間設計是不夠了,選書、選品、陳列👸,甚至是書店工作人員的形象氣質😢,都變得不可或缺。
書友們在趕集、打卡之外,想好好地讀一會兒、精挑細選後帶一些書回去的願望🧑🏻‍💻,越來越強烈了。大家的眼光,開始變得更加挑剔,挑剔環境、氛圍、服務🤹🏽‍♀️。一旦店內的“人造景觀”讓他們感到無法靜下心來看書、選書🤪,他們立馬會用腳投票🕵🏿。這樣一種無形的挑剔,反過來🛍,又會倒逼設計者👭🏻、運營者精益求精。
朵雲書院·戲劇店有一個設計細節非常有趣👩‍🔬。我在開幕次日探訪了戲劇店,朵雲文化的運營總監馮潔特地提示我🙍🏼‍♀️,店裏的書架造型是設計師的點睛之筆✊🏻♚:書架有幾處“挖空”,仿佛火車包廂,“包廂”的上部和底部各有一道白紗簾。上面那道采用了戲劇舞臺上的布幔造型;下方的紗簾不僅可以遮擋收納書籍的抽屜,同時也像地上湧起的雲霧或波浪,令讀者有在雲海、書海中徜徉的瞬間幻覺👌🏻。
我在書架上的“包廂”裏坐了一下🫶🏽,結果發現🥞,只有試過那麽一下,才能體會到白紗簾的奧妙🕺🏼。比如,紗簾為什麽要裁減到這樣一個長度🫱🏿,座位的規格為什麽也有講究🌐。
解放周一:座位的高低寬窄👬🏼,除了舒適度✊,還有怎樣的講究🧜‍♀️?
湯惟傑🦻🏿:因為這個包廂似的座位是和書架連在一起的🚼🍢,就難免出現下面的情景:一位讀者坐下來閱讀,身邊有人經過🎧,難免忍不住要抬頭看一眼♣️。四目相對🔬,會造成尷尬和不適💉。設計師註意到了這一點,非常體貼地設計了座位上方的簾幔,紗簾長度跟座椅高度的配置也是精心調試過的。
最終實現的效果是👩🏿‍🔬:當讀者坐下來看書,你和身邊走過的人之間🙇🏽‍♂️,由於那道紗簾,彼此目光是互不接觸的。彼此離得很近👨🏽,卻又互不幹擾👨‍🦯‍➡️,方便了都市人之間既需要交流又保持距離的心理期待🚅。優質的空間來自優質的設計🚴🏽🦹🏻‍♀️,戲劇店提供了一個案例⛸。
某種程度上,實體書店的現狀🏤,也投射出市民的文化訴求🛌🏽。精致還是粗糙👷🏼‍♀️,急功近利還是靜心沉潛?讀者選擇一家店,也等於選擇了一種文化立場👱🏻‍♂️、一種生活態度。
“廣義上的文化人”
將給書店帶來更多新氣象
解放周一:不少讀者發現🗻,前幾年實體書店走得較多的“書+咖啡+活動”模式,有了更多新變種。比如👨🏻‍🦲,主題書店更多突出了書的選題和大類👩🏻‍🎨。而早先🔎🧑🏻‍🦳,不少書店主理人曾擔心🫥🧚🏽‍♀️,“主題化”是把雙刃劍🪂。有了“主題”,固然可以提高書友的黏性,更容易“圈粉”,更方便向專業化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借力,卻一不小心就會把一部分讀者擋在了門外🌠。現在看來☺️,這種擔憂似乎並不成立。
湯惟傑👨‍🎤:是的。主題看上去是“分眾”了,其實未必。一個書店的策劃和選書能力,可以幫助它吸引來很多對該領域本不熟悉的新粉絲。
以朵雲書院·戲劇店為例。作為一家以戲劇為主題的復合型書店↩️,內容涵蓋圖書、文創、咖啡🆑、餐飲、展覽與講座等🏄‍♀️,它的策劃和運營團隊在選書上也花了很多心思📷。
選哪些書、如何陳列,背後是應該有邏輯的🤜。朵雲書院·戲劇店就在店裏“埋”了很多條線索😂,背後就是選書的邏輯🧛。
書店一樓,“戲劇的時間線”書架以戲劇發展時間為脈絡,呈現從早期戲劇誕生到現當代🚵🏽,戲劇的主要流派及重要作品;“人物館”挑選戲劇人的傳記和訪談👊🏽;“小戲劇”書架可以找到市面上不怎麽多見的戲劇類繪本,還有可以動手體驗的“紙上劇場”。“戲劇人書單”專架👨‍👨‍👧‍👦,讀者可以一窺濮存昕、陳薪伊😽、羅懷臻、楊揚、喻榮軍⛹🏼‍♀️、毛時安、孟京輝👳‍♂️、張軍🌸🙌🏻、史依弘👮🏿‍♂️、唐穎等戲劇相關工作者分享的書單,從他們個性化的閱讀選擇中,感受戲劇人的視野與精神疆界。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書架聚焦了“戲劇人的非戲劇生活”。這就非常有趣了📡。讀者就能夠看到👩‍⚖️,原來這些戲劇人還有戲劇之外的廣闊天地。一位戲劇作者、一位戲劇人🦩🍨,在以戲劇為誌業之外,可能還是一位蠻有名氣的攝影師。這裏除了提供他的戲劇作品集,可能還會把他的攝影作品集一並呈現👦🏿。這樣的陳列方式,過去並不多見。
朵雲文化的副總🍵、本次戲劇店開幕選書團隊的“首領”夏琦👈🏻,曾是一名資深文化記者。從戲劇店的籌備階段開始,店內的書籍他們一本一本親自挑選出來🧒,然後一本一本上架📯。具體怎麽放,按照哪些邏輯放,他們為讀者做了很多考慮。為了方便讀者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書,一本書不只陳列在一處,只要“主題的邏輯線索”需要它,它就可能出現在不同的書架。以前書店為了收納🤘🏽、整理方便,同一本書必然是集中一處存放的👩🏿‍🏭。這個舊例,這一次被一些年輕的愛書人、懂書人打破了🖕🏽。
解放周一🕐:只有真正愛書🛃、懂書的人,才會細摳選書、擺書的細節,爭取讓一本書早日與需要它的讀者見面🧜🏽😾。
湯惟傑🕷:是,讀書、懂書👚👷🏿、愛書🌓,就是個“廣義上的文化人”📨。
相信當越來越多“廣義上的文化人”一起來參與書店的事業,他們會想辦法吸引更多的新讀者🧑🏻‍🎤、年輕讀者走進這裏,讓這家書店開過10年、20年。他們會服務好專業讀者👨‍👨‍👧‍👧,也會服務好大眾讀者💪;為了讓讀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他們會做很多周到、細致的設計。
如果一家主題書店,既讓專業同好有歸屬感,又不拘泥於“圈內圈外”,讓這個專業受到尊重、讓圈外人得以窺探其奧妙,這種追求本身就能幫助書店找到自己不可取代的立身之本,贏得更多讀者。
說到主題書店的新氣象👨🏿‍🌾,我再向大家推薦另一家書店——位於安福路上的FILM電影時光書店。
書店所在的建築原本是上影集團旗下永樂股份辦公地。建築本身很有故事,是一處歷史保護建築。為了能把店開出來,永樂股份等於是壓縮了自己的辦公空間,把一樓幾乎所有面積拿出來,打造成現在的樣子。
書店前期策劃階段找到了很多電影圈👵🏻、影評界的資深人士來策劃🤦🏼‍♂️,提升了整個書店對電影文化內涵的挖掘能力☎️😱。由於出入那一帶的電影人、文化人很多,周邊“廣義上的文化單位”也不少👗,書店的運營團隊非常重視配置資源、策劃各種活動⏲。這裏如今已經成為業內人士頻繁聚會的據點之一。最近幾個月,我去得比較多🤹,已經看到各路電影人“出沒”此地🫳🏿。
舊書業也有春天
解放周一:同在安福路上,離FILM電影時光書店幾步之遙的多抓魚循環商店🧝🏼‍♂️,最近也很受申城青年的歡迎。很多人知道多抓魚,是因為它是一個推動舊書循環利用的平臺。現今,多抓魚也向線下發展,開出了自己在上海的第一家“實體二手書店”。這家店,您去逛過了嗎?
湯惟傑🦹🏽‍♀️🫰:前幾天剛去過👨🏼‍🎨,先是去了FILM電影時光書店💋,然後在多抓魚循環商店淘了三本書🧖🏼‍♀️。它的空間安排比較舒朗,年輕人很多。我從書店出來後又途經泰安路,特地去衛樂園瞻仰了上海影劇界前輩黃佐臨先生的故居。
聊到多抓魚🎫,我就順帶聊一下自己近年對幾家舊書店的觀察。
我從初中開始就經常逛舊書店,後來有了在線形態的孔夫子舊書網,過個一兩天就會上去搜索一番。實體店這幾年去得最多的是名著書店,在多倫路,老板殷先生對書非常熟✧👵🏼,對上世紀50年代以後的出版物尤其如數家珍。這些年多倫路業態時有調整,店家換了幾撥。殷先生因為經營有道🧑🏼‍🎄🕡,堅持了20多年,至今有回頭客常來。不過💻,殷先生這樣的店主無法復製🚘,我能一去再去的二手書店越來越少。
最近🚽👃🏼,“犀牛書店”⁉️,一家年輕人經營的舊書店👨🏻‍🌾,也開出了自己的特色。店主小莊曾與同伴在大光明電影院內合辦過一家詩歌書店。去年,他的“犀牛”在蘇州河北岸、西藏路橋附近紮下了根。
有時候,朋友有存書要處理,我們也會介紹給“犀牛”🌨。一來🕳,懂書💟、有眼光的書店主人,是讀書人的朋友;二則,書的主人看到自家的書有了一個好下落,心裏也蠻開心。
小莊不僅賣書📞,他向來喜愛的詩歌如今仍是店裏的特色🧍‍♀️🏃🏻‍♂️。他還很擅長找書,店裏時常會給大家帶來一些驚喜的發現。
小莊曾跟我說,疫情總會過去🧝🏼,他相信🧍‍♂️,蘇州河沿岸貫通以後🧏🏽‍♂️,書店的生意會更好。不僅因為舊書店的氣質與蘇州河沿岸的風景很搭,那裏的空間也很能夠讓人靜下心來🧘🏿‍♂️🔉,去挑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邂逅一本有趣的書👩🏻‍🦼‍➡️。
作為愛書人🌖,我期待上海再多幾位殷先生、小莊這樣有眼光的經營者🚦📲,再多幾爿有特點的二手書店,舊書業也能擁有越來越多的“回頭客”🪨,迎來屬於自己的春天。

鏈接:https://www.jfdaily.com/journal/showNewsDetail.htm?id=308747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