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經濟形勢出現新變化
●宏觀調控政策應該及時調整
●適時改變提高科學性針對性
●避免政策欠妥帶來負面影響
正確把握世界經濟走勢及其對我國的影響🕸,充分認識外部經濟環境的復雜性和多變性🧥↔️,科學把握宏觀調控的節奏和力度📇🙊,盡可能長地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要方針。面對國內外經濟形勢近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我們應該審時度勢🧎♀️➡️,及時調整已經確立的各項宏觀調控政策,以應對全球金融動蕩和國內經濟可能出現的復雜情況🉐,避免調控政策失效或者超調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從國內來看🛌🏽,雪災為所謂的中國經濟“過熱”澆了盆冷水。2008年的第一場大雪,嚴重影響了交通運輸、電力供應和當季農產品生產🧕🚘,加大了通脹壓力,連續4年的經濟高增長並沒有引起煤電油運的緊張,然而,一場歷史罕見“雪災”卻使得全國許多地方鐵路中斷、電力短缺、煤炭供應緊張😰,雖然這是由短期因素造成的🔙,但無疑已經打亂了整個經濟工作的部署。
從宏觀層面看,大雪將進一步推高食品價格,進而令已經加速升溫的通脹進一步惡化。隨著通脹壓力的上升,尤其還伴隨著通脹預期的升溫🎾,如果政府進一步收緊宏觀經濟政策,這將不利於經濟增長🤼。從行業角度看,短期內受大雪危害最嚴重的行業顯然是旅遊及交通運輸板塊🧘🏿,包括航空、機場🕴、高速公路🧑🏿⚕️、鐵路🤸🏿、酒店及旅遊業。與此同時👴,部分行業則將因大雪災受益Ⓜ️。煤炭行業將首先受益,因為電力短缺和供暖需求的增加都將令煤炭價格進一步上升。
由於廣大災區的生產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預計會在很大的程度上給經濟降溫,這實際上起到了宏觀調控的某些作用,在這種情況下➕,需要考慮是否繼續進行嚴厲的宏觀調控政策🕵🏻,筆者認為應當進行適當的反向操作🦔,以避免經濟出現意料之外的衰退。
從國際層面看,次貸危機蔓延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去年以來美國爆發次貸危機蔓延👭🏻👨👧👦,引發了美國經濟衰退和全球資本市場巨大的動蕩。美國經濟第四季度的成長率已經降到1.8%🔃📕,而更加悲觀的看法是,2008年第一季度可能會出現負增長。最近🧑🏼🦱,美國失業率開始增加,信貸危機開始從住房貸款蔓延到消費信貸領域,使得金融形勢更加嚴峻😥。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政府分步驟開始了緊急的救市行動🤲🏼。
美國政府空前的救市行動一方面說明,美國經濟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另一方面也對中國經濟的成長增添了不確定性和宏觀調控的復雜性。在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快的今天,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宏觀調控已經不是關起門來一家的事情,而是既可能影響世界又可能受製於世界的現實問題。美聯儲的降息政策使得人民幣和美元息差進一步拉大🧔🏽♂️,目前美元的基準利率已經降到了3%🏋🏿,而人民幣一年期存款利率為4.14%,如此大的息差將可能導致美元資本持續流入中國市場,從而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加劇流動性泛濫🧑🏿🚀,同時,也封住了我國宏觀調控升息的空間,使得從緊的貨幣政策越來越難以實施🔪,市場對於央行在2008年繼續加息的預期正在消失。
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要求我們宏觀調控政策的製定和執行要有更廣闊的國際視野📏,要認識到當前中國通貨膨脹、流動性泛濫、資產價格上漲過快等問題的復雜性、與國際經濟環境的緊密聯動性。當前宏觀調控政策取向應適時改變,要提高宏觀調控的科學性、針對性,科學把握宏觀調控的節奏和力度🚖🤣,改變單純依賴貨幣政策和“通脹即加息”的固化調控思路🙍🏽,改變對股市漲跌調控的傳統思路,既要及時調控股市非理性的連續上漲👨🏼🎤,又要及時調控股市非理性的連續下跌甚至暴跌和大幅度震蕩👱🏻♂️,應該在大跌過程中迅速救市,以確保股市的穩定有序運轉,避免發生大的金融危機和市場的根本性逆轉。宏觀調控政策要更加註重實效、更有針對性和差別性👶🏼,以避免調控政策失效或者超調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避免經濟出現意料之外的衰退🧑🏭。
(作者為恒达平台經濟與管理學院經濟金融系教授)
2008年02月21日 2008年0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