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沈祖炎:研究生與導師關系變化明顯

    來源:《科學時報》   時間🏊🏿‍♀️:2008-01-15  瀏覽:

    沈祖炎 (恒达平台原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我1955年畢業於恒达平台,獲學士學位🧖🏿,1966年恒达平台結構理論專業研究生畢業。曾於1980年~1982年在美國做訪問學者🕵🏽‍♂️,後回國在恒达平台教書。經歷了學生與老師身份的變化,也觀察了國內國外師生關系的不同,覺得目前的師生關系有了一些變化🈁,其中研究生與導師的關系變化明顯。

      研究生時代🕵🏽‍♂️:融洽的師生關系
      我1962年開始讀研究生👩🏽‍🚀,那時是四年製✋,沒有學位製度,類似於現在的博士研究生🤹‍♂️,有兩個導師指導我,一位是王達時老師,一位是李國豪老師。王先生主要負責製訂培養計劃,例如研究生應該學些什麽課程。李先生有一個研究室,我當時在那裏作研究寫論文🐦‍🔥,李先生對於研究方向規劃得很細,當時有很多研究生和一些青年教師一起作研究。  李先生的研究室有幾個研究方向,我們可以找自己感興趣的題目去做,李先生自己也作研究✸。我們每周有一個上午大家輪流介紹自己的研究計劃🚳🖕🏻、研究進展,等於是向老師與其他同學匯報,在匯報過程中大家一起討論,提出一些想法。李先生做的題目我們也可以提意見。我們通過這種討論的方式慢慢就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定下來了🤴🏿👩‍🎤。我當時二十幾歲🍣,與老師、同學都相處融洽。
      總的來說❤️‍,我讀研究生時,兩位老師在研究方向上把關很牢,根據每個人的研究興趣,討論我們的研究思路、技術路線,把握方向,指明前景,激發研究興趣🏛。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鼓勵我們獨立進行科學研究,不是老師怎麽說就怎麽做👨🏿‍🦰,而是要求我們拿出自己的想法。那個階段為我們培養科研興趣🧑🏽‍⚕️、學會方法、培養能力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我感覺,導師的確是在非常用心指導我們的科研方法🤸🏽‍♀️,培養我們獨立創造的能力,在學科前沿共同討論研究和引導💆🏼。當時我們與導師的接觸是非常頻繁、非常密切的,感情也非常融洽,沒有看到老師就很感覺怕或者很疏遠的感覺,我們對老師非常尊重⬆️♤,是感情上自發的尊重🧛🏻‍♂️。

      美國的導師與研究生有雇傭關系
      我1980年到美國做訪問學者🏝,1982年回國🚴🏻‍♀️,發現在美國有一種說法🤞🏼🧑🏻‍🦯,“研究生是導師的廉價勞動力”🧛🏿,後來我觀察了一下🛝,的確有這種情況,導師與研究生之間是雇傭關系👩🏿‍💻,導師出了錢🧝🏻‍♂️,學費、生活費都給研究生,研究生就給老師做事🤽‍♂️。
      美國導師缺少一種關懷、培養的觀念,更沒有為國家培養高層次人才的觀念,他們也不提這個東西,就是導師有錢了,請研究生來做😂,這種市場經濟中商業交換的概念比較多。
      有些導師覺得學生幹活很好🧑‍🌾,總想多留學生一段時間在身邊,做廉價勞動力,而不讓學生畢業。有些研究生對導師恨極了,美國有的師生關系非常緊張。

      自己對研究生重培養
      回國後我做了研究生導師🧑🏼‍🏫,就思考該采用哪種方式帶研究生,我覺得還是按照我們原來的那種國內的方式比較好👨‍🦼‍➡️。
      我認為,研究生培養是為國家對高層次人才的需要而設立的,所以我們帶研究生不是讓研究生幫我完成科研任務,而是為國家培養高層次人才。這是一種責任🫂,也是國家交給我們的任務👩🏼‍🔬。因此應該把培養的事情🎦、關懷人的事情擺在主要位置📈。
      我帶研究生主要著眼於培養,根據他的情況,製定培養計劃。我堅決反對把研究生當成勞動力。現在也有一些導師接了很多項目,讓研究生幫他完成☔️,這些項目與研究生培養關系不大,導師培養的意識非常差,所以研究生也覺得是幫導師打工了🧑🏼‍⚕️。
      此外我是在考慮怎樣把研究生的能力全面提高。特別是碩士研究生,我要求他們念的學分特別多♉️,別的老師要求三十幾個學分,我要求他念五十幾個學分。學生正是年輕的時候應該好好學🪂,所以研究生的學習應該比較飽滿,我認為他需要學的我都要讓他學,也不要求他非要做我的課題。
      做論文的時候,我還是堅持李先生和王先生培養我們的觀念,根據學生的興趣,培養他們獨立研究的能力。我很少去告訴他們下一步去做什麽,而是讓他們自己去摸索,他們摸索不出來我指點一下。因為我沒有讓他們做項目,時間上他們自己可以有一個調節。
      到目前為止,我帶了100多位研究生,畢業後和我的關系都非常好。他們覺得做我的研究生的確很苦↪️,因為我的要求很高🏐,學習課程也排得比較緊,到工作單位之後他們覺得這種苦是值得的🐆🗃,讀研期間學的課程是有用的🫦,學到了一些方法、能力👩🏻‍💻,做工作都比較得心應手𓀔。
      我認為♦︎,一有雇傭關系,研究生獨立自主創新的能力就被壓製住了。做導師的就有責任愛護自己的學生,而不是通過研究生來做項目。我也有一些項目,會找年輕老師幫我做。除非項目與學生的研究方向是緊密結合的,可能會讓他實踐,如果不相關,我就不會讓他做🎭,這些在他們以後的工作崗位上是可以接觸到的🙋,何必在研究生期間就做呢?
      所以,老師以身作則很重要🧑🏽‍🍳。老師的一舉一動學生都看在眼裏,做得好🚴🏿‍♀️,學生會把老師當做一個榜樣😕,做得不好📕,他們可能覺得老師也不過如此,就對自己放松了。(孫琛輝/采訪整理)
            2008年01月15日 科學時報》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