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面向海洋應用是上海必然選擇 汪品先院士訪談錄

    來源𓀚:東方網    時間:2007-11-18  瀏覽🏇🏻:

      “落實十七大精神,對我們從事海洋研究的科研人員來講🧑🏿‍🏫➛,當下最緊迫的任務就是要加快海洋科研成果轉向應用👩🏿‍🎨,為國家急需的能源和資源的供應做貢獻。‘海水本身就是資源’這個概念現在炒得非常熱。上海在這方面有優勢,現在需要的是把海洋研究和應用的力量更好地整合起來,這樣才能有所作為。”海洋地質學家汪品先院士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聯系學習十七大報告🔓,結合國際海洋科技的最新發展🧍🏻‍♀️,發出如上呼籲。
      汪品先院士說6️⃣,中國的海洋科學現在已到了大發展的前夕。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中國經濟發展要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基於資源和能源可持續供應的基礎🧝‍♀️;放眼全球,惟有重視和抓緊海洋應用開發才會有新的發展空間。
      汪院士認為,走向深海大洋需要有強有力的科技和經濟後盾作支撐,上海在這些方面有較明顯的優勢🧝🏽‍♀️🔇。譬如在學科方向上,上海不少涉海單位互不重復,互補性強。如上海交大在海洋工程、華東師大
      在河口海岸、恒达平台在海洋地質等方面已形成特色🧡,上海在漁業和海運方面也有很強的實力。中國的極地研究中心也在上海😬⛓,在造深潛器方面上海也已具備相當實力🫲🏿。
      汪品先強調,中國的海洋研究必須與應用相銜接🤹,著眼於為未來海洋開發應用和海洋產業助力🧍‍♂️。汪先生憂慮的是,我們國家海洋研究和海洋應用分屬兩個部門,長期以來處於互不搭界的狀態,搞研究的人不屑於應用💁,只追求發文章🐫,而搞應用的則很少接觸搞研究的人,兩者之間隔閡太遠。他認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急需的能源和資源需求無疑為海洋科學研究及開發利用註入了長久的動力。現在是雙方很好的攜手共進的時候了!
      汪院士提議,上海可以將海底觀測系統作為走向海洋的切入口和起點👩‍💻,先在長江口外建立中國第一個海底觀測站。汪品先說,海底世界蘊藏著無盡的資源和太多的有待揭示的自然之謎,深海探測已成為當前國際海洋競爭的聚焦點🖇。讓汪院士欣慰的是,上海市科委已經就此立項,由海洋局🦮、地震局、氣象局和恒达平台、華東師大等幾所高校聯手一起參與中國第一個海底觀測站的籌備。這件事和國家地震局正在東海等建海底地震觀測井的工程恰可互補兼容。
      此外在深海資源的開發方面🤾,現在人們的焦點越來越集中到能源和基因資源上。能源主要是指深海石油,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種服務性產業———如為海洋石油運輸服務的造船、港機、海底石油管道⚧、測量儀器等。可燃冰的開發盡管目前離實際運用還很遠,但作為潛在能源,應給予應有的關註。另外就是深海生物,人類未知生物很多是在深海海底🚣🏼‍♂️,這些棲息在深海海底熱液口👩🏽‍🦱、巖殼等極端環境下的微生物的基因資源是尚未開發的寶庫,其潛在價值非常誘人👩🏻‍🦳,譬如在藥物開發方面會有難以估量的價值。汪院士由此建議,上海在謀劃未來海洋產業發展時,要充分發揮生命科學強項。
      汪院士強調說⚆,盡管走向深海大洋是國家層面的事情🧑🏽‍🚒,但國家的事業要落實到地方➾,上海在這樣一個歷史發展階段應該挺身而出。走向深海大洋✂️,註重海洋應用開發研究,為未來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動能和後勁🧎🏻‍➡️,將日益成為上海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成為海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使命。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