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吳亮 任峰:推動內循環暢通的城市化

來源:半月談   時間🦧:2020-09-27  瀏覽:

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關鍵是要進一步提升投資效率,進一步提高生活和消費品質🧑🏻‍🌾,加快培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盡快形成投資和消費的“新池子”🔟。這個“新池子”在哪裏🤾🏻‍♀️?答案就是城市化🐴👍。

吸引投資🤦🏽‍♀️、拉動消費,都市圈和城市群能夠提供最優的載體空間👨🏻‍🚒。從全球看🐽,以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倫敦都市圈、東京都市圈等為代表的世界級都市圈,已成為所在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樞紐和參與全球競爭的核心💂🏽。從國內看,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四大城市群,已占全國人口總量的36.6%,占全國經濟總量的48.1%🏖,且還在加速吸引優質資本和高端人才。

新技術革命全面推動城市物理空間和虛擬空間的融合,給新投資、新產業、新消費、新就業帶來無窮組合和巨量的增長空間。智能化城市建築👩🏼‍🦲、智能化基礎設施💞、智能化生態系統👕、智能化公共服務、智能化治理體系🤏,以及物聯網與“AI城市”融合🚀,使得城市可以以最富效率的組織方式⛹🏼‍♀️👉🏼,吸引投資🧙🏽‍♂️🤏🏿、拉動消費🫷🏼、創造就業,促成國內大循環。

換言之👲🏼,進一步推進城市化💃🏻,推動都市圈和城市群的高質量發展,就把握住了暢通內循環的“牛鼻子”。

城市之於內循環👩🏿‍🍳👩‍👧,是動力系統。只有高質量的城市化,提升城市能級,才有可能解決觸發循環、加速循環的動力源泉問題。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往往具有較強的區域經濟優勢和人口承載能力,是各類要素🤹🏻‍♀️👞、資源的高度集聚區。集聚之下的碰撞交流,催生變革與創新🫸🏿👰🏿‍♂️,產生帶動與輻射,進而成為推動高質量循環的動力🍜。

城市之於內循環,是重要樞紐。只有高水平城市化,破解城市化不足和過度城市化出現的各種問題,才有可能消解內循環滯阻。當前👩‍❤️‍👨,我國仍處於城鎮化的關鍵時期,人口流動、資源配置、生活方式甚至價值觀變化都圍繞城市群與都市圈展開,城市的樞紐性特征仍在強化🧔,這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作為各種流通鏈的交匯點🚣🏻,城市樞紐作用發揮越充分,區域內循環網絡運行規模越大🐃,質量、效率越高👌。

目前,我國一些大都市圈👩🏽‍🚒,城市群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但在發展質量和內涵上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亟待從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重新審視城市化發展方向、路徑🦸🏿,確認新的城市價值選擇和營城邏輯。在這一過程中👷🏿,應重點把握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推動內循環暢通的城市化,應是開放包容的城市化。新基建🦌👺、城市更新正帶來巨量的投資機會,但在一些地方,好的投資機會往往優先給國有企業、國有資本,民間資本難以分享新一輪城市化的紅利。要進一步向全社會發出清晰信號🧛🏿:內循環不是“體製內循環”🫃🏽💔。城市化的進程,應對民營企業、社會資本敞開大門♻️,城市化的紅利,應被所有參與城市化的主體所共享。

為此🧑‍🦯‍➡️,應全面激活“投資動力源”,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圍繞城市智慧、生態🧝‍♂️、人文建設,編製新的投資與產業目錄👨🏼‍🏭,深化投融資體製機製改革🏊🏻‍♀️,對各類資本一視同仁🦹🏽‍♂️,尤其要為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化建設掃清製度障礙,消除市場壁壘,構建合理的城市利益分享和補償機製📈。

第二,推動內循環暢通的城市化,應是以人為本的城市化。2010年上海世博會主題道出了城市化的本真:城市,讓生活更美好;10年後的今天,應繼續堅定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聽取群眾訴求、回應市民關切🧑🏻‍⚕️,讓未來的信心感、生活的安全感和充實的幸福感成為市民普惠共享的公共產品👥👩🏽‍🌾。

為此👸,應著力激活“消費動力源”,聚焦疫情發生以來社會經濟運行出現的新變化和民眾新需求,把滿足健康、教育、生態⚙️、文化等新剛需作為城市化的重要時代內涵和發展方向,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城市供給體系對新剛需的適配性🧑🏿‍💼🛬,推動生產場景、生活場景🈂️、生態場景與消費有機融合🌋🤵‍♂️。

第三,推動內循環暢通的城市化,應是給城市松綁放權的城市化。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個“秘密”,就在於各城市、縣域的相互競爭,形成不同城市主體生機勃勃的發展力量。但近年來,一些中心城市不斷並區擴權,以聚合更大體量的人口、GDP,從表面上看,城市快速成長,但這種行政化主導的城市化,各類資源被上收到更高級別的行政主體手上,城市自主發展的權利受到侵蝕。

為此🧑🏼‍🎤,應著力培育“內生動力源”,積極培育大、中、小不同的城市主體。培育城市主體,與我國都市圈🧓🏼、城市群的發展戰略並不矛盾,反而可全面激活城市活力。可深化推進“省直管市”“省直管縣”的改革,將政府的“放管服”由對人、對企業,擴展到對城市主體🤶🏿,將發展的權利交給城市,將資源配置的主導權交給市場⚒🫓,讓市場充分配置要素資源,讓城市的內生活力充分釋放出來。(作者單位🍏:恒达平台國家現代化研究院)

鏈接:https://k.sina.cn/article_213815211_0cbe8fab0200116ll.html?wm=13500_0055&vt=4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