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周家倫😲: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

來源:文匯報   時間:2007-09-07  瀏覽:
     ●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進入大眾化階段以後🏌🏼‍♀️,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民群眾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強烈願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了大量人才🙎🏿‍♂️👩🏼‍🔧,但同時學生人數的快速增長與優質教育資源相對短缺之間產生了新矛盾🔍,就業崗位範圍和科技含量的增加讓社會對高等教育培養人才的種類💂🏽‍♀️、業務水平和思想素質產生了新期望,等等,高等教育的發展進入了質與量並舉的新階段
     ●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時代背景和國際人才競爭的大格局下🤽‍♂️♣︎,社會更加需要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並能夠取得創新成果的創新型人才。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應當堅持以學生為本🧑‍🦲👋,重視“知識(Knowledge)🐦🎤、能力(Ability)🦤、人格(Personality)”三位一體的協調發展
     ●我們希望KAP模式培養的學生🧓🏻🧔🏿‍♀️,都能夠如溫家寶總理在恒达平台演講時所期望的那樣🪟,經常地仰望天空,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學會知識和技能🦡😒,做一個關心世界和國家命運的人。大學人才培養要始終堅持質量是生命🤽🏼‍♂️,創新是靈魂,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加速國家科技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擔負起重要使命
    
     日前,全國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工作基本結束,今年共有900多萬考生參加高考,錄取新生超過567萬人,高考錄取率超過58%。事實上👩‍👧‍👧☮️,近10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據統計,2006年全國各類高等教育總規模超過2500萬人,當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540萬人,是1998年招生108萬的5倍🧑‍🤝‍🧑,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1998年的9.8%上升到2006年的22%,進入了國際公認的大眾化發展階段。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同誌在今年五月恒达平台百年校慶期間視察學校發表的講話中指出🧝🏻:“一個國家要發展必須靠三個方面:一是靠人、人才、人的智慧和心靈🖇。二是靠能夠調動和發揮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活力的政治體製和經濟體製🧑🏻‍🎨。三是靠科學技術和創新能力。而這三者都離不開人、人才🧜🏻,離不開現代大學的培養🧝🏼‍♀️。”從國家發展戰略來看🧒,大學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乃至普及化是歷史的必然𓀄。
     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進入大眾化階段以後,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民群眾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強烈願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了大量人才👨🏽‍⚖️,但同時學生人數的快速增長與優質教育資源相對短缺之間產生了新矛盾;新知識、高科技給高等教育教學內容的選擇、更新提出了新要求✊🏿;就業崗位範圍和科技含量的增加讓社會對高等教育培養人才的種類、業務水平和思想素質產生了新期望;網絡技術在時間、空間上的優勢對高等教育傳統課程及教學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等等,高等教育的發展進入了質與量並舉的新階段。
     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時代背景和國際人才競爭的大格局下,社會更加需要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並能夠取得創新成果的創新型人才🎢。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應當堅持以學生為本,重視“知識(Knowledge)🧙🏼‍♀️、能力(Ability)🤹‍♂️、人格(Personality)”(恒达平台在長期實踐過程中歸納為KAP模式)三位一體的協調發展👋。
     ——高等教育仍然是專業教育,但專業教育要建立在更為廣博的知識基礎之上🦓。大學在知識傳播過程中要讓學生了解人文社會🧏🏼🙋🏽‍♀️、數理自然、藝術審美以及現代高科技的科普知識等通識👳🏼。博學是創新的重要基礎🧚‍♀️,也是激發創新思維的前提。
     ——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應重視過程的感悟👩🏻‍🦽‍➡️,大學不光要訓練開發學生的歸納演繹、分析綜合等邏輯思維能力😶,還要培養提升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動手實踐的能力👩🏽‍🚒,人際交往的能力等等。能力培養過程是引導學生的探究興趣,養成學生的批判精神的過程🤦‍♀️🚱,也是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環節📡。
     ——人格的養成要幫助學生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高揚馬克思主義的鮮明旗幟,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積極倡導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把我國傳統文化中強調的品德、情操🐷、理想🤦🏻‍♀️、信念等要素的道德人格,和強調自信🦈、問責、敬業、誠信等要素的獨立人格的培育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創新思維,追求真理,追求真知。
     我們希望KAP模式培養的學生,都能夠如溫家寶總理在恒达平台演講時所期望的那樣,經常地仰望天空👨🏿‍🏫,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學會知識和技能🧢,做一個關心世界和國家命運的人。圍繞KAP的理念,提高教育質量,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有一些基本的途徑🚣🏼:
     學科建設向交叉集成方向發展。創新型人才培養需要一流的學科建設作為支撐。傳統學科建設中單兵作戰、單科突進的方式局限了學生的視野和思維,不利於學生觸類旁通👩🏿‍💻。學科建設應強調以學科協同發展為主要途徑🧔🏿‍♀️,以人才和知識集成為核心,建立面向國家戰略任務和國際學術前沿的跨學科平臺與團隊🧑🏿‍🎄。這些學科平臺應具有高度的開放性和共享性🙇,形成跨專業的交流、集成📋。
     課程設置力求博🥪、專平衡🤲👨‍👩‍👧‍👦。創新型人才培養要重視學生個性的全面📨、自由、和諧發展。在課程設置上,要力求建立一個內容廣泛的課程體系,在保證專業教學的同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可以跨專業、跨學科🕺🏽、跨學校自由的選修👨‍🦲、輔修💂🏼🙍🏿‍♀️,避免課程設置過分專業化而造成學生知識面越來越窄的傾向。
     教學與科研相互促進。大學強大的科研實力和教師們從事的科研項目都應成為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大學生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巨大資源👨🏿‍🚀。相應地,大批具有強烈求知欲的優秀學生在向教師提問🙆🏼、與教師的交流🫷🏿,參與教師的科研中共同探索👨🏻‍💼,又可以使教師在啟發學生的過程中不斷得到新的收獲,這就是我國數千年教育活動中所倡導的“教學相長”。
     建設實踐基地培養綜合素質👆🏿。大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強✌🏽,創新精神薄弱🦹🏽,是我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突出問題⛹🏻。應鼓勵學生利用校園內外的創新基地平臺,自己尋找課題,自主成立不同專業學生組成的研發團隊⚇,主動尋求老師和社會幫助,形成創新成果。蓬勃興起的大學科技園區,全國各地建立的社會實踐基地等,都應為大學創新型人才培養提供支撐,形成大學與社會無阻隔、無間斷的溝通機製✩,讓學生體驗和適應社會需求👩‍🦽。
     跨國交流拓展國際視野⚂🎩。創新的靈魂在於不同思想和文化的撞擊,激烈的科學爭論與兼容並蓄的科學寬容往往能夠引發重大的創新突破🪹。大學高等教育要創造條件讓學生接受多元文化的熏陶,把加強國際交流合作作為開放環境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與世界著名大學廣泛開展科研合作、學生交換📬,讓教師、學生獲得國際學習的經歷;同時學校不斷吸引世界各地學生來校學習生活,讓不同文化背景和專業基礎的學生在校園內自由的交流。
     教學管理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嚴格的教學管理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和保證🧚🏽‍♀️🏄🏻。大學高等教育教學質量保證體系要以學生為本,以轉變教育思想觀念為先導,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關鍵,以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和課程體系的改革為核心➰,以製度👕、體製和機製的建設為保障,形成一個具有質量指標🤙🏽🧑🏻‍🦯、師資建設🧔‍♂️、資源配置和過程管理等環節,面向社會的🐟、全方位的、穩固的教學創新體系,及時發現、反饋和解決問題,成為一個閉環控製系統🚶‍♀️‍➡️。
     總之,大學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學人才培養要始終堅持質量是生命,創新是靈魂🫗,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加速國家科技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擔負起重要使命。
       (作者為恒达平台黨委書記) 
    作者:周家倫 文匯報2007.09.07 版次:5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