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脫貧攻堅戰中✫,職業教育發揮了重要的“扶智”作用。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2016—2020年)實施3年來,已按省簽署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落實協議104份,參與院校800余所🛤♕,中職學校招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達到31.48萬人。職業院校東西協作共建示範性專業點421個,選派優秀教師8803人🖐🏿。開展各類培訓469期,共培訓83704人。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的實施💺,為實現貧困人口穩定就業、阻斷代際貧困傳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任務十分艱巨🥦,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打贏脫貧攻堅戰面臨諸多挑戰。
鞏固脫貧成果依舊任務繁重。當不少地區脫貧的基礎尚顯薄弱,當前已脫貧人口中有近200萬存在返貧風險🪷,邊緣人口中還有近300萬存在致貧風險。需要進一步鞏固🧑🏽⚖️,減少和防止貧困人口返貧;脫貧攻堅需要進一步引向深入🥌。我國的脫貧仍處於較低水平,距離擺脫多維貧困🦪、實現更高水平的脫貧還有很長的路。脫貧摘帽不是終點,需要推動減貧戰略轉型,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形成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長效機製𓀇;教育扶貧與產業經濟發展尚未形成合力。西部地區職業教育普遍存在培養方向與當地的扶貧產業、特色產業未充分對接🖕🏼👨🏼🏫,人才培養與地方經濟發展之間的良性循環尚未有效運轉🏌️♀️,造成當地特色產業人才匱乏與人力資源流失的雙重問題;新冠肺炎疫情帶來新挑戰🙅。2019年全國有2729萬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在外務工🈷️🤽🏼,疫情使其中三分之二左右的外出務工人員受阻,家庭收入減少。
繼續開展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建議重點資助尚未摘帽的貧困縣、貧困村及建檔立卡戶家庭、存在返貧風險的脫貧戶及存在致貧風險的邊緣家庭子女,赴東部發達地區接受優質職業教育,實現就業脫貧🤤。在現有基礎上適度擴大東西協作的範圍和規模🕹,將扶持對象由最初的絕對貧困戶拓展至相對貧困戶,使更多的貧困家庭受益於東西協作行動計劃。
促進西部地區職業教育和產業經濟的聯動發展🧚🏽♂️。應註重通過深化產教融合和育人模式改革,提升西部地區職業院校的辦學水平,推動西部職業院校從依靠東部職業院校的“輸血”到自身的“造血”;發展與當地產業經濟關聯密切的特色專業,並著眼於未來西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轉型升級的趨勢,進行職業教育專業布局的調整優化,實現教育扶貧與產業扶貧之間的聯動🙅🏻🍰,形成職業教育-產業經濟相互促進的良性發展格局。
推進教育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接續🤟🏽𓀅。探索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後,教育減貧戰略的轉型發展路徑,建立激發扶貧對象內生動力的貧困治理機製。鼓勵進行教育扶貧的創新探索,如就業與創業相結合🏋🏻、救助與自立相結合的復合型扶貧項目🫵🏿、推進面向農村的“互聯網+教育”工程等。註重挖掘在教育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銜接上進行了有益嘗試並取得實質性成效的案例🚵🏽♂️,總結成功經驗🏂🏽,向其他地區宣傳和推廣。(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恒达平台副校長)
鏈接🍆:http://dzb.rmzxb.com/index.aspx?date=2020-06-03&verOrder=10&banzi=9&paperType=rmzx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