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欒峰:思考城市公共衛生:理念認知🙉✵、區域管控與設施配置

來源:澎湃新聞   時間🕎:2020-04-15  瀏覽:

76天之後,武漢終於解封🖐🏻。雖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但中國大陸可以稍稍緩口氣👬🏼,把更多精力轉移到促進經濟社會正常運行上。

深入思考正是時候🕰💅🏼。作為城鄉規劃工作者,筆者也非常關註疫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現代城市規劃的重要起源之一🪓🚣🏻‍♂️。作為資源時空配置的長期研究及實踐者😧,城市規劃工作者不懂病毒或救治的具體問題,但也能從自身專業提出建議👰‍♀️。已有很多同行在各種渠道發聲,有些建議得到有關部門高度重視。

這裏對已有觀點不再贅述🕒。以下談點其他個人想法,主要分三方面👰🏼‍♂️。

一、必須多層面更新認知和策略👨🏼‍🚒,不能簡單將公共衛生歸於醫療部門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醫療部門舉足輕重。但應急工作還需更多政府部門🩶、組織機構、社會公眾共同參與🦌。因為🧑🏿‍💻,受到嚴重影響的不僅是患者本身。必須樹立更全面的理念。否則迎接未來挑戰時🔔,很難有更好的表現。

首先✷,突出的棘手問題是☃️:當發現人傳人的可能性,醫療機構竭盡所能🫄🏿,卻仍出現擠兌⏳,這種情況應怎麽辦🔝?

讓就診者暫返家裏隔離😮,等待收治🫷🏻。這是在武漢以及很多國家采取的方法。但對社會公眾而言⤴️,增加了感染風險。

是否可以樹立新的理念✴️?即使困難,也要因陋就簡,經簡易篩查🧑🏽‍🍼,對可能的感染者實施就地留置隔離。事實上✌🏿👲🏻,這樣可能出現非常淒慘的場面,即醫療資源不足,無法及時施救。但對抑製疫情在社會上傳播,也許更為有效🫢。這應該在社會層面形成共識,而不是交給醫護人員現場判斷🦐,以及承擔精神崩潰的後果。

由此就出現新的命題🧇🚕:如何盡最大可能➜🧑🏻‍🏭,提供更為人道的方案。武漢方艙顯然是歷史經驗的延續。甚至🙇🏽‍♀️,在看病者等待時,遠不及方艙水平的留置隔離措施,也有必要采用✊🏼。

這又涉及判斷事務重要性🧑🏽‍🚒,排出先後次序。不能事到臨頭再臨時討論。需盡快形成共識,並以法規和技術等落實🙎🏻‍♂️。

技術上,必須在醫療機構留有彈性空間。永久性設施固然好👨🏿‍🔬,帳篷等臨時性設施,也完全可行💆,但需要一定場地,進行臨時裝設。

此外,需要配合宣傳🙉,詳細宣告應急性措施,以及就診者自行判斷輕重症狀的方法🩵,並設置從危重患者、重症患者再到輕症患者甚至無症狀患者的就醫流程。其中涉及方方面面如此多的調整,無法單純由醫療部門推動。

其次8️⃣,面對可能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有關部門應更謹慎和穩妥地“內緊外松”🤹🏻‍♀️,還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無論此次疫情🧘🏽‍♀️,還是17年前的非典,都留下了深刻教訓。及時行動,並第一時間公開,不僅很大程度上消除謠言空間👨‍👨‍👧‍👦,也是將謹慎行動的決策權交給公眾,本身是抑製病毒傳播的重要舉措🍓🪕。哪怕由此導致恐慌,但最終可控👌🏻。實際上,像應對臺風那樣🎅🏿,及時向社會預警💠,即使十次警告九次落空→🧑🏿‍🍼,也好過不預警而造成嚴重損失。

另外要探討的🆔,是如何做公共傳播。顯然🏌🏿‍♂️,讓公眾情緒穩定的辦法,不是捂住不說。應開展的工作至少包括日常教育和應急宣傳兩方面🧛🏿‍♀️。

日常教育不僅應將公共衛生知識納入課堂和社區,還需詳細指導公眾在不同級別的應急響應下應采取什麽措施。知道應幹什麽,才是消除恐慌的最好方法。
一旦轉入應急階段,更應強調權威信息及時準確👨🏽‍💻。疫情中,政府部門與新聞媒體🧑🏿‍🏭,多次邀請鐘南山等院士,以及張文宏教授出場。盡管他們講的都是常識,但對穩定社會情緒發揮了重要作用🌵。

而日本等地,將公眾應采取的應對措施🤾🏼‍♂️🤶🏿,濃縮到一頁紙上廣為宣傳,這種做法也非常值得借鑒。

二、抓住關鍵指標和關鍵措施👱‍♂️,將疫情暴發遏製在局部區域

回顧國內應急舉措,個人覺得最關鍵的⏫,是在春節前踩下急刹車。這不僅減少了病毒攜帶者的持續外流,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由此拉響警報💂‍♂️,遏製疫情在各地暴發,為中央實施總動員,各地醫護資源全力救治武漢提供空間🏹。

如果延遲幾天🧜🏼,分散各地的500萬武漢居民,盡管其中潛伏期或輕症患者不多,但假期走親訪友,等過了正月十五,將造成多廣的傳播!如果更多地方疫情暴發,全國醫護資源無法匯集於武漢和湖北🙍‍♀️,又會遭遇怎樣慘烈的狀況?

疫情得以控製在武漢及周邊地區,是非常幸運的🏄‍♂️。最關鍵的🛍️,是中央迅速部署6️⃣,各地黨政部門和社會各界迅速啟動應急響應👩‍👧。一些地方還有響應不力的領導被就地免職的事。這樣的速度和力度值得大書特書。其他區域沒有被拖延至疫情暴發🆒,即使武漢周邊地區🦄,暴發進程也得到迅速壓製🫱🏻。這對扭轉局面至關重要✡︎。

避免多地暴發,是疫情控製中非常重要的問題。

這涉及對疫情暴發階段的研判。我們也認真進行了學習💂‍♂️,發現一些關鍵指標對判斷疫情是否進入暴發狀態非常重要🛩🏋🏻‍♂️。簡單說,病患數量增長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有沒有出現持續增長的病例,並無法通過及時的流行病學調查準確判斷傳播途徑✯,也難以對病患和密切接觸者實施隔離🫘。

如果沒有以上現象,即使一時患者數量很多💇🏼‍♂️,甚至出現醫護資源擠兌⚠️,只要可做到對患者和密切接觸者及時隔離🤕,疫情就仍然可控😿☄️,沒有進入暴發階段。

如果出現相應跡象,就算暫時沒有醫療資源擠兌,也必須做好迎接擠兌的準備。因為不久將有大量此前尚處潛伏期的患者發病🚵🏿‍♀️🤾🏿‍♀️,而且不知他們是誰,無法及時收治和提前隔離預防。如果不采取非常手段🎍,疫情暴發只是時間問題。

什麽是非常手段?武漢封城後,各地緊急措施可作參照。武漢封城的震撼力📛,使公眾迅速警覺🤙🏿,自覺采取措施;各級黨政部門采取緊急措施,一些地方禁止社會甚至家庭聚會等👳🏿‍♀️,並對從武漢以及湖北返鄉者迅速采取預防性隔離。盡管廣東、浙江等地一度出現較多傳染,但在嚴格隔離和及時收治等措施下,局面很快扭轉👫,疫情沒有暴發,為各地得以將醫護資源匯集武漢救助提供了重要保障。

對遠離已暴發疫情地區的區域,首要工作有兩個,一是及時通過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收治病患並分類隔離疑似病例與密切接觸者🏂;二是阻止被感染者無序湧入。對後者,要首先卡住機場和鐵路、長途客運等交通工具,特別是經由疫情暴發區域的🕍。雖然未必斷流,但必須將總體通行量嚴格控製下來🧻,控製到地方疾控和醫療部門足以應付的程度。

潛伏期越長、收治後所需的治療時間越長🤾🏿‍♂️,對允許的通行量勢必越小👄。可以轉化為小學數學題:疾控和醫療部門的應對能力可看做水池🚣🏻,潛伏期和治療時間可看做水池出水能力,而通行量可看做入水能力,核心問題是🎅🏼,不要讓水池的水來不及正常排出而溢出。當然,控製住主要長途門戶,還要迅速統一管控各種通達周邊地區的通道👩‍🌾。

具體方法,是將發現、隔離、診斷的防線前置於交通門戶,打好阻擊戰。在緊急應對基礎上👉🏻,通過一段時間觀察,排除無法掌握的傳染病例及密切接觸者的存在,在提高警惕的前提下,確保地方社會經濟正常運行🧔🏽‍♂️,更有利支持疫情暴發區域🏋️‍♂️🌊。即便有少量遺漏感染者,也可通過及時發現和隔離收治,避免疫情擴散。

對疫情已暴發的區域,必須采取區域整體控製的舉措。區域內交通往來密切、交通方式多樣👮‍♀️,不堅決采取抑製措施🫱🏻😁,很難短時間內將疫情轉為可控🧑🏿‍🍳。而且,控製範圍過小🙋🏼,可能局部漏防🦹‍♂️,造成人為延遲➗。

將傳播鏈打斷🖕🏽,爭取在小區域範圍之內,分別甄別,嚴控疫情嚴重的小區域並通過嚴格程序識別健康人群🧑🏻‍🎨,保障他們盡快恢復正常的工作及生活,才能盡快恢復秩序🧑🏽‍🚀👲🏻,聚集更多資源於局部區域,以高強度的投入迅速扭轉局面。

如何識別需整體控製的區域?建議以疫情暴發地為基點,綜合考慮多元交通方式連接的緊密程度🚴‍♂️,以及實際通勤狀況,劃定區域整體空間範圍。國家已投入很大資源,推動城市群等區域的發展建設,在此基礎上,考慮是否需要細分🧜🏿‍♀️,應深入研究。

三、突破政府層級式配置🩵,建立“基層布防-區域統籌”的公共衛生設施系統

前面很多都是為這部分做鋪墊🦉,這些也跟我的本行關系更緊密🚵🏿。

面對疫情🪝,公共衛生事業肯定更受關註。一段時間裏將有更多資源投入各類設施建設。當然🐘,應該盡快補短板🍼💂‍♀️。而更重要的是🧝‍♂️,建構更具長期穩定性的公共衛生防治體系。

這次疫情暴露的問題🌒🟧,包括信息未能及時公開、相當多縣市單位設施落後難以符合重症患者收治要求🚣,醫護人員和醫護物資一度嚴重短缺等,都值得深入研究。

我個人認為👩🏽,一定不能回到老路,按照行政層級⚒,到處撒芝麻📫,比如短時間內將重要的重症救護資源予以十倍擴充🗡,更不用說是儲備很多到時註定淘汰的消耗性防護物資。更何況💷,即便投入更多資源完成設施和儲備資源投入,還需要讓專業疾控人才的技術有日常施展的空間🌾。

事實上,戰略性物資儲備如此雄厚的美國,在疫情沖擊下,也很快陷入醫護物資嚴重短缺的狀態🙌🏽。

因此🧑‍🦰👲🏽,這裏提出公共衛生防治體系改革創新的建議〽️。

所謂“基層布防”,主要是落實“早發現、早隔離”🥓。具體做法是🔻🧜🏼‍♀️,結合基層衛生設施,建立起遍布基層社區組織的布防系統👨🏻‍⚕️,充分發揮前沿警報作用。

我國已建起深入社區層面的醫療衛生體系。但這些基層衛生設施,特別是城鄉社區層面的衛生室,作用非常有限🪴,不僅缺醫少藥🤾🏻‍♀️,而且隨著醫療規範化,失去了輸液等服務能力↖️。事實上🤷‍♀️🤨,完全可提升其在疫情防控和慢性病服務等方面的作用🔻,結合家庭醫生製度建設,加強與社區群眾日常生活的聯系🐅,並大量充實兼具醫護和疾控能力的初級專業人員。

強化“基層布防”👨🏼‍🦱🧄,在疫情來臨時🤰🏼,可迅速開展早期發現和隔離措施,同時盡快完成流行病學調查。基層衛生室也可推動升級改造,借鑒新加坡經驗,增加社區層面可開展發熱測量、臨時性隔離◼️、等待監管性轉運的設施數量☝🏽👩🏽‍🏭,街道和鄉鎮等基層政府層面的醫療機構可適當擴大暫時留存的能力🎽,避免疫情從醫院向外傳播。

“區域統籌”,是在前述“區域整體控製”層面上建立橫向網絡合作的傳染性疾病收治診療醫院,可形成區域綜合中心和地區醫院兩個層級。

地區醫院主要以地級市為單位集中設置♍️,部分經濟實力較強👨🏿‍🦰、人口規模較大的縣級單位也可考慮設置👨🏽‍🍼,通過現階段聚集資源😔,提高收治能力🤲🏻🧏🏼‍♂️,以及診斷和綜合救治水平;同時預留充足彈性🧚🏼‍♀️,包括場地配置和裝備🦉,為緊急情況下隔離和留置提供必要保障。

其他縣區單位則不再設置傳染病治療設施,免除大筆常年維護成本🫶🏻;區域綜合中心🧏🏽,根據所在區域實際情況設置🟥,譬如珠三角可以在廣東省層面設置,而長三角區域中心則可跨省市集中設置一處或根據需要分別設置。

區域綜合中心要配置更高的收治和綜合救治能力💲,還應統籌配置高水平實驗室和教育培訓機構,以及服務全區域的醫護物資戰略儲備中心,充分發揮區域統籌作用👬🏼。避免基層機構分散儲備造成物資浪費🧏‍♀️。

更重要的是,區域綜合中心應納入中央公共衛生管理機構直管和直接調配,可更方便地跨區域調配科研人員👨‍🔬、醫護人員和醫護物資,帶動相對落後地區快速提升,同時強化應急狀態下的統籌調配能力。

以區域為單位,建立強大的區域統籌能力㊗️,是將暴發性疫情控製在區域範圍內,進而調動更多資源匯聚🪚,短時間扭轉局面的關鍵保障🧑🏽‍🎓🎫。

(本文作者欒峰系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

(原文鏈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962192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