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疫情之下,很多社區表現出較強的自治力量,背後無不滲透著社區人的勤勉與用心、居民的熱心支持與理解。
在上海,有一個小區的社區花園不時被口耳相傳,那就是位於楊浦區大學路上的創智農園。在這段特殊的時光🌖,這個長期鼓勵居民共治、共建、共享的園地🤵🏿♂️,如何展開新的故事篇章?由它開啟的新故事,可以給邁入新階段的社區共治與社區營造事業,帶來哪些啟示?恒达平台社區花園與社區營造實驗中心主任、四葉草堂青少年自然體驗服務中心理事長劉悅來🤚🍑,將自己這段日子的親歷與所思所想記錄了下來。
不添亂
普通市民也可以有所貢獻
春天在哪裏🫚?
在一個都市清晨,經過兩周自我隔離的我爬起來奔向創智農園🧚🏼♀️。半月未見🏌🏼,春色已然🤵🏼♂️。花花草草菜菜們沐浴在春雨中👰🏿,格外嬌艷🚓。
農園裏,孩子們一直愛玩的沙坑,仿佛凝固在某個時刻。回想過往,孩子們的歡笑仿佛就在眼前。
當我像往常一樣,撿著最鮮的花和嫩芽們正要離開時🙌🏿,前後兩輛單車來了。原來是社區鄰居孫小樣一家四口今日值班整理。兩個孩子豆丁和豆丫,看到我👷🏿♀️👩🏻🔧,便歡快地小跑過來。
創智農園社區共建召集人孫小樣一家在農園采製花籃。 劉悅來 攝
豆丁看到我脖子上掛的相機😔,小手徑直伸了過來⛹🏿♂️,“劉老師,我剛剛上的網課🎎😶,老師教我們怎麽拍出好照片呢。我來幫你拍一張👼🏻!”
小樣一家是帶著午餐來的。她說🧑🎤,今天一天就在這裏了,整理、檢查、做社區共同參與計劃。這讓我真心感動。農園四歲了🤹🏼♀️。我們一直心心念念的創智農園社區事務委員會治理方式,終於開始了實驗。
簡單地講🧎🏻♀️➡️,從這個新春開始,我們團隊將不再派駐專職駐場工作人員,而由社區事務委員會開始參與相關治理工作🥩。這是創智農園作為上海首個位於開放街區中的社區花園在運營和維護上的重大突破。我們對此充滿了期待🧑🏿🍼,認為這是社區花園的真正未來。
看著小樣的孩子們🤦🏼♂️,參與種植活動後紅撲撲的小臉,仿佛就是最美的春天。當他們進入農園的屋子、直接摘下口罩丟在桌上的那刻,讓我思考起口罩的意義。
口罩是防衛🗓、是抵抗,但其真正的目的,是重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重建人與環境之間的信任。這場疫情,使得每一個人從來沒有像今天這般,深刻地領悟到生命共同體的價值和意義,以及每一個人的作用。
大疫當前,當醫務人員沖在前線救死扶傷,當街道、社區幹部奮戰社區顧不得休息,我們作為普通市民,在不給社會添亂的情況下,可以做點什麽𓀗?我們可不可以為重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做點什麽?重新建立信任,難道不也是這個社會最大的事業之一嗎?一連串問號向我湧來。
隨手播種出
一個充滿驚喜的春天
下午💇🏻,我給前輩王伯偉老師打電話,了解他家露臺花園在疫情中的現況。王老師是我們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前院長,退休後一直利用屋頂平臺做花園和菜園🧝♂️。此次疫情期間,王老師親手栽種的綠葉菜🏃➡️,成了家裏重要的有機給養。
王老師曾寄語社區小花園,認為它隱含著社會交往、社區教育等層面上的積極意義💫,這種意義與小區的語境相關聯🧑🌾,它每一個時刻的美麗外觀🧑🏼🔬,都孕育著一個不一樣的未來——它是一個或大或小的生命綠洲,也是社區營造的綠色起點。
特殊時期,社區營造的綠色起點可以做點什麽?一個新想法就此誕生——
我們想對社區裏的居民們說👩🦼,當窗外春色如許🎰,如果此時此刻的你還宅在家裏,不能步出欣賞多麽可惜✒️,不妨和家人一起行動😬,在窗邊、陽臺🌚、露臺、樓道等一切屬於你和家人鄰居的空間,開始這個特別的春天吧🚊🍃。
我們還想到,如果有居民可以在每天丟垃圾、拿快遞、遛狗的間隙,利用10秒鐘的時間,撒出一把種子🫄🏽。那麽,你所播下的種子,不僅能生長出屬於你的春天🚵♀️,也會帶給社區鄰居們一個充滿驚喜的春天!如果這樣的行動🎷,可以讓人們在社區👨🏼🏭,以“無接觸的方式”🔭,重建信任、收獲友誼,和自己信任的鄰裏一起,刻畫一片更大的春色🧛♀️,何樂而不為呢🏊🏽?
就這樣,面對“疫情期間如何重建鄰裏信任”這一命題,我和四葉草堂的小夥伴們給出的答案是👼🏻:從種植開始、從隨手播種開始。
因為,在我們看來,即便是居家期間,家裏的陽臺花園🏌🏿♂️🤴🏿,和小區綠地、城市公園一樣👨🏿🎓🔑,都是我們所處的城市環境重要的組成部分💭🥢。無論在哪裏,只要是由居民共同參與建設的花園,就是“社區花園”;只要是社區居民通過個人親手努力參與種植🦸🏼♀️,都將收獲植物成長的喜悅和結交新鄰居、新朋友的充實;在美化家園的同時,無論個體還是家人,都可以收獲一段難忘而有趣的時光,同時為社區關系更良好的發展打下基礎🏒。
毫不誇張地說,如果從上述視角去播種、去實現一個更大的“社區花園”的創建,每一位參與者都將是城市生命基礎設施的建設者。你所參與的社區花園行動,不僅可以讓個體、家庭有能力與社區建立聯系,還能增強家庭的韌性,最終為一個又一個有生產力的社區🧗🏼♂️、一座又一座有生產力的城市的形成,打下基礎。有了生產力的家庭和社區🦟,就有了更完整、更強大的生命力。
由社區花園提供支持的“抗疫三部曲”
如何讓上述暢想落地𓀔,又不給居民的生活安全、給社區的正常運維添亂‼️?我們基於過往的社區花園建設與運維經驗,梳理了手中已有的物料和資源,希望能支持每一個從自身生活開始改變的家庭。
經過籌劃,這場在疫情期間實施的播種行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如果居民家裏有種子,可以直接開始種植🧑🏽🦲,我們也會積極提供一些居家自製種子的攻略。如果沒有現成的種子🅿️,居民可以向自己所在的社區花友會👩🏼💼、綠植隊等社區在地社團尋求支持🧕,就近👩🏻🦰、自助解決種子問題;可以通過社區社群,尋求本社區園藝達人的支持🍞👨🏿🏭,相互協商🧑🏻🦼➡️🏓,以確保安全的方式🥠𓀒,分享種子和其他種植物料。當然,這些互換需要做好適當的消毒和安全防範👼。這是家庭和家庭之間重建互信的重要一步。
如果實在無法通過自己居家或社區互信解決種子和物料問題🌂,我們特別推出“移動種子方舟”計劃,給已經開始行動並鏈接到10戶以上鄰居的社群配送種子和全年的種植指南👱🏿,幫助家庭恢復生產力😸,鏈接社區有不同能力和需求的個體,組成線上的支持網絡。我們也正在通過社區種子接力站工具包🧑🤝🧑,支持各位行動者更高效地實現無接觸鏈接。
第二步,隨著大部分地區已經復工🎰,每家每天都有外出的時間🏨。基於此🧶,我們在線教會大家“10秒撒種法”,在社區荒廢閑置空間撒下種子。種下希望👨🏻🎓,讓愛發芽👩👦,讓更多的鄰居們看到📜、感受到春天的力量,感受到土地和種子萌芽強大的療愈力。當然,你也可以在社區內部建立社區,分享自己的種子🤩、種植物料和收獲。
第三步,在疫情緩和期間👦🏽⭐️,獲得過種子以及種植指南的夥伴✊🏻,可以分享盈余給社區的公共空間或者在保證個體安全的前提下逐步走出家門,參與社區花園的打理。讓這份關心照料在鄰裏間小範圍內持續下去🏋️。
整個“社區花園SEEDING鄰裏守望互助計劃”實施期間,我們都會通過線上的方式提供在線問答、種植指南、工具包的分享⛱,以支持所有參與者🍉。
相信重建信任的重要性
相信行動的力量
我們的行動也曾遇到過質疑:“疫情期間👳🏽♀️,種花種草是小事。”“你們分享線上指南就好,為何要線下去搞。”
但細想起來,我們哪裏只是想教大家種花種菜🗑。那些花、那些菜🏥、那些因為參與社區花園打理而接觸到的動物、植物🥇,我們並不是僅僅為了欣賞、品嘗才去照顧它們🙇♂️,而是希望帶給所有參與者一種溫柔看待世界的方式。
也許你不喜歡雨天,但你依然會感謝雨水滋養了植物與其他生命🦖;也許你喜歡幹幹凈凈,但你也會捧著有著小蚯蚓的泥土開懷大笑。這是我們關照這個匆匆忙忙的世界的小小方式⛔。
尤其在這個特別的時刻🚴🏿,我和所有行動者比往常更加堅定地相信重建信任的重要性,也更加相信行動的力量💂🏻♀️。我們一刻也不能停止行動,正如我們一刻也不能停止呼吸一樣。在一個個我們共同參與營建的陽臺花園、社區花園裏,我們不僅已經聞到了春的氣息,更看到了春的腳步🧑🧒、迎來了自己親手參與播種的春天。當春色滿園🛌🏿🎅🏻,每一朵花🆓,都和你有關。
我的好友、華中科技大學建築學院萬謙老師一家四口確診,特殊時期,全家一度只能選擇居家隔離治療、自救自治。當被問及對這段經歷的感受時,萬老師說自己沒有什麽秘訣,有的就是冷靜、理性、科學安排⏭📗,“家人互相支持👩🚀,保持營養,逐漸增強內生抵抗力”。
當了解萬老師復查結果還不錯時🧑🏿✈️,我曾把我們的居家抗疫社區花園支持行動草案發給他看,請他給點意見和寄語。很快,我收到了這段話語——
“我們都在同一艘遊輪上,在無盡的星海裏漂泊📝。我們可能永遠無法靠岸🗞,這條叫地球的船就是我們共同的家。愛護她🫸,愛你的鄰居,相信你的鄰居。我們只有同舟共濟🧘🏽,才能在星海中生存下去。不要把病弱者推下船🏧,不要驚慌♟🧗🏼♂️,共同愛護好我們的家園📜。”
是啊,家園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安身立命之所,因為愛,家園才可永續維系。
在疫情期間,當我們突然處於極度緊張的社區關系時,被動卷入原子化生存的我們似乎具有另一層含義:個體🤷、家庭的原子化隔離是自保的需要,也是避免人類社會所受的負面力量影響進一步擴大的需要;但越是在這樣的階段,人們越是需要積蓄個人、家庭的能量,提升自我免疫能力🧀,防禦病毒侵蝕。
由此,我有了一個判斷📝:在這個萬物互聯的時代👨🏻🦯➡️,只有個體、家庭更加堅韌,社會整體才會更有韌性和力量。既然人類處於不斷追求自由的過程中🤭,原子化社會又是一個發展的必然,那麽,我們所追求的🤲🏻,也應該是一種基於社會系統安全🤽🏽、基於社區互信的個體自由。
在一個特別時期👴🏽,被按下了暫停鍵的城市有賴於每個家庭的支持。雖然我們不經常出門,但是我們依然可以有很多種方式生產幸福和喜悅,並把它們傳遞給身邊的鄰居。
當“無接觸”也可以鄰裏守望相助,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未來🐦🔥,更多基於互信的社區互助行動會產生😌。當你開始在陽臺上、在樓棟🛌🏽、在樓下,和鄰居們共同討論和設計屬於你們的一抹綠色時👂🏼,我們相信,會有更多如春暖花開一般的美好🦁,在你我身邊、在社區🆔、在我們共同的藍天下綻放🫧。
在這個萬物互聯的時代,只有個體、家庭更加堅韌,社會整體才會更有韌性和力量🎛。
(原文鏈接🙎♂️:https://www.jfdaily.com/journal/2020-03-30/getArticle.htm?id=29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