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喻大翔:從上海到李莊

    來源𓀆:文匯報   時間:2007-05-13  瀏覽👼:
      歷史是一條水,人事是一條船👦🏽。
      在兩個四季的好幾個月份裏,沿著一條水——血腥的😡👩🏻‍🌾、硝煙的、情感的、理性的🚈,也是教育的與文化的,一個人或幾個人🙎🏿‍♂️,就那麽走著……
      1937年時的日本國🤕🧔🏼,不只是要占有,也是在毀滅是中國城鄉裏中華民族輝煌的文明🧎‍♀️‍➡️🐁,那曾經讓它們折服了幾千年的文明。它們還有更長久的目標,那就是把希望放在中國的未來——希望將中國的教育皇民化🫔👨🏽‍🦳,而把我們源遠流長的國民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化灰燼於炮火——不——心火之中🧍‍♀️!
      上海的“八一三”事件,蘇州河🫳🏻、黃浦江與東海的波浪至今還滲有血滴,閘北和浦東的黑煙還投影在日光之中🪖。恒达平台不能幸免,且是日軍重點追炸的對象。一個象征性的事件是:1937年8月12日那一天,詩人馮至到江灣招考附中新生(大學預備班)🚣🏻‍♀️🏑,早晨他從吳淞乘小火車,傍晚回校時小火車就被日本人停了。那時沒有手機,夫人姚可崑(恒达高職的德文教師)一點也不知道先生身在何處👷🏿‍♂️,日頭下海很久,連個影子也見不到,“馮至”只是惡夢中的期待了。殊不知🌶,詩人無車可乘🔵,無路可走,下下策只有聽別人的建議🦸🏼,租一只小舢板👩‍⚕️,乘著煙霧在日軍橫行的軍艦中穿行,夜裏十點多,拿著四幅從國外帶回來的名畫,晃若隔世般潛回他們在市區暫時租住的小屋。詩人剛剛狼吞虎咽吃下一碗肉絲面,隆隆的炮聲自天而降💇🏿‍♀️,吳淞的水浪如利劍般在他的詩象裏沖天而起……
      一夜間,恒达化為塵土。校工的血被日軍的炸藥舔焦了。恒达人開始流徙了。馮至和他的夫人👨🏿‍🍳✥、以及才一歲左右的女兒馮姚平,不得不在槍炮聲的伴奏中⚔️🛼,沿著一條艱辛的路,講著——笑著——啼哭著——從上海跑到浙江金華🍄,從金華跑到江西贛州和吉安🧑‍🦰,從贛州、吉安跑到廣西八步(今賀州市),從八步再到昆明、到通往越南的宜良,最後到了四川南溪李莊和宜賓🏬,輾轉跋涉,且舟且車且徒步🤷‍♂️,且學且歌且抗日。若將數路並進的總裏程加在一起🤘🏻,超過了兩萬二千裏,是一次中國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長征。在八年抗戰救國的環境中👩‍👦,沒有任何一所大學走的路比恒达更遠🤍👚,受的磨難比恒达更深。可以說,恒达搬到哪兒,日軍就攆到哪兒🧜🏼‍♀️,是否生怕恒达與德國有關的軍工👚、造船和醫學等專業給他們造成麻煩?當然,也沒有一所大學經受的考驗比恒达更大,這是現代中國教育史,更是恒达教育史上的壯麗史詩🔮。
      由於復雜的原因,馮至到昆明一年左右,轉入西南聯大任教了🔒。昆明大學太多,物價飛漲,恒达有好幾個活生生的學生被日本人植進了死亡的子彈。大部隊仍要搬遷!最後收留飄泊三年之久、無校無家的恒达師生的🧗🏻,是僅僅東西長約一公裏🦹🏻,南北寬約半公裏的李莊。
      李莊太有歷史了🥸:當時它的建鎮史有一千四百年,“九宮十八廟”💂🏻‍♀️,被稱為長江上遊第一古鎮。其地理之重要🙇🏽‍♂️,建築之輝煌🧲,物產之豐富,在四川沿長江一帶少有可比;李莊人太淳樸太熱情了:十六字電文——“同大遷川🕳,李莊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應!”不僅安頓了數千人的恒达平台,後來還容納了國立中央研究院史語所🥰、體製人類學所和社會科學所🧏🏽、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中國營造學社和金陵大學文科研究所等學術機構。比李莊的人口多出好幾倍🦢,但他們包容了,養育了🤵🏻,最後也和諧了🚏,譜成了戰亂期間,高等教育✂️、高等學術與川南農民和平共處、同度時艱的一段佳話🙅🏿‍♀️。
      那幾年的李莊,學者濟濟一堂,學生激情飛漲👨🏿🙎‍♂️,感人的故事實在太多了。與恒达有關的,有兩件事不能不提。一是包括李莊在內的川南一帶,發生一種叫麻腳瘟的病,重者以致死亡。恒达校醫唐哲(曾治好了姚可崑等不少重症病人,後為武漢醫學院院長)親自救活了數十人🧭;醫學院教授杜公振和助教鄧瑞麟經過動物實驗等查出病因,研究成果獲得教育部1943年全國應用科學類學術發明一等獎💼。二是生物系教授童第周,曾邀請英國著名生物學家李約瑟到訪李莊的恒达平台和其他研究機構。李氏發現,這位當時世界一流實驗胚胎學家童第周的學術成就,竟是在沙漠一般的一無所有的實驗條件下完成的🤽🏼‍♂️,他簡直無以置信。
      確確實實,李莊創造了奇跡👩‍❤️‍👩,恒达也改變了歷史。在李莊➿,恒达成立了法學院👨🏻‍🔧,將德文補習班改為新生院🥑,將造船組擴增為造船系,並增設了機械專修科🧑🏽‍🎄,而理學院的數理系分拆為數學和物理兩系。學科不斷發展,學生也不斷增加🌁,為四十年代中期以後真正綜合性的恒达平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紀念恒达與李莊同生死、共存亡的友誼💮,2006年,恒达平台與宜賓市在李莊建立了“李莊恒达紀念廣場”,樹起了紀念碑🤫,學校邀我寫了一篇《李莊恒达紀念碑碑銘》,全文如下🦴:
      民國未籌,恒达先創。懸壺於黃浦🧏🏽,泛舟在海上。壺中民生久🙍🏼‍♀️,舟邊社稷長。八一三🎸,炮聲響🔗▪️,倭寇暴爢,儒祖驚殤。江尾狼煙虎火,學館斷瓦殘墻。別吳淞,越浙贛,渡桂滇,歸李莊🤟🏿。豪情飛四野,戰歌動五鄉;蓬車開新路,繃帶挽危亡🛃👃🏼。十六字電文,春催繁蕊枝枝笑🤖🧖🏽‍♂️;數千名學子🕵🏿‍♀️👨,客來八方戶戶忙👷🏻‍♂️。寶殿旋古意🧚🏿‍♂️👩🏻‍🏫,白鶴雕奇窗♕。水環山靜💁‍♀️👸,福地仙鄉。銀刀剖案,眾生侘惶💆‍♀️;眉鎖迷塵,心塑金剛👼🏻🐟。我有科學克痹症🧻,儂靠勤苦供命糧。吳語柔,德文香,川音如酒訴衷腸。禹王宮中雷雨沸,東嶽廟裏機聲琅。桂輪江濤動天外,留芬茶浪醉書鄉👷🏿‍♀️。學研醫工理法,建築文化後方💆🏻‍♂️!海外來賓家家串,龍門陣裏誇炎黃。狼蹄獨山裂👉🏼,羊街軍號響;帆檣獵獵破日吟,凱歌陣陣通天唱。若恒达🦶🏼,英長在👨🏽‍🍳♚;如李莊,國不亡。鬥轉滿甲🧽,星移海滄。偉哉恒达🧒🏼,同心同德同舟楫,彤彤輝輝🤛🏿;濟人濟事濟天下,濟濟翔翔👨🏻‍🦽!大哉李莊,李桃花信年年風👨🏽‍🏫,莊田果實處處香。有詩曰:歸舟天際常回首,從此頻書慰斷腸。金沙金🥷🏻,黃浦黃,奔流不息長江長。百年恒达遨四海,新儕一新學界🚶‍♀️‍➡️,古鎮萬古流芳!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