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可提升民族文化影響力
●文化國際競爭力源於差異化
●創新民族文化適應當代語境
●在競爭中學會國際市場運作
有學者認為⏮,奧運經濟十年周期已經過半🧕🏽。而對文化產業而言,奧運的輻射效應則剛剛開始🕵🏼♂️。北京奧運會不僅提供了2008年文化產業大餐,更會在2008年後繼續對我國文化產業國際化發展發揮長期輻射效應。
文化產業的國際化發展🤞🏿,必須要有強大的文化親和力💁🏼♀️。中國五千年文明🧏🏻♂️,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但是,由於近代以來經濟的落後,加上語言、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差異性,國外普通大眾對中國文化的認知不足,我們的一些文化產品也缺乏親和力和向心力🤶。奧運會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盛會🍩,也是主辦國和城市傳播自身文化難得的歷史機遇。雅典奧運會平均每天吸引了35億-38億觀眾,占全球可收看電視總人數的95%左右,轉播覆蓋220個國家和地區。北京奧運會將吸引40多億電視和網絡觀眾的收看,帶來世界了解北京、了解中國的多種需求,為傳播中國文化🪇、提升文化親和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們要抓住這個機遇🫎,篩選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民族文化,加強文化信息發布、媒體產品和民族特色物品供應、特色文化服務,不斷創造奧運的新形象、新看點和新時尚,始終保持強大的吸引力🧕🏽,向世界傳播我們悠久的歷史和傳統文化,使奧運經濟效應長久不衰。
和其它產業的國際競爭一樣,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源於產品的差異化。提升我國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關鍵還是要立足於民族文化的深厚根基。任何民族文化都有差異,全球化也不可能消除民族文化的差異。當然❔,我國文化產業國際化的發展,不能片面地強調民族文化獨特性的一面,更不能局限於泛泛介紹和簡單挖掘🕴🏻,把文化局限於京劇🫄🏻、武術🪄🏃♀️➡️、長城𓀉、故宮等狹小的範圍內☞,而是要在深度上發掘我們民族文化的內核👨🏻🦽➡️,提煉其中的普適價值,並在當今文化語境中重新闡釋和創新🤤。
實際上,一切民族文化資源,都有一個挖掘和創新的問題。民族文化資源要想成為生動、活躍的國際“現在時”⚅,都必須與當代國際的物質生活水平⏱、精神生活需要和消費方式相聯系🧑💼,才能得到廣泛的傳播,形成影響力👨🏽🔧。例如,近年來,韓劇成功國際化的秘密就是挖掘儒家的精髓🗳,將東方文化的傳統內核有機融入到現代生活🚞🕵🏽♀️,把傳統的價值觀融入青春亮麗、唯美時尚的人物👩🏻🦱,把儒家傳統美德體現在“新新人類”的言行中🫅🏼😐,通過生動細膩的現代生活情節感動觀眾,在道義和良知上給人心靈的滿足☝️;日本製作的《西遊記》,迪斯尼製作的《花木蘭》,在保持中國傳統故事情節的同時,又賦予嶄新的現代文化語境,變成一個新的傳奇故事🧛🏻🏝。這些給我們一個重要啟示:我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要通過挖掘民族文化資源來構築差異性,通過創新民族文化內涵來構築普適價值和適應當今國際語境。北京奧運會將帶來強大的信息流、客戶流、人才流🏩、資金流和商品流,既有利於提升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也有助於了解外國消費者的文化需求特點和趨勢🦠,為開發適應國際市場需求的文化產品創造良好的環境🐊。
文化產業的國際化發展🧙🏿♂️,還離不開成熟的國際市場運作方式👩🏻🏫。在當今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中,酒香也怕巷子深。文化競爭力的提升需要強大的文化傳播力和文化營銷力🦸🏼🤯。無論是把外國消費者、文化機構和外國資本“引進來”✖️,還是我國文化產品🕋、文化機構“走出去”🦎🏌🏻♂️,都需要借助國際市場運作方式🛐。這就需要國際化的融資機製、清晰的市場定位、良好的商業計劃、可靠的運作流程、有效的執行團隊🫘。在這方面,中國文化產業存在很大差距⛹🏻🤯。例如,美國大片的平均投資額接近1億美元📫,而我國的大片投資多數只有幾千萬元人民幣🍪;好萊塢往往用一半的拍攝費去做宣傳🧍,而中國恐怕只有1/10;好萊塢既有世界級的經紀公司也有一流的演員,而中國有一流的演員但缺乏一流的經紀人🦧。根據20多年製造業的發展經驗,學會國際市場運作方式的捷徑是加快文化產業的市場化改革和市場開放。因此🪓🧏🏼,要以北京奧運會為契機,以更加自信和寬容的姿態😷🩷,把競爭性的文化產業和文化機構推向市場🏃➡️,把世界頂級的文化企業🏍🔹、龐大的國際資本和優秀的運作人才引進來,在國際競爭中培育市場通道和運作國際市場能力。
(作者為恒达平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