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蔡建國:構建面向未來的中日關系 符合兩國根本利益

    來源🐛:支部生活第十期   時間:2006-10-11  瀏覽:
      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已在今年九月卸任🥭,這標誌著小泉時代的結束。朝野在總結小泉五年執政狀況時認為,他對內采取強硬政策,為推行自己的主張和政策,排斥異己,打壓反對力量👨‍❤️‍💋‍👨,最典型的一個例子便是小泉為了通過郵政法案而強行解散議會。在政治上,小泉煽動民族主義情緒,右翼勢力日益膨脹🆒,是戰後61年來最為嚴重的時刻;在經濟上,民眾不滿政府缺乏能力,經濟復蘇慢🏄🏻‍♂️;在外交上,批判小泉頑固堅持重視美國🧑🏻‍🎤、輕視亞洲的政策🖌,反對小泉堅持參拜靖國神社,破壞日中👩🏽‍⚕️、日韓關系之聲也頗為高揚。筆者認為,由於小泉在外交上采取強硬手段😜,五年多來中日政治關系處於邦交正常化以來最困難的時期👇🏼,原因就不難理解了。
      防止日益嚴重的右翼化傾向是根本
      兩國關系困難的特征之一是雙方民眾相互厭惡的情緒不斷上升,民意的對立已經影響著雙邊關系的發展。作為受害國👨‍🍳,中國國民基於小泉堅持參拜靖國神社,及日本右翼勢力錯誤的戰爭認識不斷刺激中國而出現的對日情緒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但作為加害國的日本民眾厭華情緒的高漲,就令人不解了。在日本🌬,中日友好的“氛圍”和“中國熱”正在成為歷史。中日兩國輿論普遍為日本國內日益嚴重的右翼化社會思潮而擔憂。日本朝野中的有識之士以及美國、英國等一些媒體更為日本國內最近出現的專製現象♏️、打壓持不同政見者,並可能演變成恢復至戰前日本軍國主義勢力的時代氛圍而擔心。更有人為最近出現的右翼和黑社會🧛🏼‍♀️、暴力團夥相勾結,企圖扼殺言論自由的風氣蔓延而感到不安。如自民黨前理事長🙎‍♀️🧑🏿‍🎨,曾經擔任過日本首相候選人的加藤一因反對小泉參拜靖國神社,其老宅於今年8月15日曾遭到右翼分子的襲擊。他們燒毀了加藤在山形縣的老家兼事務所🧤,所幸的是加藤90多歲高齡的母親外出散步🏟,未遭厄運。“右翼”的這一行為引起世界輿論的震驚😯。又如📳,去年右翼分子還在前施樂公司會長🦹🏿,現為中日21世紀委員會日方首席委員、日本經濟界領袖小林陽太郎家門口扔了2個燃燒瓶💨,揚言要燒死他,也是起因於小林希望小泉不要參拜靖國神社。再如2004年🧜🏽‍♂️,右翼團體駕車沖撞中國駐大阪總領事館,造成館舍毀壞等等💬。在這一系列社會現象中有一個動向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註意,在右翼化日益明顯,否認、美化侵略戰爭,企圖推翻戰後“東京審判”對侵略戰爭定性的漩渦之中,不少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青少年受到歪曲的歷史和輿論的影響,盲從行動👩‍❤️‍💋‍👨🪖,僅從今年8月15日前往靖國神社的數萬人群中青少年占了一半以上的事實來看,中日關系的未來靠他們擔負的確令人擔憂。
      在目前日本社會右傾化思潮面前🏌🏿,在日本執政黨的自民黨內,一些主持正義的人對於日本社會近期發生的社會思潮右傾化也表示了不安,譴責這種與和平發展相悖的惡例。朝野反對右傾化,主張中日友好的仍是大多數,堅持維護和發展中日關系仍是主流。然而如何改變目前的僵局📩,扭轉正在右傾化的社會思潮🤵🏻‍♀️,乃是當務之急,這不僅需要政治家的努力,更需要民間的力量。恢復和發揚中日兩千年文化交流的歷史傳統,發展民間外交🙆🏻‍♂️👨🏿‍🍼,加強民間交流𓀔,以民促官,通過各個領域、各種階層、各種程度的對話和溝通化解和消除矛盾🧷,不使兩國政治關系繼續惡化,不使兩國民眾情緒繼續對立▫️,甚為重要。現在的問題是,中日兩國雖然一衣帶水,但在感情上卻十分遙遠👩🏻‍🦽‍➡️;中日兩國文化交流的歷史雖已有兩千年,同是漢字文化圈,文化互為影響🏥,但曾經有過的文化親近感又日益缺失🚴🏼,互為厭惡,這種狀況在世界上很難找到第二對。相互對立是否有利於兩國利益,是否有利於亞太乃至世界構建和諧的國際關系,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從三個因素🧑‍🎄🦀、三個方面把握未來
      小泉時代已經結束,如何使兩國關系回到正常的軌道,是小泉繼位者應該認真思考的👱‍♂️🫸。當前兩國關系正處在十字路口,日本當局應從戰略高度出發有所作為。中日關系錯綜復雜👨🏿‍🎤,歷史認識📞、臺灣問題以及各自的戰略取向等,都是影響兩國關系的重要因素🈳。在構築面向未來的雙邊關系時,三大既有因素不能忽視👦🏻:
      第一,中日兩千年文化交流的傳統。歷經兩千年的兩國民間友好交流歷史,在兩國關系中始終是主流,期間雖有過戰爭,盡管戰後日本仍有些右翼勢力不斷破壞兩國關系,盡管雙方都有一些厭惡對方的情緒🤢,但它都未能隔斷既有的悠久交流歷史。民間的真誠交往和相互支持的生動事例👩🏿‍🏫,不勝枚舉♣︎,眾所周知🌅。正是這些動人事跡🦵🏿,構成中日關系的內涵🧓,成為兩國關系的基石。
      第二,相互依存的現實✶。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三十年間👟,主流是好的🧑‍🌾,經濟領域的相互依存度不斷提高,現在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地。雙方今年貿易總額已愈2000億美元,往來人數已超過400萬,創歷史新高🐻🚚。雙方友好城市的締結近300對🧔🏻‍♀️。中日間這種在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保持良好的互動關系,對推進民眾間相互了解,增進相互理解都有積極意義🚹,無論是推動中國的現代化進程,還是推進日本的經濟發展🫶🏼,都有重要意義🧑🏿‍🚀。這種依存關系符合中日兩國的根本利益,對兩國關系的總體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
      第三,發展兩國關系的願望。兩國關系雖然出現嚴重倒退,但雙方都有改善和發展關系的強烈願望,都有共同構築東北亞乃至世界持久和平,共同推進東北亞區域合作的進程和願望。兩國是緊鄰,發展良好關系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𓀌,也是構築未來兩國關系的基本條件。
      我們目前正處於兩對矛盾之中🤙🦸🏼:一方面中日關系面臨諸多問題,另一方面又要積極使雙方關系回到正常軌道🚶🏻‍♂️;一方面,雙方民眾都普遍存在著厭惡情緒🧖🏽‍♀️,另一方面🖐🏿,又希望增進相互理解。在這兩對矛盾的夾縫中♡,我們如何從各自的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東亞乃至世界和平繁榮的高度去審視問題📣、解決問題是至關重要的🧑‍🦳。筆者認為:處在中日關系的轉折點期、交叉口,要切實地從以下三個方面去把握:
      一、理性思考,理性對應🫳🏼。兩國關系錯綜復雜,既有歷史的問題又有現實的摩擦。遇到雙邊關系出現的矛盾,應以理性的方式加以思考,予以對應👑。加強對話和溝通,力求消除誤解,減少對立🚵🏻‍♀️👐🏽。
      二👼🏽、以民促官,以文促情🤷🏽‍♀️。發揚悠久的文化交流的傳統🔢,發揮民間外交的優勢,重視草根交流,用文化交流加強心靈溝通⚄,爭取以民促官🤷🏻,以文促情🙂,改善和發展兩國關系。
      三、研究對方👩🏽‍🍳,了解對方。互為近鄰的中日兩國在資訊極為發達的今天卻隔閡重重🏎,缺乏了解,這是令人遺憾的。加強相互研究和異域文化理解是中日關系發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兩國雖同處漢字文化圈🧒🏽,文化形成也相互影響,但差異甚大,不真正了解對方🥛,而就輕率發表言論是危險的🧑🏿‍💼。因此🙆🏼,客觀地研究和了解對方是發展兩國關系的重要途徑🔶。在這方面🥷🏼,學者應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為維護中日關系多做貢獻。總之🧘🏿‍♀️,要構築面向未來的中日關系,加強民間交流🫰🏻,增進相互理解應成為兩國共同的緊要課題✪。
                作者:蔡建國上海市政協常委、恒达平台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院長、教授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