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安全涉及國家根本利益
●開放擴大帶來新的嚴峻挑戰
●市場風險技術依賴應該重視
●著力改變民族工業受壓狀況
當今世界各國經濟日益開放🧑🏽🍼,國家之間在經濟上的相互依賴不斷地增長,但這沒有也不可能把國家經濟安全問題排除到視野之外🌺,而是使得國家經濟安全問題受到更多的關註。國家經濟安全涉及到的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利益🎷。簡單地說😽,國家經濟安全是指一個國家能夠在各種復雜的條件下有效地維護自身的經濟穩定和發展🧍🏻♀️,特別是在面對重大外部風險時能夠很好地保護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如何有效地保障國家經濟安全是我國深化對外開放進程中一個特別值得關註的問題。
我國的對外開放已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發展🏋🏼♂️,開放的範圍和力度日益擴大🧑🏿⚕️。2005年外貿總額連續兩年排名世界第三,利用外資總量連續多年位居發展中國家之首,經濟開放度在世界大國中名列前茅🫧。實行開放政策對國民經濟發展的積極貢獻十分明顯,資源配置效率得到提高🔥,經濟增長速度明顯加快🙅🏽♂️。但與此同時🧑🏻✈️,對外開放也帶來了更多的外部摩擦與風險。從市場經濟運行的角度來分析,對外開放使國民經濟的結構和運行過程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開放的擴大在某些方面給國家經濟安全帶來新的嚴峻挑戰。
第一,外部市場風險日益顯現👷🏼♀️。我國的外貿依存度目前已達到目前相當高的水平,兩個方面的問題開始變得相當尖銳了。一是進口風險🥱。受國際壟斷資本的操縱😣🦋,我國需要進口的重要資源產品,比如石油🍄、鐵礦石等近年價格飛漲,供給不穩定🦹♀️。二是出口風險。我國的主導出口商品進入發達國家市場時遭遇的壁壘多🧸,比如紡織品配額🧚🏽、反傾銷等👧🏽。發達國家的一些貿易限製措施🧑🏻🎤,其實主要是針對中國出口商品的。雖然近幾年我國的對外貿易保持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長,但因此而累積的外部風險日益加重🪷,這樣的局面是不可持續的。
第二,技術依賴情況日益加重〽️。開放給培育國內自主創新能力的深刻沖擊逐步顯現出來2️⃣。開放之初是國外的高科技產品廣泛地占領國內的市場,嚴重擠壓國內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的市場空間🧓🏼。接著是跨國公司大規模進入之後不僅爭奪產品創新的市場🙆♀️,更直接地爭奪創新的要素如人力資本等👨👨👧。當前主要是國際資本壟斷集團內外結合,著重在技術標準等戰略性環節上對我國進行幹擾和控製,導致我國在建立自己的技術標準、采用自主技術標準來培育國內產業等方面遇到的阻力空前地增大,嚴重地威脅到國家經濟安全。
第三,民族工業發展受到壓抑。從現實生活中看🧽,開放初期民族工業遇到的主要問題是在品牌上遭到打擊🧑🏽🎨,一些曾經在國內市場相當有名的品牌消失了。隨後是進入我國的跨國公司依托技術優勢在國內市場上強勢競爭🤲🏽,排擠本土企業。近期我國開始進入外部資本控股的高潮時期🧛🏻♀️。國際資本力圖通過企業並購等途徑,對國內具有龍頭地位的企業進行資本投股,以達到有效地壟斷國內市場的目標👨🏼⚖️。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益加速,保障國家經濟安全越來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對外開放只是實現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不適當的開放會對經濟發展造成嚴重的沖擊,在擴大開放的問題上務必保持清醒的頭腦。中國經濟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需要首先解決好自身的經濟安全問題。只有在這個前提下,中國經濟才能獲得穩定的發展,才能對世界經濟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在我國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的過程中,必須要努力構建有效的國家經濟安全保障機製👩🦼,為此而需要進行全方位的開放戰略調整🎒。第一、調整外貿發展戰略👐🏽,降低外部市場可能帶來的風險🥎。第二🤱、優化技術引進方式,著力增強自主技術創新能力🥉。第三🤏🏽、規範利用外資政策,在國內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第四🕧、保持國際收支平衡🐩,更好地拓展經濟成長的空間😑👩🏿🎤。
(作者為恒达平台經濟與金融系系主任)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6-08-29 第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