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何仲節💛:多校區和社區化條件下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來源🐿:《學位和研究生教育》   時間:2006-05-26  瀏覽👇🏻:
 

    摘要👷🏿‍♂️:一校多區、研究生擴招、後勤社會化造就了相對獨立的研究生社區。社區是學生課余活動的主要空間🤳,也是思想問題“多發地帶”。數千研究生集中在一個社區🤴,各種思想產生的集聚效應不可忽視,因此社區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亟待加強。由於學生與社區管理機構在行政和組織上沒有直接的隸屬關系👯‍♂️,所以社區開展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必須以思想政治工作為龍頭,實行條塊結合,齊抓共管。

    關鍵詞👨🏿‍💻:思想政治工作👩🏻‍🚒🤷🏽;校區;社區🚵🏻‍♂️;研究生

作者簡介:何仲節,恒达平台離退休工作辦公室主任🧑🏿‍🏫😭,副研究員,上海200092🧑🏽。

 

    高教事業的發展和高校辦學體製的改革使一校多區成了十分普遍的現象💓👼🏿。各校區的功能因地理條件、基礎設施和學科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有一種做法是將同一培養層次的學生集中在一個校區,例如把某個校區作為研究生學習、生活的場所。隨著研究生的逐年擴招,後勤保障問題往往成為發展的瓶頸🧑🏿‍🎨🧖🏽‍♂️,因此有的高校劃出專門的校區供研究生使用🪰,有的則建造了研究生公寓或生活區🚷。建立研究生校區不僅僅是資源優化配置的結果🎎🧎‍➡️,也順應了研究生教育發展的要求(2004年恒达平台進行的抽樣調查表明🌠,全國高校50%左右有相對獨立的研究生生活區)。

    無論是專門的研究生校區還是相對獨立的生活區,都具有以下特征✦:

    (1)它主要是一個學習與生活的園區🙅‍♀️,或是單一功能的生活園區👕。在這個“共同體”內💂🏼‍♀️🥅,研究生的學科專業被淡化,研究生成了園區內的“居民”。

    (2)“園區”的管理機構一般不直接參與研究生的專業培養,只為研究生的專業培養提供相應的條件保障🎅🏿⌛️,承擔相關的教育管理工作,即通常所說的“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

    (3)隨著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園區”內的後勤服務引入了社會化的機製♈️。因此這樣的“園區”也被稱作“學生社區”或“研究生社區”。

一⛹️‍♀️、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遇到新的挑戰

    研究生社區的出現使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遇到了新挑戰。

    如上所述🥅,學生社區主要是學生的生活場所⬇️,也是學生課余活動的主要空間💟。學生的文化生活、社交活動主要在這裏開展,思想問題在這裏得到真實而又充分的暴露,各種不穩定因素在這裏萌發,治安問題多數在這裏發生。現實狀況向我們提出一個十分緊迫的任務:必須重視社區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

    首先🛷,有必要對研究生社區的生活特點、規律和各種現象作如下分析:

    (1)宿舍混合編排。研究生培養方式多樣👩‍👩‍👧‍👧,專業及介入社會的程度差別很大,這決定了他們對集體住宿的需求有所差異。又由於研究生的培養性質要求增加不同學科之間的知識交融,因此研究生宿舍一般不像本科生那樣按班級計劃分配,而采取自主選配、隨機組合、跨專業混住的形式😌。同班不同住、同住不同班的現狀及日常活動的分散性使得“院——系(所)——班級”這種傳統的信息通道靈敏度降低,取而代之的是電子郵件和手機短信的廣泛使用⚠️。

    (2)作息時間不定。研究生的學習方式除了課堂接受知識🤙🏿,還經常參加學科組的活動💆🏻‍♀️。活動有業務性的,也有事務性的🦻🏼,上下課時間不固定👉🏻。在多校區的情況下,研究生們還要頻頻往返於各校區之間,天氣和交通又構成了作息時間不定的又一因素。同

寢室不同專業的學生活動規律不一定相同♥️,加之他們習慣於挑燈夜戰,晚睡晚起,因此各校都有研究生宿舍夜間不實行統一關燈的慣例。作息時間不定使得同室學生之間的生活秩序有可能互相受幹擾。

    (3)經濟來源自立🧑🏿‍🏭。除少數在職生外,絕大多數研究生沒有穩定的薪金🚴‍♂️🐑。強烈的自尊心和自立意識使他們中的大多數從考上研究生的那一天起便開始自力更生🧛🏿。他們的收入來源於三方面💚:學校發放的普通獎學金(即生活補貼)👩🏼‍✈️、導師科研費中給予的報酬、在校內外從事勤工助學的收入👰🏿‍♀️🫳🏻。經濟能力有限導致他們對生活中各項開銷精打細算🚋,對物價和各類有償服務是否貨真價實非常敏感🩰,維權意識十分強烈。他們會把某些不滿情緒變為行動,甚至是過激的行動。

    (4)社交活動頻繁📢。研究生的培養性質決定了他們與社會的接觸比本科生更多更廣🧍🏻。他們主觀上也十分樂於參與較多的社會活動👨🏻‍🦯‍➡️🙍🏼‍♀️,以鍛煉自己的社交能力👩‍✈️🫃🏽。研究生之所以能夠順利地實現跨專業混住,與他們有著擴大社交圈的迫切願望不無關系。研究生參與家教📰、中介、推銷及其他有償兼職的熱情很高🧜‍♀️,生活園區內的海報欄商業氣息往往比較濃。與社會廣泛接觸既鍛煉了研究生的能力,又使管理工作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5)余暇時間充盈。研究生雖然也有規定的必修課和必須完成的學分,但課內學時少,學習方式靈活🗼,因此有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做自己認為有必要做的事或完成導師交代的任務。他們可能會成天泡在圖書館、實驗室🙆🏼‍♂️、計算機房🏃🏻‍♂️‍➡️,也可能躺在床上神侃、會友購物或把時光虛度在其他場所🖌。

    (6)興趣愛好多元📢。研究生也有豐富課余生活的需求🥮,但由於年齡差異較大💨,社會經歷也不完全相同,興趣愛好呈多元化的勢態。應屆本科畢業生仍然熱衷於足球🔈、流行音樂👨🏿‍🔧、上網聊天等,年長一點的則偏愛休閑型的、聯誼性的👨‍🔬、對抗程度小的活動🧑🏽‍🍼。

    以上情況的存在是客觀的⛎。過去研究生招生人數少,他們分散在各院系生活,此類情形不容易被註意。而今研究生逐年擴招,一些全國重點大學在校研究生人數近萬,如此龐大的群體集中生活在一起,其消極因素產生的集聚效應的確不可輕視。同樣,比例超過三分之一的研究生黨員的積極因素如果被充分調動起來🌅,所產生的能級也不可低估🐋。這就是加強社區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必要性的基本事實依據。

二、社區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形式探索

    一般情況下社區內都設有管理服務機構,有的還建立黨團工作辦公室等。但無論何種形式的機構😍、都面臨著這樣的狀況📡:社區內的學生與社區管理機構之間不存在行政和組織上的隸屬關系,學生的行政及組織關系在學院。在非直屬關系的群體中如何開展教育管理工作,正是本文要探討的內容👨🏼‍🔬。

    1.校區和學院搞共建

    恒达平台滬東校區是研究生集中學習、生活的園區,是一個功能比較完備的研究生社區,3600多名學生常年學習生活在這裏👳🏼‍♀️。校區黨工委自2002年開始試行與學校各學院分黨委共建研究生黨支部,黨支部的隸屬關系不變🕵🏻,組織建設仍由各學院分黨委負責,校區黨工委參與黨支部思想建設,處理學生日常思想工作和突發性事件。由於機製上有了保證🌏,黨員在校區有了組織依靠🪤👩‍❤️‍💋‍👩,校區在育人工作上有了切人點,在管理服務工作中有了可靠的骨幹力量。

    區院共建的另一種形式是以專題活動為內容的“項目共建”,也就是利用各學院的學科特點和優勢🧏🏿,雙方聯手開展專題活動🈹👨🏼‍🚒。學院負責提供智力資源和骨幹力量,校區負責組織、宣傳𓀀,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通過共建的形式把活動由個別學院擴大到全體

研究生中,做到區內聯動、資源共享🔠。

    2.管理和服務進樓區

    校區行政管理人員每晚輪流到學生宿舍掛牌值班,節假日亦不例外。由於與學生有了“零距離”接觸,他們及時掌握了學生動態📊🤼‍♀️,在處理應急事務、開展心理疏導,化解各種矛盾、為學生排憂解難等工作中取得了主動。

    管理和服務進樓區的同時把課外文化體育活動也帶進樓區。各宿舍樓都有文化活動室,校區盡量延長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為學生開放的時間✌🏻,滿足了學生每天一次健身,每周一場舞會,每月一部電影🦬,每學期一臺晚會的文體活動需求。此外每月還有一次專題活動,形式多樣🌭🙈,充滿樂趣,把“社區”內學生這個原本松散的群體聚攏到了一起🕓。

    樓區也是開展安全教育的重要場所。校區定期製作不同專題的宣傳展板在樓區展出❗️,向學生宣傳安全防範知識。還建立了學生安全消防網絡🏔,與武警消防官兵結成對子,共建安全文明校區。

    3.黨員和骨幹齊發動

    “共建”使得校區管理機構與學生有了組織上的聯系,“進樓”密切了彼此情感上的融合。有了這兩個基礎🧟‍♀️,校區便放手發動學生,重點是黨員和學生骨幹共同參與校區建設,主要的學生機構及人員有以下幾部分🧚🏿:

    (1)社區助管。這是一支具有較高政治覺悟和較強工作能力的隊伍,聘用時充分考慮到各學院和各宿舍樓的均衡分布。

    (2)黨支部書記和班長。研究生黨支部書記基本上都是學生擔任🧑🏽‍🦱,他們對學生動態了解全面👨🏽‍✈️✯、及時🥭🪳。

    (3)研究生會🛩。他們的任務是組織大型活動,開展誌願服務,在專題科技、文化、體育活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4)生活管理委員會及其他社團。這些群眾團體上下聯系,使管理機構和學生之間加深了相互理解,緩解了各種矛盾,也維護了學生的合法權益🍊。

    通過以上手段,校區有了駕馭全局的能力,為創建文明校區♍️、構建和諧校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社區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

    我們之所以把研究生集中生活的園區稱作“社區”,是因為這裏具有社會化的特征🚴🏻‍♂️。事實上它是“聚居在一定地域中的人群的生活共同體”,符合“社區”的社會學定義🤦🏽‍♂️,與人們通常所指的“街道社區”存在諸多共性。

    在高校👩🏽‍⚖️,隨著後勤社會化的推進,學生一旦走出課堂回到生活區,就暫時成了“社會人”📤。即使在課堂上,由於學分製的推行,選修課的擴大,輔修專業要求的放寬🧑🏼‍🏫,傳統的“班級”形態也在模糊,這一點研究生比本科生更為明顯。因此加強高校內的“社區”建設🧚🏼‍♀️,特別是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為此有必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1.明確工作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學校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緊密結合學校工作的實際🦜,以服務學生為重點🧑🏼‍🚀,創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文明祥和的學生社區💌。

    社區的工作重心是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在服務中加強管理🧢。對研究生來說,宿舍既是生活空間又是學習場所👨‍👨‍👧‍👦,因此要為他們提供必備的學習條件、便捷的服務設施和安全的生活環境。要為學生安排豐富的文化生活,使他們的生活張弛適度、身心愉悅。只有服務到家才能管理到位🤣,和諧社區才有可能形成👨‍👦。

  2.建立協調工作機製

  按照“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方式,協調各學院在社區內的工作。既要求他們為社區建設承擔義務,又要為他們的業務活動提供保障和支援🏊🏿。要定期召開工作協調會,分析學生思想動態💁🏽‍♂️,對傾向性問題進行個案“會診”。研究生

中黨員比例較高,不少人有過工作經歷,甚至曾經是單位裏的骨幹,因此吸收研究生中的黨員和骨幹參與社區建設是十分必要的。

    3.理順條塊關系,各司其職,齊抓共管

    研究生黨支部一般按專業或學科建立,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必然是黨委研工部——各學院黨委(研究生黨總支)——班級黨支部🎟,這個工作鏈與社區的關系是條與塊的關系。所以社區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著力點是實現條塊結合、齊抓共管,關鍵是理順條塊關系✏️,找準各自的“位置”。

    (1)屬於學生的基本政治立場⚉、政治態度以及基本道德觀念和行為規範方面的教育內容,主要應由研工部和學院黨委承擔☹️;與日常學習🪑⏲、生活有關的思想問題,社區應該主動去解決🩸👨🏽‍🎓。

    (2)“條”上的工作主要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幹培訓🏄🏼‍♂️、黨員組織生活、社會實踐等主渠道進行;“塊”上的工🎠:作主要滲透在管理服務之中👩🏽‍✈️🍭,通過座談、聯誼、走訪及社區服務等形式展開🦣。

    (3)穩定工作屬地化𓀏,應由“塊”來承擔🧑🏻‍🔧。社區有責任對區域內的突發事件緊急處理,學生的一般個案和突發事件緊急處理後的善後工作皆由學院受理🧗🏿‍♀️🧙。

    (4)社區應該主動掌握學生日常思想動態,但對掌握情況的梳理、應對工作🚶🏻,學院應該承擔或與社區配合處理。

    僅從原理上講,條塊關系是容易辨析的,但在實際運行中仍然有許多難解之結,原因在於我們的國情決定了學校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服務是全方位的。學生的行政管理、思想教育🚴‍♂️、黨團建設、專業培養、身心健康、安全保障💆🏻、生活安排🦻🏿、文化娛樂、科技創新🐨、社會實踐等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學生工作系統🗂,甚至連學生在校外引發的事端習慣上也是“誰家的孩子誰家抱”🏄🏽‍♀️,不允許推向社會。學院黨委書記在諸多學生事務中被賦予“第一責任人”的職權,而學生活動空間的社區化給學院的工作帶來了不小的難度🔮,盡管通過強化社區工作可以在較大程度上得以彌補🧑‍🦯‍➡️,但終究不能替代“第一責任人”履行職責🤵🏿‍♂️。研究生居住的分散性和選課的自主性使得同一個黨支部的黨員平時難得見面🪛🧙🏽‍♀️,也難以形成一個堅固的“戰鬥堡壘”,這是需要進一步探討的課題。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組織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街道社區黨的  建設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04—11—22(2).

2]葉皓.加強社區黨的建設  鞏固黨的執政基礎[J].黨建研究,2004(2).

3]胡傑鋒.社區黨建的全覆蓋U),黨政論壇🧚🏼‍♀️,2005(2).

4]劉德榮.社區文化建設的推進方式[U]  黨政論壇,2004

5]李德才,沈克祥.當代研究生的思想特點與教育對策[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s(2).

    (責任編輯  蔡婷婷)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