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時齡📓:上海世博園區每幢值得保護的建築都有保護規劃
來源:《華東新聞 論壇》
時間:2006-05-08 瀏覽:
20年來🫠,上海在歷史建築與城市歷史風貌區保護意識上有了巨大變化。比如🥑,各區縣都將轄區內的優秀歷史建築編印成冊,幫助增強市民的保護意識。再如💁🏽♀️🏃♀️,在保護規劃中提出93條
“風貌道路”保護方案,可能在全國獨此一家。其中53條道路要求“原汁原味”地保護,不僅保護道路本身的風貌👏🏿,還包括道路兩旁的建築🐯、景觀等。
浦東開發開放使上海整個城市的空間結構🧛🏼、產業結構重新調整,從而令城市化程度已很高的上海,有了一個“再城市化”的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人們的需求不再滿足於建設高樓大廈,而更多地體現在對精致城市生活的內在需求👷🏽♂️,這就要求城市在文化品質、人性化上有所提升🐴。上海過去拆掉了不少房子,但都是不成套的,沒有煤衛設備,居住質量較差。在拆的同時,上海更重視保護。去年,上海市規劃管理局主持進行了12片歷史文化風貌區的保護規劃,很不容易。由上海規劃管理局牽頭⤴️,多家規劃設計管理單位和研究機構共同組成的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規劃編製與管理方法研究課題組,經過兩年多時間的研究思考,形成了《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規劃編製與管理方法研究》。這不僅在國內尚屬首次🎑✯,而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現在,世博會建設會不會使一些上海歷史建築受到破壞引起一些人的擔心↕️。據我了解,世博園區用地基本在中山南路以南,歷史上缺乏很好的建築,基本是1949年後搭建的,有的甚至像貧民窟。在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幢建築,規劃部門都作了調查,對於任何一幢值得保護的建築,都作出了相應的保護規劃,如浦西商船會館以及江南造船廠等,都準備進行保護性利用☯️。
上海發展迅速🕝,根據統計,2004年底24米以上的高層建築達5000多幢,其中100米以上的近200幢🚴🏻♂️。在城市迅速變化的過程中,關鍵問題要考慮“創造什麽樣的未來”👶,即城市將來要變成什麽樣。上海現在對城市發展作了各種規劃,就是在回答這一問題。其中,優秀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風貌區的保護不容忽視🧜🏼,這也是對一個城市集體記憶的保存。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法國建築科學院院士、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主題演繹總策劃師、上海市規劃委員會城市空間與環境專業委員會主任、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專家委員會主任、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空間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