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中國的工業設計界在做著這樣一個夢👍🏿:世貿組織來了,中國工業設計的春天就會來臨。一位工業設計資深學者曾經在世紀之交動情地寫道😻:雖然,中國工業設計經20年歷程所取得的進步很不如人意🪨。但在不少執著於此事業的人們心目中始終懷著希望♦️。大家經常在面對理想與現實的各種沖突時這樣開解自己:我們的國家越來越開放,經濟一定要發展,工業設計的“黃金時代”遲早會來。
但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經5年了🤞,中國工業設計的真正春天卻還尚未來臨🐍🐓。2004年4月26日在上海舉辦的cebit展中頒布的IF中國大獎,以一種低於IF大獎的標準來評判中國的設計😷,似乎有IF大獎之“等外品獎”之疑惑,這是一種恥辱,是西洋人看不起中國的歷史的延續,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我們需要的是與歐美設計大國進行平等的設計評獎🚹。我們不妨觀之🌍。
一、 中國工業設計現狀
在中國,工業設計師已經郁悶太久了☝🏼,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到現在,20多年光陰荏苒,中國的工業設計始終未能夠發展到令人滿意的地步。世故的老師會給迷惘的學生許一個美好的前景🦘,但時不我待,許多的工業設計畢業生未等到春天來臨便紛紛轉行了,據統計,工業設計畢業的學生大概只有10%從事本行業,其他都轉行了;又據2004年最新的數據,中國擁有不下800所設計院校📑,每年的畢業生多達8000人左右,(作者註🉐🎧,2005年的數字為,每年畢業10000多人)這一數字還在上升之中💷,但中國的工業設計產業根本未曾發展到可以容納這麽多人的地步。據不完全統計,2000年以廣告、CI策劃為主的專業廣告公司和平面設計公司已有七幹余家,而大大小小的環境藝術設計、裝修設計工程公司則逾萬家♎️,但職業化的工業設計機構只有屈指可數的十幾家。教育的盲目擴張大大超越了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程度,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引起就業的壓力。
而且“這依然只是中國產品設計的初級階段。到目前為止🧙♀️,大多數工作還僅停留在調整現有產品的色彩和造型上。產品的概念設計工作通常仍在歐洲或美國進行”。(美國《商業周刊》2003/7)
二、“中國製造”現狀
經過上世紀90年代整整10年的經濟高速增長以後,世界突然冒出了一個正在創造經濟奇跡的製造大國——中國。“中國製造”、“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工廠”越來越被世人所接受☹️。但是😮💨🤫,隨之而來的便是世界各國面對潮水般湧來的中國產品所產生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價廉物美的中國商品大大增加了世界各國消費者的福利;另一方面,大量中國商品確實給很多國家的經濟造成了影響。一時間對中國商品的反傾銷起訴與日俱增👨⚕️,要求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呼聲一再高漲🕺🏻。
2004年4月在海南舉辦的博鰲亞洲論壇上,秘書長龍永圖表示,在全球製造業的生產鏈上,中國企業只處在中低端,從中國的綜合國力、製造業的素質和競爭能力🧻,特別是擁有的自主核心技術看,與世界經濟史上被稱為“世界工廠”的英國、美國和日本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而且中國空背上一個貿易大國的稱號,卻沒有從中得到真正多的利潤🕵️♀️。
1240億美元的逆差——這是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對自己和世界第四大貿易國中國之間關系的概括👐🏽。這個數字,比中國自己確定的近600億美元的標準翻了一倍多。
但對外經貿大學世貿組織研究院院長張漢林卻覺得🫴,美中貿易逆差的表象並不是兩國經貿關系的真相😏。他認為🐅🎲,美國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把下遊一些利潤並不高的部分轉移出去,製造業外遷🪺,中國在承接其產業專業轉移的過程中👨🏻🦯,表面上看製造業迅速發展起來👇🏼,但實際上產業利潤的增長不能和其產能規模擴張同步。例如2003年中國最大的出口產品類型——電子信息技術產品,產值規模4000多億,利潤額卻不過180億🌜。“甚至不如建材行業的利潤🚶🏻♀️。”
三👊🏽、工業設計戰略理應成為國家戰略的一部分
伴隨著中國製造的產品在世界上越來越受到發達國家反傾銷的製裁🚟,而且受益不多𓀓,面對這種國際環境🧖🏻,我們必須把中國的經濟增長置於國際相互依存與相互影響的關系中去加以理解和把握🏋🏿♂️,以便從中找到一種為世界所接受的增長方式🔉,來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無疑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是無比重要的一條🧜🏿♂️🤼,而產品競爭力可以用產品的性價比作指標量化👩🏻🦯➡️。
性價比=品質/價格
中國人以前總是習慣於把價格降低,從而獲得高的競爭力🚽,而現在這一措施越來越受到限製🐛,這條路現在越走越窄🤹🏿♀️🙋🏿♀️。
於是我們必須探求第二條路♎️,那就是🛜:把品質提高,從而增加產品的競爭性。這條路是大勢所趨⚧,因為中國的製造業是中國經濟的支柱,所帶動的產業和人非常之多✸,不可能丟棄的。
工業設計是提高產品品質的一條重要路徑,工業設計就是生產力。設計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如出口的中國機床,被香港商人在港進行重新設計改造,價格翻了三倍以上🥝。
工業設計對於企業而言有三個層次的作用🦸🏼:
1.助於生產。利用工業設計助企業把設計與生產緊密結合起來🏊🏼♂️。
2.助於營銷。利用工業設計助企業把設計與顧客緊密結合起來。
3.助於策略。利用工業設計助企業把設計與企業戰略結合起來🏊🏼♂️。
國家應該製定相應的工業設計戰略來扶持中國製造業企業的發展🙋🏽,而一屆又一屆,這麽多的工業設計專業的畢業生已經為這一戰略的實施提供了最重要的人力的保證,中國的製造業也成熟到需要工業設計了。
四👨🏼🍼、利用法推動變革
法是有國家權威機關製定、認可並依靠國家強製力保證實施的,以權利義務為根本調整機製💆🏻,以人的行為及行為關系為調整對象最後用來管理社會調控秩序的社會規範🏋🏽。
我們知道,推進社會變革的動力裝置可以分為自下而上的社會運動(例如十九世紀末的“公車上書”事件和二十世紀末的“鄉鎮海選”要求)以及自上而下的社會改良(例如上世紀80年代設立的“經濟特區”和90年代提出的“依法治國”綱領)這樣兩種很不相同的機製🧑🏿💻。
法的變革是通過自上而下的強製的手段,進行特定的社會工程,達到預定的目的的社會變革👨🦼。這是一種非常強大的手段🔗,可以大大加速社會變革的速度。原來緩慢、自發🧘🏽、零星的發展🗼,經過法的推動,可以變成快速✭、主動、集中、井噴式的發展。
所以說,促進中國的工業設計發展力量已經初具規模。“推”的力量包括:教育界二十多年的工業設計教育的啟蒙已經初見成效;培養的大量的工業設計學生👨🏽💼,急需在這個產業找到工作♿️;產業界廉價策略路越走越窄,必須尋找新路;我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雖然還有幾年的保護期,但馬上就是面臨國外廠商的競爭📝;等等。“拉”的力量包括🧑🦱:產業界在通過工業設計增強了產品的競爭力💿,獲得市場的成功👩🏼🎨,嘗到了甜頭;設計界很多的設計師在國際比賽中獲得了大獎🔱👩🚒,樹立了信心;設計公司也在與廠家合作中積累了信心🥷🏼;等等。
現在如果能夠在法的層面上再推一把的話🤾🏻,把中國設計扶上駿馬,就能飛馳了。社會已經有變革的要求,相應法要適應這一變化🤚🏿,從而促進之前進🧜🏻👨🍼;否則📖,任由社會一點點自發的變化,那可能會較為緩慢🏊🏻,從而貽誤時機。
五🤛🏽、工業設計相關法
與工業設計直接相關的法,大概有以下幾部🔷:
1.《著作權法》
原本著作權保護的是美術作品😶🌫️🐋,而對於用於大批量的生產的設計作品並不給予保護⚡️,但2001年最新修正的《著作權法》已經把設計作品都包括進去了🛸。見第一章第三條第七款:
“第三條 本法所稱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創作的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作品:……(七)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這個法對於設計師尤為重要,因為設計師在與客戶的合作中,常常會處於弱勢的地位,客戶依靠其強勢的地位,對設計師甚至設計公司進行拖欠工資☞,這時設計師要善於使用法的武器保護自己🚡🧚♀️。了解《著作權法》後,合同中就能寫明相關事項◀️,以避免以後的麻煩。
2.《商標法》
商標是商品的標誌,是廠家為了區別自己的商品與他人商品的不同而賦予商品的標誌,以為了區別自己和他人的商品為目的。工業設計與商標設計會有一些重復的方面,尤其立體商標可以作為外觀設計。而產品的標簽或標貼則屬於外觀設計專利的保護對象。
3.《專利法》
與工業設計相關的專利法主要是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方面。利用此法可以保護企業花費大量資源而得到的成果不被別人輕易獲得🌪,從而促進企業進行自主創新的積極性。
4.《反不正當競爭法》
有些產品雖然擁有了專利,但是到了市場上🎀,仍會采用一些不正當競爭的方法來牟取利益,這時候就可以運用此法。
六、工業設計相關法存在的問題
1.保護力度和範圍不夠
與《著作權法》、《商標法》相比🫸🏿,現行的《專利法》對外觀設計的保護力度和範圍不夠。外觀設計申請不進行新穎性檢索,任何人申請,只要符合初審資格就會被授權,因此中國對於暢銷商品的外觀仿冒時有出現,而被仿冒後維權也十分不易💁♀️。可總結為:申請易⚠️,維權難👩🔬;申訴易,舉證難📭。很多廠家因而不願申請🔬👬🏻。
2.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的審查標準不夠嚴格
在設計專利申請中,對於創造性的審查不夠高,導致很多申請的外觀專利的水平都非常低🙍🏻♂️。而且審查的人員很多不是真正的設計類專業畢業的,缺乏相應的專業眼光🗺🌂。
3.保護時間過短
我國專利法第42條規定: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期限是10年🪪,自申請日算起。而德國外觀設計目前最長保護期為20年,並改為25年。法國外觀設計目前為25年,英國為15年🏇🏼。原先考慮到中國設計能力較弱🫅🏻🩷,定了較短的保護期,現在中國的工業設計能力不斷上升,可以考慮延長保護期了。
七、法如何變革
1.建立專門法
工業設計所涉及的專利與專利法保護的其他專業相比,性質有很大的不同🏖。有必要專門立法來處理🍞。《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中就把工業設計單獨列出,與專利相對☂️。日本則有單獨針對設計的《意匠法》。單獨立法可以更好的處理工業設計相關知識產權問題,但同時也要考慮此法與其他法律體系相協調的問題🌨😎。
2.建立工業設計產權局
雖然歐洲的外觀設計工作雖也包含在專利部門的工作範圍內,但其外觀設計部門具有一定的獨立性🛵,而且將把之獨立出來,設立外觀設計局。
隨著國內外形勢的發展🦣,我國有必要建立獨立的工業設計局,如同專利局、商標局👩🦱、版權局,成為國家知識產權局下設的一個局,利於工業設計工作的發展🎠。借鑒日本的經驗,可以考慮招入一些設計系畢業的學生擔任審查的工作,提高工作的水平。
3.延長保護期
這點前面論及過。除了給予10年的保護期外📲,可再給予5年的延續期,以利於一些能夠形成傳統產品、長期生產型產品的外觀設計得到較長時間的法律保護。
同時可以借鑒德國的經驗,可以把常規保護期分為幾個階段,保護費用的交納也可分段進行。這樣可以避免申請人每年一次的繳費手續及專利局流程工作中每年一次或多次對同一申請的處理手續🏆,從而節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
4.提高創造性要求
近年來外觀設計的種類而言,“三包一貼”(包裝袋、包裝盒、包裝瓶罐和標貼)類占主導地位,但此類產品的創造性不高🧑🏻🦽,只是單純的造型而已✍🏿。其他的工業產品也都設計水平不高🏄🏽,而現在中國工業設計的水平已經上了很大的臺階,有必要來提高創造性的要求來提高整個工業設計專利的水平。
5.應對產品的局部設計給予專利保護
在德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對產品的局部設計或部分設計的保護,早已存在。而我國對此並不給予外觀設計專利保護,結果會產生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不利於產品的創新。給予局部設計專利保護可以編織嚴密的專利網🍹,從而從四周包圍大專利,避免發達國家的專利封鎖。
6.工業產品出口要求專利認證
日本在二次大戰後經濟恢復期大量仿冒其他國家的產品🧑🏼🦰,結果在全世界激起公憤👏🏻,後來日本政府認為這樣不行,強製日本所有出口的產品都要有專利認證,終於日本的創新能力也逐步發展起來了。
而中國現在出口的產品越來越受到其他國家的反傾銷訴訟🛂,利用低價仿冒的路,越走越窄,但有些企業由於長期的惰性而不願去創新,因此有必要對於中國出口的產品實現專利認證🦐,從而提高產品的競爭力,也是對工業設計行業的一個促進。
7.加快授權程序
對於一些生命周期短👳♂️、易被仿冒的產品的外觀申請,應加快授權程序。否則申請此類產品的意義也就不大了。
8.在設計師中普及知識產權知識
現在設計師的知識產權意識不夠強,常常不懂得用法保護自己,從而受傷害。在設計師中普及此類知識,保障設計師的權益🕉,可以提高設計師工作的積極性,有效提高產品設計專利的水平。
作者簡介⬇️:
朱鐘炎❤️,高級工業設計師,碩士生導師👹,現任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藝術設計系教授🚰,教研室主任;
範樂明,設計藝術學碩士,上海大學工業設計系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