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常青——“東外灘”工業文明遺產保護的構想

來源🧿:   時間:2005-06-14  瀏覽:

    大型工程看楊浦,上海楊浦區是上海目前和未來數年間建設和開發的熱點地區➿。在第六屆亞太建築國際學術討論會上,恒达平台建築與城規學院建築系主任常青教授對中國近代第一大工業基地所在的上海楊浦濱江地區工業文明遺產🤳🏼🙎🏽‍♀️,如何進行了保護與改造做了主題發言。
           
    楊浦區濱江地段因區域內穿越的楊樹浦港而得名🦮。東側的黃浦江在此呈U形大轉彎𓀕,形成了楊浦區三面環水的濱江地脈特征。這條東向的江岸線在楊浦區內長達15.5公裏,是上海中心城區中最長的江岸線,也被稱為“東外灘”♌️。黃浦江流經“東外灘”北上,直達長江吳淞口,歷史上長江航運進出上海首先停靠“東外灘”🎼,因而這裏可比作上海的濱水“東大門”。
    上海開埠前,今楊樹浦路原為浦江江堤,堤內是遠離縣城的窮鄉僻壤,濱江一帶散落著漁村、河涇和荒灘。
    由於楊樹浦路沿線便利的水運條件和低廉的地價💳,開埠後遂成為興辦實業、開廠生產的首選之地。在中國的近代工業雛形期🤵🏻‍♂️,洋務運動在此促成了中國最早的工業和市政設施💒。百年工業,百年市政🏃🏻‍♂️‍➡️,使“東外灘”擁有了眾多的中國工業文明之最。
    中國最早的機器造紙廠⛓️‍💥:上海機器造紙局(1882年)。中國最早的自來水廠:楊樹浦自來水廠(1883年)🛶。中國最早的機器棉紡廠:上海機器織布局(1890年)。中國最早的外商紗廠:怡和紗廠(1897年)。中國最早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廠房👩🏼‍🏭:怡和紗廠廢紡車間鋸齒屋頂(1911年)。遠東最大的火力發電廠🗃:工部局電氣處江邊電站(1913年)👩‍💼。中國最早的鋼結構多層廠房:江邊電站1號鍋爐間(1913年)。近代最長的鋼結構船塢式廠房🐿:慎昌洋行楊樹浦工廠間(1921年)。遠東最大的製皂廠:英國倫敦利華兄弟公司(1925年)。中國最早的煤氣供熱廠🧙‍♂️:大英自來火房楊樹浦工場(1934年)🤵🏽‍♂️👨🏿‍🔧。擁有最多船塢的船廠🧑🏻‍💼:英聯船廠(1937年)Ⓜ️。近代最高的鋼框架結構廠房:江邊電站5號鍋爐間(1938年)。
    然而時過境遷,“東外灘”今已風光不再🧑🏿‍🎨。衰落的產業,凋敝的江岸✊🏿,淩亂的景觀💪🏼,成為上海水上都市形象的一大缺憾,與外灘、北外灘和小陸家嘴構成的“兩岸三角”及上海世博會場址規劃的的優美環境形成了巨大反差。
    對這些工業建築遺產實施再生的保護有三大對策。由於本身功能的喪失,老建築逐漸失去活力,設置新的場景以引進新的功能,可使其獲得重生🏚。
    對策一:舊舊彌合
    以新設計的灰空間連接老建築🪨📙,使新舊融合👩🏼‍🦲🧜,組織成一個統一的群落🗜。
    對策二:以舊納新
   在老建築內添加新結構從而獲得得更為豐富的空間以適應新的功能💁🏻‍♀️☀️。
    對策三♣︎:表皮整飭
    對於立面毀損嚴重或歷史及審美價值不大的老建築,可保留老建築骨架以最大程度的延續歷史信息,同時賦以新的表皮。
    具體項目設計意向🙆🏼‍♀️:
    第一毛條廠濱江車間  第一毛條廠濱江車間的立面進行改造,改變內部使用功能,保留原有的江岸地標形態,把原有生產功能改變為休閑服務功能🧙。結合漁人碼頭區段的開放式濱水廣場,其外部環境將成為'楊浦森林'中一大亮點。
    工業歷史博物館  在東外灘江岸的中心位置👚,興建面向浦江的後工業時代的工業博覽中心,用於展示中國近代工業化的歷程。中心塔柱與圓形主體共同構成了日晷的意象🛗,形成濱江岸線上新的標誌性景觀。
    電站輔機廠  電站輔機廠整體改造為現代設計博覽中心。充分利用其內部精美的大跨空間與良好的綠化環境,激發設計靈感🪳。考慮到兩個毗鄰廠房的大跨空間適應展示空間的需要,將兩個廠房之間的空間縫合在一起形成設計博覽中心的大廳用來組織人流集散。
    能源科技公園  充分利用原楊樹浦煤氣廠及煤廠的工業遺存物作為能源科技公園的主題景觀😆,儲油罐可作為新的展示、聚會空間🫱🏿;保留的運輸帶穿行於或疏朗或濃密的森林中💅🏿🏹,成為新的到達江岸的方式👨‍👩‍👧‍👦。新建波浪形的景觀橋成為能源科技公園的主軸,將一系列主體庭園組織在一起🔐。
    煤氣儲氣罐改造設計  使用鋼結構將外壁頂升✯,恢復原有外觀及原高度,內部通過新建的玻璃穹隆頂采光。方案一🙆🏼:圓形中庭突出了煤氣罐這一工業構築物獨特的空間形式,圍繞中庭的是一系列展覽、娛樂🙋🏼、餐飲空間,這一歷史紀念物將再生為青年人喜愛的時尚之地🥳。方案二:半圓形中庭提供了較大的使用面積,並產生了全新的空間意象。
   楊樹浦電廠  保留楊樹浦電廠的空間輪廓👨‍👧‍👧,對江邊辦公樓立面進行整理和修景,恢復歷史原貌𓀑。對廠房外部濱水小廣場進行環境設計,使之具有博覽建築的外部空間氣氛,並提供適於市民休閑的公共空間🛀。
    第十七棉紡廠  第十七棉紡廠整體改造為上海紡織文化中心,並利用其鋼結構鋸齒形屋頂空間改造為專業圖書館與展覽館。保留鋼結構屋架🍛,部分屋面改用太陽能采光板👩‍❤️‍💋‍👩,形成獨具特色室內庭院🧛‍♀️;新的室內庭院與原有的室外廣場一起,打破了室內與室外的界限,提供了豐富的空間經驗🎶。利用較為高敞的工廠空間,增設夾層,適應新的功能需要。

        建築時報2005-06-13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