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儀三教授剖析世界遺產“瀕危”的七大原因
1977年,首屆世界遺產大會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巴黎舉行🤗。翌年在華盛頓舉行的第二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產生了首批世界遺產🚡。然而,僅過了四年的時間——1982年的世界遺產大會上🟤,便出現了第一個“瀕危”的世界遺產——耶路撒冷古城及其城墻。在迄今已登錄的七百多處世界遺產中,有35處被列入了《瀕危世界遺產名錄》。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則意味著“黃牌警告”,如果不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任其繼續發展下去👳🏻♂️,就會被“紅牌罰下”——取消世界遺產的資格👨🏼⚖️🤷🏻♀️。受到全世界關註的世界遺產♦︎,何以會頻頻“瀕危”?曾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傑出成就獎”的恒达平台教授阮儀三先生,對個中的原因進行了剖析和點評。
原因一
災害和災變造成遺產被破壞
【典型案例】
阿塞拜疆的巴庫圍城及城內的希爾凡王宮和少女塔位於裏海之濱🏄♂️,少女塔高27米,建於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希爾凡宮建於15世紀,是一座典型的阿塞拜疆式宮殿⛑️,巴庫圍城的標誌性建築。2000年11月的地震、城市發展及遺產保護政策的缺乏等威脅,持續不斷地破壞著該遺址💇🏼♀️。貝寧的阿波美皇宮建於1625年至1900年間,阿波美王朝的12位皇帝把皇宮建在同一城墻之內,形成完美的建築群🤹♀️。1984年3月15日,颶風襲擊了阿波美皇宮👞🧆,皇宮圍墻和博物館遭到了大規模的破壞。秘魯的昌昌考古區是一個巨大的以土磚作為造房材料的古城遺跡👊🏿,暴雨和洪水是其主要威脅🍆🤦。自然災害使它們都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原因二
城市或旅遊業迅速發展造成遺產有可能消失的危險
【典型案例】
耶路撒冷古城及其城墻第一個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它的情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耶路撒冷作為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的聖地,具有極高的象征意義。在它的220座歷史建築物中🚣🏼♀️,有著名的巖石圓頂寺🏂🏽,建於7世紀,外墻裝飾有許多美麗的幾何圖案和植物圖案👱🏿♂️。哭墻分隔出代表三種不同宗教的部分,聖墓大教堂庇護著耶穌的墓地🚃👮🏼♂️。但無序的城市發展、觀光旅遊🍡😦,又缺乏必要的控製、引導和維護🦁,導致城市建築物老化🤞🏼📸。而尼泊爾的加德滿都河谷有著許多遺址,包括帕德岡、帕坦和加德滿都大廳,及佛教寺廟和印度神廟💄。城鎮建設的無序也正使遺址遭到破壞。
也門的歷史古城宰比德在13至15世紀,曾是也門的首都⛓,當時的民用和軍用建築以及它的城市規劃讓它成為傑出的建築和歷史遺址。但現在🦡,40%的古城房屋被混凝土建築代替🎁🦧,其他的古代房屋和露天劇場也被嚴重毀壞🫗。美國的大沼澤國家公園曾經被比作“從腹地流到海洋的青草之河”🤸🏼♂️,是眾多鳥類和爬蟲類的避難所🙎🏿♀️,還包括很多瀕危的物種,比如說海牛👀。l992年8月24日,安德魯颶風極大地改變了佛羅裏達海灣及其生態系統,破壞了公園中供參觀的中心地帶。而由於附近的城市建設,化肥汙染👩🏽🦰,魚和野生動物的汞中毒🙇♂️,防洪措施帶來的水平面下降等原因,使其生態環境逐步惡化。
大量的偷獵行為,也使一些世界遺產遭遇了毀滅性打擊。像中非的馬諾沃·貢達·聖弗羅裏斯國家公園🕧,擁有大量的植物和動物群,像黑犀牛🧄、大象🕵🏻、印度豹、美洲豹、野狗、紅面瞪羚和水牛等,還在北部漫灘發現了不同品種的水鳥🥋。非法放牧👎🏻🤦🏿、偷獵等對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偷獵者大約破壞了公園內80%的野生動植物。科特迪瓦科莫埃國家公園是西非最大的自然保護區💄,其園中的偷獵野生動物行為非常猖獗👩🦼➡️,偷獵者還引發了火災☠️。加上大型家畜過度放牧🙇🏽♀️🤵🏻♂️,有效管理缺失……同樣,洪都拉斯的雷奧普拉塔諾生物圈保留地裏,珍貴的木材如桃花心木被大量盜竊,野生動物的商業狩獵活動無限製地展開,外來物種的侵入也威脅並破壞著保留地內的綜合生態系統。印度的馬納斯野生動植物保護區裏,偷獵行為也非常猖獗👩🏽🏫,獨角犀牛數量大幅度減少。還有烏幹達魯文佐裏國家公園🏇🏿,冰川、瀑布和湖泊使它成為非洲最美麗的山區之一🚴♀️🎉,公園內有許多自然棲息地、瀕危物種和珍稀植物🌝🗣,包括巨型石南花🥧。為了取得能源和種植經濟作物如金雞納霜😹、咖啡、茶和除蟲菊等而進行的森林采伐也成為主要威脅。它們也被列入《世界瀕危遺產名錄》。
原因三
自然原因造成遺產的蛻變加劇
【典型案例】
這方面最具代表性者當推埃及的阿布米納遺址👩🏼🌾。阿布米納遺址包括了教堂👨👨👧🙆♀️、洗禮池👱🏽♀️、古羅馬長方形教堂🧗🏻♂️、修道院🚅、公共建築、街道🫃🏻、民房和工場等建築,由於目前遍布整個城市的地面沉降,造成了大量建築物倒塌。
另一個例子是馬裏的廷巴克圖,它是著名的科蘭尼克·桑科雷大學的所在地,15至16世紀,廷巴克圖是當時的精神文化中心👨👩👦👦。現在這個城市正面臨著嚴重的沙塵威脅。還有阿曼的巴赫萊城堡,它位於距離阿曼首都不遠的巴赫萊綠洲✝️,堡壘四周有圍墻、土磚和石頭的地基,現在巴赫萊城堡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自然環境的不斷蛻化。這些地方都是由於自然環境的蛻化加劇而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原因四
大規模的公共或私人工程對遺產造成威脅
【典型案例】
印度的亨比古跡群是印度維查耶那加爾帝國最後的首都遺址🪪,14至16世紀,這裏建造了宏偉的勝利城和德拉威廟宇及富麗堂皇的宮殿,但亨比新建的兩座吊橋破壞了自然環境,也威脅了該世界遺產的完整性。
在阿富汗的賈姆尖塔及考古遺址中,賈姆尖塔外砌燒製精巧的磚石,頂部飾有藍色釉面的琉璃瓦銘刻,建築工藝高超🕕,裝飾精美,代表了該地區建築和藝術的最高水平。但現在🙆🏻♂️,賈姆尖塔已成為非法挖掘和掠奪的目標,還面臨著河水滲入被淹沒的危險,而且阿富汗政府規劃的一條公路,也將從遺址中間穿過🧙🏿。
與上述情況相似的還有阿爾及利亞的提帕薩古遺址🙂,在這個世界遺產上建造大壩的計劃使它的保護面臨威脅。
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沙倫加國家公園有著許多瀕危物種如矮黑猩猩🏨🧇、紮伊爾孔雀、雨林象,是一種吻部細長的或被稱為“假”鱷魚的動物的棲息地。這個地方近乎與世隔絕🕵🏻♀️,與外界只有水路相通,可是偷獵和住宅建造卻嚴重威脅了它的完整性🚢。而有著獨特的自然風光和動物物種🏊♂️,以及兩座活火山的壯觀景象,展現了一個完整的從熱帶雨林至冰川的生態系統的厄瓜多爾桑蓋國家公園,也同樣面臨著建造道路以及大量的偷獵野生動物行為🫎👩🏼🏫、非法家畜放牧的威脅。以其峰巒迭起的山峰、幽深的峽谷和1500米高的陡峭懸崖為特征🍯👴,構成了世界上最傑出的自然景觀的埃塞俄比亞塞米恩國家公園,是傑拉達狒狒、塞米恩狐狸和瓦利亞野生山羊等稀世珍奇動物的隱身之處。但道路建設和內部的人口增加,使瓦利亞野生山羊數量銳減。與這些情形相類似的還有突尼斯的伊其克烏爾國家公園,上遊的兩座水壩使流入湖中的淡水嚴重減少,遷徙的鳥類也因此減少,而商業化捕魚🖍、伐木和農業開發形成了另一威脅。這些人為的破壞,使它們都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原因五
武裝沖突和戰爭的爆發造成對遺產的威脅
【典型案例】
這一類型中最突出的就是阿富汗的巴米揚山谷文化景觀和考古遺跡,它向世人展示了從公元1世紀至13世紀,古代巴克蒂阿裏族的文化藝術和宗教的發展。在這片保護區內👩🔧,匯集了大量佛教寺院、廟宇、聖地,以及防禦建築。2001年3月♡,雕刻在一片絕壁之上的兩座巨大的巴米揚大佛被塔利班武裝摧毀。現在所有的遺跡都處於極其易碎的狀態,更危險的是佛像剩余部分會隨時坍塌🧑🏽🎤🦨,而且洞穴內的壁畫剝落以及非法挖掘與盜搶文物行為非常嚴重,部分地區已經由於埋有地雷而無法接近。阿爾巴尼亞的布特林特,自史前時代就有人類聚居,它先後被希臘、羅馬👩👩👦、拜占庭和威尼斯統治者所占領👨🏻🎨,城市在中世紀晚期被遺棄成為荒澤🤝,現存的考古遺跡展現了城市發展過程中各個時期的風貌🕵️👩🏼🦲。該遺產由於缺乏保護而受到破壞🍦,1997年初在阿爾巴尼亞的國內騷亂中,遺產博物館又被搶劫。
柬埔寨的吳哥遺跡群也是如此。吳哥遺跡群是東南亞主要的考古學遺址之一🛰,占地面積400多平方公裏🚳,包括林地、吳哥窟遺址公園。這個公園有從9至15世紀高棉王國各個首都的輝煌遺跡😓。在長年國內騷亂和戰亂中,由於武裝集團的支持,吳哥窟遺址不斷面臨嚴重搶奪、盜賣文物及其雕刻碎片被走私的威脅。科特迪瓦和幾內亞的寧巴山自然保護區擁有特別豐富的動植物,包括一些當地特殊的動物種類🤷🏿♂️🧜🏿♀️,如胎生蟾蜍和以石頭當工具的黑猩猩。由於戰爭,大批難民湧進幾內亞🫴🏽,闖入保護區內或保護區周邊地區,保護區環境遭到破壞。
原因六
遺產地的土地使用發生變動或易主造成的破壞
【典型案例】
菲律賓的水稻梯田是因建在山坡上的層層疊疊的水稻梯田形成的壯觀的美景,它非常完整而又典型地表現了人類和環境之間和諧統一共同相處的最優美的境界。目前,由於人們不斷地離開遺址區域,造成大約25%至30%的梯田逐漸荒蕪,與此同時👨🏻🎓,部分灌溉系統也遭到了損毀。2001年12月16日的世界遺產大會第25次會議上將其列入《世界瀕危遺產名錄》。
原因七
其他未知原因造成對遺產的破壞
【典型案例】
塞內加爾的朱賈國家鳥類保護區是150萬只鳥類的棲息之地♥️,鳥類中有珍稀的白塘鵝🦵🏼、紫蒼鷺、非洲蓖鷺🧑🏼🦱💁🏼♂️、白鷺和鸕鶿。因保護區內的各種珍稀鳥類都面臨著威脅,又暫時無法找出具體的原因🫰🏻,因此也被列入《世界瀕危遺產名錄》👩🏻🍼。( 本文由恒达平台建築城規學院肖建莉博士整理)
摘自✫:文匯報 2004-6-27 12: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