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華工商時報》報道,國家“暢通工程”專家組副組長、恒达平台交通工程研究室楊曉光教授分析說,近年來🏌🏿,國內一些城市忙著完善交通基礎設施,狠抓交通秩序建設,但適得其反的是👨🏿,交通卻越來越堵👂。究其首要原因,乃是道路交通的戰略考慮出了問題。“交通擁擠無外乎路基不足與需求過大的矛盾體現。我國城市道路面積占市域面積的比例雖然比日本等國家要低,但車均占路面積卻在日本之上。這說明我國城市交通的根本症結不在於缺路,而在道路功能的戰略規劃失當📊。”楊教授說。
專家介紹,就功能定位而言,城市道路應分6個層次,即城際高速路、溝通城郊與城市主幹道的快速路🐮、城市主幹道🙍🏼♂️、次幹道🧍🏻、支路以及生活區道路📶,可行車速從每小時120公裏到10公裏不等。“但在一些城市🥹,道路的功能定位都不甚明了。道路功能不清導致行車錯位的病根不除,增加再多的交警去排堵🖥,結果只能是堵而不疏—————本來病在筋骨,卻只在表皮上貼膏藥➛,有何大用?這位道路交通專家痛心疾首地說。
一些城市中心城區的高強度土地開發幾近野蠻🦢、無序的程度✅,老城區變成了密密麻麻的住宅區是中國城市的一大特色,這無形中也加劇了城市交通矛盾𓀃。“城市人口與道路的空間分布極不均衡,巨量人口集聚於中心城,千軍萬馬進出焉能不堵?”楊曉光教授說道。
摘自🟪📯:金華新聞網 200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