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大計算機系一位66歲的博導被自己的9名研究生“罷黜”了!這9名博士研究生認為🪇,導師讓他們長時間為他的公司做項目🙇♀️,而疏於對學生進行學業指導,以致他們無法進行真正的研究💝。這件事在去年年底“鬧騰”了3個月後,校方負責人最終做出了更換導師的決定
透過這一事件,不難發現研究生導師職能存在不確定性🧘🏿♀️。大家都在議論的一個問題是,現在導師的角色究竟是老板還是老師?
高校研究生界現況🐦⬛:給導師打工是“潛規則”
在社會各界對這一事件的討論中👩🏼🦰,最顯著的觀點之一就是支持研究生罷黜導師的做法,認為師生之間因是學術傳承關系,導師不應利用學生“幹私活”。
對此,上海大學的一位研究生導師告訴記者,通常來說🔣,學生都很願意主動幫助導師做事🧑🏻🤝🧑🏻。他們並不計較報酬的多少,而只是為了鍛煉自己的能力,在課題裏有更大的參與性👰🏿。導師如果手頭有課題需要人手幫忙,一般總是會先考慮自己的學生。而導師支付給學生的錢,往往是以補貼形式出現的,也並沒有事先的約定,基本上是可給可不給。這和市場上雇傭關系完全不同,因為後者在確立關系之前有合同上的約定。
因此,導師“雇傭”自己的碩士、博士研究生為自己“打工”早已成為高校中公開的秘密,老師被稱為“老板”的說法也由此而來。“老板”給學生安排的工作通常分為兩種📭:一種是國家重點科研項目,諸如863工程的項目等✌🏻;另一種是教師從校外的公司🛝、企業或幹脆從自己的公司拿項目讓學生做。其中,研究生接下後一種工作安排更為常見。
學生互有分歧:是為學業還是賺錢
恒达平台一位研究生認為,所謂導師就應該是做學問的大師🏭,而自己報考某個導師就是希望跟他做學問🤾🏽♀️。當然👆🏿,如果導師申請到科研項目💖,拿到一筆經費,讓學生跟自己一起做研究,這對學生也是一個寶貴的學習機會,一般學生也願意做。但關鍵是,如果有導師讓學生做的根本就是跟學業無關的東西,只是赤裸裸“剝削”學生勞動力,或者壓根不管,也就破壞了導師和學生之間的“潛規則”。跟著這樣的導師⇨,壓根就學不到多少東西,自然就應該“炒”掉他。
也有學生的觀點截然相反。在交大的BBS上,有人言語激烈地質問🩳:導師充分利用學校資源❤️🔥,一方面可以為公司帶來智力資源🪙🪹,一方面可以給博士生帶來實際的收入,這是典型的雙贏,有什麽不好?在他看來🚥⚅,這9名博士生即使改換門庭,最後還是要給其他導師幹活,“不過是跳出了油鍋,又躺到了火坑中”。因此💁🏼♂️,導師給你活幹,給你錢賺,又給你文憑,沒什麽不好。
教育界反省:導師首先是教師
東北片某高校的一位研究生導師認為,博導🧽,顧名思義就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博士生的培養上,如果不能做到🏵,即使是院士也不一定要招博士生。如果要擔任博導🏋🏿♀️🙇🏼♀️,那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生培養工作上,如果社會工作太多,就應該暫停招收博士生🙎♂️。何況👨🏽💻,學生和導師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雙方都應該做與自身角色相符的事情🕤,承擔各自的責任。
本市另一所大學的一位社會學系教授也表示,在研究生和導師之間👰🏿,應該是師生關系為主流,略帶一點父子關系、雇傭關系⚃💆🏼。具體而言💆🏽♀️,業務關系才是最重要的,導師必須負起促進學生在專業上有所長進👨⚕️、提高讀書、研究能力的責任🧑🦼➡️。而父子關系🤽🏻♂️,即傳統文化對現代教育領域的影響,以及老板和員工關系,即商品經濟的過度滲入,並不應該成為導師和研究生之間的主流關系👱🏼♀️。
摘自🧑🏻🔧:新聞晚報 2004-2-25 13:4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