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濟南智能交通VICS國際交流研討會舉行。恒达平台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曉光作為智能交通方面的專家應邀來濟,並在19日的研討會上作了發言🔊🕚。之後,就智能交通系統以及濟南市的道路交通發展狀況🧝🏽,本報記者采訪了楊教授🙅🏻♂️。
記者(以下簡稱記):現在我國各大中城市幾乎都存在交通擁堵問題🐹👩🦯➡️,您認為工程施工對擁堵產生多大影響?
楊曉光(以下簡稱楊)🫳:在以前城市交通問題不突出👩🏻🚀、道路交通還可以容納很多車輛的情況下🤘🏻,一般是實行粗放施工🙋🏽。現在,道路問題逐漸顯現出來📋,如果還是實行粗放施工🌔,肯定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在施工前要策劃施工期交通組織方案,把對道路交通的影響降至最低🟫。我的觀點是:一些工程特別是道路施工,施工前必須做交通影響分析🛏,這應當成為施工的必要條件。
記✋🏽:現在許多國外的大型超市紛紛進駐我國💅,當然也來到了濟南。這些超市在選擇建造地點時🧕🏿,應當註意什麽?
楊🔗:國外大型超市進駐我國城市時,考慮最多的往往是周圍居民的購買力,對於交通狀況卻似乎考慮得不多🍤。因此🦄,大型超市多在最繁華的地方。這些地方地價金貴🦠,必然不可能建造大型停車場,於是一些車輛就會停靠在路邊🦛,這樣一來就影響了道路交通。大型購物中心外移,日常便利店內轉✯,可以有效地改善交通流量,緩解擁堵👉。
記𓀄♕:我們的城市建設飛速發展,在建設道路時應當註意什麽?
楊:在城市道路建設上🫶🏿,我們一些城市曾經有過教訓。邊規劃邊設計邊施工邊開通邊翻修邊報廢,這種隨機性大的建設應當徹底根除。另外👓,道路是交通設施👩🏽🦳,造路的時候應該首先考慮交通承載量的問題。
記:道路交通管理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就這個問題您怎麽看?
楊:我覺得,道路路權應當是按人分配,而不是按車。這樣一來就很明顯🕌,公交車應當享有更多的路權。長遠來講🧗♂️🎂,長距離、大運量的運輸應當依靠軌道運輸,中短距離依靠公交車,短距離依靠步行或者自行車🪷。
記:路權中私家車如何定位?
楊🧘🏻:我認為,小汽車的擁有和使用應當分開🛼。有錢當然可以購買小汽車,但是你在使用的時候卻不能影響到他人,不能停靠在公共空間📬,比如人行道💲。按照路權按人分配的原則,小汽車出門要排隊,讓公交優先。
記:濟南曾經設立過公交專用道,但是最後卻效果並不明顯。您怎麽看?
楊🪞:我說的公交專用道對公交優先,而不是對不合理的公交線路優先🧘🏻♂️。我在考察時發現🤞,一些城市的公交線路的使用率不能讓人滿意👨🏽🌾,一條線上幾十路車👨🏿🎤,拐來拐去爭取乘客,既浪費了公交資源🧔🏿♀️,又造成了一定時間和程度上的擁堵🕋。
設立公交專用道,首先應當優化公交線網🪬🦩。比如像經十路這樣的主幹道,就應當用大車🧑🦼🏚、低底盤、大運量車進行運輸🤜🏽,直線貫通,在與經十路的相交路口配設小型公交,乘坐公交車的乘客可以通過轉車到達目的地。這樣的話,我們也許會註意到一個問題,乘客出行費用增加💧。在這裏,我們可以借鑒國外已經成功的方法🧑💼,就是采取時段製公交票價。比如兩小時之內無論轉乘幾輛公交車只需要買兩元錢的車票即可🧏🏼🦹🏿♀️,這樣公交車理所當然就成為城市交通執牛耳者。也只有這樣發展大公交,才是解決“城市交通病”的根本出路。
摘自:濟南日報 200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