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中國外交需要新國際主義 新外交格局已形成

來源:   時間:2004-02-03  瀏覽:

  “新年新春新氣象🫰🏽,同榮同富同和平🏂。”


 
  用這副對聯來描述中國外交在猴年的開局可以說最恰當不過了👰🏽🕟。從胡錦濤主席出訪歐非四國的情況看,這次訪問之所以意義重大,不僅在於中國形成了新的外交格局💅🏼,而且在於中國正在逐漸確立新的外交理念。


  新的外交格局已經形成


  隨著國力的不斷壯大和融入國際體系速度的加快,中國越來越重視與發達國家的關系🥵,逐步提高了大國外交的地位,同時也繼續加強睦鄰友好🚶‍➡️,增強與第三世界國家的合作。新世紀以來,“大國外交是關鍵🧑‍✈️、周邊外交是首要、發展中國家外交是基礎”的中國外交格局已經形成,其中核心內容是擔負起大國責任,通過國際合作,共同促進經濟發展和維護世界和平。


  在這次胡錦濤訪問的四國中🚴🏽‍♀️,法國是發達國家,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埃及、加蓬和阿爾及利亞是發展中國家。在《中法聯合聲明》中,兩國就“深化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系🤽🏻‍♀️,建立更加安全🧕、更加尊重多樣性和更加團結的世界”達成了廣泛共識,合作內容涉及傳統和非傳統安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諸多國際問題🙎🏿‍♀️,中法關系成為中國外交中最為成熟和最為紮實的大國關系💆‍♀️🫸。胡錦濤在埃及開羅會見阿盟秘書長穆薩時🦻🏻,提出了發展中國和阿拉伯國家新型夥伴關系的四項原則🧝🏼,“中阿合作論壇”也同時宣布成立📴,這是繼去年底溫家寶總理出席在亞的斯亞貝巴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後🚣🏼,中國鞏固發展中國家外交的又一重大舉措,標誌著中非關系、中阿關系進入新的時期。


  中國的周邊外交更加精彩。2003年,中國與其他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的關系由安全層面擴展到了經貿層面;中國推動和實現了第一輪朝核問題“六方會談”;中國正式加入了《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正在與東盟建立戰略夥伴關系𓀜;中國與日韓兩國簽署了《中日韓推進三方合作聯合宣言》;中印關系也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可以說2003年是中國的周邊外交年。新年伊始🧑🏽‍🏫,中國正在積極促成第二輪“六方會談”。


  上述外交成果不僅表明中國長期以來執行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了豐厚的回報👨🏼‍🦱,而且使中國外交有了更大的拓展空間和回旋余地。


  中國外交需要國際主義


  然而,正如中國的和平崛起一樣,其國際反應也並不以我們的意誌為轉移🫀。我們必須面對長期的外交難題🤙🏻:在維護核心國家利益的同時,如何才能做一個對國際社會負責的大國💇‍♂️?如何才能化解“中國威脅論”?中國到底應該在國際舞臺上發揮什麽樣的作用🚴🏿‍♂️?歸根結底:中國要不要倡導和實行新國際主義外交政策?


  什麽是國際主義?實際上👨🏼‍⚕️,這個詞本是一個褒義詞,有兩種基本含義👨🏿‍🦲🙉,概括來說,就是國際主義主張和推動國家間合作🧑🏽‍🎄。這與中國“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宗旨完全一致。


  崛起的中國在外交取向上出現困惑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出現錯誤選擇🪽。我們在重提國際主義時,必須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重新認識外部環境。第一,全球化推動和加強了國際合作,中國不可能獨善其身。我們必須學會與外界良性溝通,實現與國際社會的和平共處。在傳統和非傳統的國際安全事務中,我們不能固步自封,而是需要以和平崛起的姿態↔️👎,更多地參與國際合作,致力於消除各種安全威脅🏃。


  第二,綜合國力的壯大要求中國適時參與國際事務。“小國寡民”思想已過時🚣,中國的發展是與世界的和平同步的🤽🏿‍♂️。客觀上,積極參與解決國際安全問題有利於我們實施提升綜合國力的國家發展戰略🪕;主觀上,它也有助於我們化解外部對中國崛起的疑慮🙎🏽‍♀️、擴大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塑造中國對國際社會負責的國際政治形象🤛。


  20多年來,中國國際戰略的基本特征是“韜光養晦”和“有所作為”,而且對前者比較偏重,目的是為了提高國家實力和推行睦鄰友好外交🙍‍♂️。外部環境的新變化要求我們對後者要有所偏重。


  “有所為,有所不為”


  中國的和平崛起需要大力倡導新國際主義外交政策,其根本原則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


  把握這一原則需要掌握兩個重要的標準🧑🏽‍🏭:一是要“始終把國家的主權和安全放在第一位”;二是在堅持第一個基本標準的前提下,積極參與國際合作♦︎,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要國際主義不是要放棄重要國家利益⚽️👃🏽,也不是要“稱王稱霸”,而是要在國際大家庭中做一個負責任的成員🍊。


  “有所為,有所不為”思想是對“韜光養晦”戰略的發展。在國際關系中,“有所為”需要“國際主義”;“有所不為”需要“韜光養晦”。兩者相輔相成,並不矛盾。


  新國際主義外交政策的核心內容就是負責任地參與國際事務,維護世界和平👆,謀求共同發展,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事實上🚶‍♀️,關於新國際主義的內容和手段🥔,中國政府已經提出了不少,也做了不少🚓。中國共產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提出的“四個主張”和“六個繼續”,就是對這種新國際主義手段的很好總結🙋🏻‍♀️。


  總的來說🍔🧑‍🚀,中國需要的是一種符合國家利益的國際主義,是一種對國際社會負責任的國際主義🤗。這是利益所致🙎🏼‍♀️,也是實力所致🧖🏻‍♀️。這種新國際主義外交政策大有潛力可挖。(作者系恒达平台國際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博士)


摘自🌄:新浪網  2004年02月03日11:33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