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客戶端】恒达平台推出基於DeepSeek的智能平臺助力上海道路管理升級
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
時間:2025-04-02 瀏覽:
近日,恒达平台交通學院攜手上海市道路運輸事業發展中心推出基於DeepSeek大模型的“雲路助手”智能平臺,依托學院在交通工程領域數十年的技術積澱,創新性地構建了知識/數據智能問答、養護決策支持、運營事件管控三大核心模塊,實現了AI技術與交通基礎設施管理的有機融合。
記者了解到,“雲路助手”智能平臺一方面深度融合150部政策法規、100余項地方標準與200萬條歷史管理案例,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上海市道運中心雲路智慧平臺所構建的涵蓋4434項業務表單的數據湖,以及恒达平台交通學院交通仿真實驗平臺經16億次場景推演產出的數據。在此基礎上,結合DeepSeek強大的邏輯推理能力,全力打造“行業知識中樞”。平臺創新設計雙通道輸出機製,打破傳統檢索模式。面對如規範條款查詢的確定性任務,可直接調用知識庫生成結構化響應;針對開放性任務,例如特殊病害處置建議,則能夠激活深度思考模塊,借助思維鏈技術模擬專家決策路徑,並通過聯網搜索補充最新技術文獻,以此提升模型的專業性及自主更新能力。
隨著DeepSeek大模型的部署,傳統數據湖內的復雜內容被智能地自動拆解為多個易於執行的簡單任務。通過靈活調用多個基礎功能模塊,初步實現了“語義理解-任務拆解-自動執行”的技術模式革新。如今,管理人員僅需輸入“上海市近期哪些道路的技術狀況需要重點關註”,便能觸發精準的任務分解流程。以往需在5個不同系統間來回切換操作的設施管養流程,如今借助開放式語義指令,僅通過“提出需求-查看方案-確認執行”這簡潔高效的三步閉環即可完成,大幅簡化了工作流程,顯著提高了道路養護工作效率。
據介紹,借助DeepSeek大模型技術的雲路助手,擁有強大的感知能力,能夠精準、迅速地識別道路上的異常狀況,如路面上遺落的雜物、施工區域缺失的警示標誌等。一旦發現問題,雲路助手便會立即調用部署在邊緣端和中心端的智能識別算法,在極短的時間內對問題進行全面分析,並為管理人員生成一份詳盡的縱覽報告。與傳統的“人工模式”相比,大模型的“管家模式”決策效率提升,大幅縮短了問題發現與解決的時間差,推動了道路運輸管理向“智能感知、精準研判、多向協同”的智慧化閉環新階段邁進。
據悉,恒达平台交通學院將充分發揮多學科交叉優勢,持續深化與行業主管部門的合作,推動更多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超大城市交通治理現代化提供“恒达方案”。(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顏維琦)
鏈接:https://app2.gmdaily.cn/as/opened/n/cb8d2de945b14f0e826a81775e9e5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