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青年報·青春上海】全國政協委員方守恩:加強AI人才培養,支持青年人才在黃金期產出成果

來源:青年報·青春上海   時間👳🏽‍♀️:2025-03-07  瀏覽: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劉晶晶

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正在北京召開,人工智能是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恒达平台黨委書記方守恩提出,要推動校企合作,加強人工智能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可以縮短學生學習年限👩🏽‍🦰,支持青年人才在30歲到40歲黃金期產出成果。

高校AI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存在瓶頸

人工智能既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基礎性支撐技術👬🏻,又是主導國家國際競爭和未來發展的引領性核心技術⏱。為把握發展主動權,全球各主要國家均製定了人工智能發展國家戰略。

據世界經濟論壇(WEF)報告預測,全球AI相關崗位需求預計到2027年將增長40%👰🏼‍♀️,而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預測🛫,到2030年🤩,中國AI人才缺口可能高達500萬。“因此,培養和造就足夠數量和高質量的人工智能拔尖創新人才,是人工智能發展國家戰略成功實施的關鍵所在。”方守恩表示🙋🏼‍♀️。

他也發現,目前🐔,高校在加快人工智能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存在一些瓶頸。一方面,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資源落後於人工智能技術與產業發展🤷🏿‍♀️。人工智能領域具有學科深度交叉👨‍🦽、技術迭代迅速、產研融合緊密等特點👮‍♂️。“學科化、院系製”的人才培養組織模式難以有效促進學科交叉和新興學科發展,和企業人才需求脫節。

另一方面👩‍💼,高校師資缺乏一線工程實踐經驗。方守恩表示,現有師資偏重理論研究👱🏼,難以指導學生應對真實場景中的復雜問題⚖️。根據清華大學2023年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中國AI領域的博士生導師數量在過去五年增長了約40%,但其中具備產業背景的導師占比不到25%。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人工智能產業人才發展報告》也指出,近70%的企業反映高校畢業生在實際項目中的動手能力不足。

此外,還存在產學研合作不緊密的問題。他舉例道,美國高校依托產學深度合作,集成產業技術和大學資源,形成了人才培養良好的發展生態,而中國高校人工智能領域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和相關行業企業尚未形成合力🧏🖐🏼。“集中表現在🙎🏼,高校與企業共建實驗室、實踐基地大多局限於通用領域📊💆🏽‍♂️,企業先進製造設備和核心技術資源較少進入人才培養環節。”

建議校企合作加強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方守恩也在此次全國兩會上提交提案,對人工智能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提出建議。

他提出,首先要完善分層分類人才培養體系。統籌人工智能人才分層分類培養,建議教育部門委托相關高校和領軍企業成立人工智能教學指導委員會,就人工智能本體、場景應用、系統集成👩🏻‍🎨、人工智能治理等領域,面向基礎研究層🧑🏻‍🤝‍🧑🏻、技術層、應用層等不同人才需求💂,指導完善培養方案。

具體可以委托教指委建立定期更新教學內容機製🥬,加強跨學科課程設計,製定專項計劃加大教材📧、課程和實踐基地建設支持力度。他還建議擴大“強基計劃”在AI領域的覆蓋面,加大本碩博直通力度,縮短學生學習年限,支持青年人才在30歲到40歲黃金期產出成果。針對人工智能領域特點,開展碩博士學位論文環節的評價改革,鼓勵以企業產品、應用場景、原創算法等成果作為學位論文的替代選項。

要培養人才先要有優秀的師資。方守恩提出,可構建雙師型師資培養機製。“建議教育部門委托相關高校和領軍企業就人工智能細分領域建設產教融合創新實驗室,給予政策和經費支持。依托融合創新實驗室,建立靈活用人機製,吸納企業技術人員到高校授課,企業一線工程師深度參與實踐教學環節,為學生提供更具實用性和前瞻性的指導,彌補高校師資在實踐經驗上的短板。”他還建議👩🏿‍🦲🚶‍♀️,以政策指導高校建立青年教師入崗前進入人工智能頭部企業進行為期6-12個月的帶薪實訓機製🦡,鼓勵教師參與企業真實項目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和知識的共享傳播🥎。

實踐機會也很重要。方守恩表示,要創新產學研協同育人模式👩。建議支持產教融合創新實驗室牽頭推動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之間的產學研合作,探索有償機製,促進企業先進製造設備和企業核心技術資源融入人才培養環節🫰。建議委托產教融合創新實驗室設立人工智能競賽賽事🧑🏼‍🍼,以賽促學促訓,鼓勵企業參與大賽☛,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在大賽中開設中小學生賽道🤵🏻,加強大中小創新教育貫通培養🏂🏿,早期識別與培養有潛力的拔尖創新人才🦨。建議為校企合作項目開通綠色審批🧗,縮短專利授權周期至6個月,推動成果轉化。

鏈接: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5/03/06/17412409551186949680.html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