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我們國家不僅經濟社會持續進步,在重大、硬核科技上也能有更大突破。

見到全國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恒达平台特聘教授顧祥林時,他剛剛打完一個電話,和上海另一所高校的教授交流一份今年準備帶到全國兩會上的建議。
履職三年來,顧祥林始終關註教育、科技、人才領域的發展,積極建言獻策。“今年我還會繼續關註相關問題,提出一些建議,希望我們國家不僅經濟社會持續進步,在硬核科技上也能有更大突破。”
營造良好創新生態很重要
作為一名學者,顧祥林對教育、科技、人才相關工作有著更加深入的了解。去年兩會上,他提交了一份進一步建設好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議,就是來自平時工作中的觀察和思考。
“我們國家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須加強基礎研究,特別是原創性的技術創新與基礎研究,而這離不開大科學裝置。”顧祥林說,但是,現有的組織管理和科技管理體製難以匹配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維需要,聘用、考核和評價體系無法支撐高水平工程技術隊伍的建設。
這份建議受到了國家有關部委的重視。“去年9月,國家發改委告訴我,正在考慮將我的一些建議吸納進未來的規劃中。”顧祥林說,他很期待大科學裝置將來能發揮出更大作用。
去年,顧祥林還走訪了上海多家大學科技園,圍繞產教融合問題展開調研,他今年準備提交的一份建議與此密切相關。
顧祥林坦言,當前一些大學科技園的作用不及預期,投資功能發揮不明顯,成果轉化上也存在不足。“這背後的原因有很多,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轉變觀念,重視營造創新生態。”顧祥林說,上海有豐富的高等教育資源,應該思考如何才能圍繞其形成一個創新帶,打造自己的“矽谷”。但是,創新創業必然存在失敗的風險,在顧祥林看來,現在我們有些時候過於擔心“投錯”,所以不敢給一些初創企業更多支持。
他建議,政府除了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外,還應推動建立全社會風險共擔機製,寬容失敗,從而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讓各類資本敢於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創新創業者即使失敗了也有機會東山再起。
多調研才能拓寬視野更好履職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我覺得有必要了解社會方方面面的情況,不能整天坐在辦公室裏。”顧祥林說,所以在專註於自己熟悉領域的同時,也要積極參加各類調研活動,既是拓寬視野,也能從中發現問題,更好地履職。
2023年,顧祥林作為牽頭人之一,參加了“濕地保護法實施情況”專題調研。去年,他又參與了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專題調研,走訪了上海的科研部門、高新技術企業、科創園區等。雖然暫時沒有計劃針對人工智能產業提交議案建議,但這次調研不僅讓他對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有了更多了解,也讓他更加深入思考了大學和科技社會進步之間的關系。
“最近DeepSeek很火,有人問我怎麽看。我覺得大學還是要把更多資源投入到基礎性研究和培養人才這兩項工作中,應用端則鼓勵更多專精特新的中小民營企業去做。”顧祥林說,大學,尤其是位於上海市的一流大學,有人才智力集中的優勢,有學科專業全面的優勢,有研究基地和科研設施齊全的優勢,有國際合作交流的優勢,理應成為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發展的最佳策源地和研究先導區。
顧祥林今年計劃提交的另一份建議,則源於與高校同行的交流。“我想建議加強健康大數據的管理和使用,促進相關產業發展。”顧祥林說,由於我們國家在健康大數據收集和使用上缺乏相關規定,導致相關科學研究只能使用歐美國家的大數據,給研究造成了不利影響。
“健康大數據是一種沉睡的寶藏。”顧祥林說,如果能夠將其充分激活和利用起來,對於科學研究,國人的健康管理都將有很大幫助。
此外,顧祥林還在參加楊浦區人大代表活動時了解到,當前電商平臺、入駐企業、網絡主播三方之間因為權責不明晰,引發了一些問題。這引起了他的關註,會後專門找到相關企業了解情況。“民生問題一直是人大代表非常關註的領域,我正在抓緊時間對電商平臺做一些調研,看是否能形成一份建議。”顧祥林說。
【記者手記】
在顧祥林代表關註的問題“清單”裏,既有大科學裝置、創新創業生態這樣的國家大事,也有與電商平臺、網絡購物相關的民生“小事”。
這些問題,有些與他的工作直接相關。顧祥林代表一直在恒达平台從事土木工程方面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也曾作為副校長負責學校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長期的研究、教學和管理實踐使他認識到:大學中的相關傳統優勢學科、專業內涵更需要拓展,讓其更好地與產業需求匹配。
有些則來自他平時廣泛的調研與思考。比如,電商平臺的規範經營問題,最初線索就是來自他與基層人大代表的聯系互動。正如他所說,整天坐在辦公室裏,是沒辦法寫出好建議的。
胸懷國之大者,心系民生關切。這正是全國人大代表履職盡責的真實寫照。
作者:解放日報 王閑樂
鏈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62947&v=1.7&sid=67